第90章 生物學,農學和醫學的地基(十一)(2 / 2)

聽說有的地方把楊梅瘡也叫成梅毒..

這又是楊梅又是花柳,聽上去好聽得很,但實際得了卻痛不欲生,甚至恥於求醫,求了也治不好,隻能慢慢等死。

可偏偏經常在青樓妓院裡出入的男人,總是容易得上這病,防不勝防。若是這青黴素能治梅毒,恐怕有得了的嫖客會願意捧上一半家產前去求藥。

“可惜現在沒有!”

有患病的人失望之際。而陪伴在側的青樓女子,低垂下眼,掩住眼中的嘲諷與淒涼。

在某一處妓院最裡邊的暗無天日的小房間裡,有□□正得了楊梅瘡,被老鴇子扔在這裡等死。治,是不可能花錢治的。

她如同一灘爛泥一般靠在床上,嘴角慢慢的扯出點弧度。就算是現在有這藥又怎樣呢?誰會舍得將這麼珍貴的藥用在像她們一般這麼下賤的人身上?

【直到45年之後,美國才逐漸放鬆了對盤尼西林的管控

。】

【但是,咱們那會兒可不是美國的盟友,國軍對這個卡得極嚴,因此咱們的盤尼西林非常的緊缺。我們在很多諜戰片裡麵都可以看到很多優秀的地下工作者的任務就是在敵占區尋找盤尼西林並且把它穩妥的送到咱們軍隊裡麵,為此甚至付出了性命的代價!】

【偉人的醫生就曾經講過這麼一個故事。】

偉人去西北坡的時候路過一個小村莊。一個母親抱著自己發高燒的女兒來請偉人隨行的醫生看病。

醫生診斷後,對那位母親說: “應該是細菌感染引起的高燒,我這裡的藥不夠,最好是儘快到山下去找醫生看看,小孩子病情發展得快,要越快越好。"

那位母親一聽,抱著女兒邊哭邊點頭,立刻就準備去山下求醫。偉人卻皺起眉: "現在是晚上,山路不好走,你們等一下。"

他把隨行的醫生叫到一邊: “你看現在這個情況,你帶了什麼急救的藥,先分給這個小女孩用一下子嘛。"

偉人說話帶著點湖南口音。

醫生苦著臉: "咱們也隻有最後一支盤尼西林了。"

偉人立刻決定: “那你給她用嘛!”

醫生道: “現在盤尼西林可不好買,上次周副主/席生病了他都不讓我用,說您得過肺炎,這支盤尼西林是要留給您在關鍵時刻以防萬一的!"

偉人想也不想的: "現在就是關鍵時刻!"

醫生看了看他,知道他的決心估計是不會改了,歎了一聲,隻能把這最後一支盤尼西林給那位發高燒的小女孩用了。

果然,那小女孩當天晚上就退燒了。

醫生後來接受電視采訪說出了這段往事,帶著慶幸:“幸好之後主/席的肺炎沒有再犯,不然我真是不知道該如何向總/理交代。"②

【連偉人用青黴素都需要省著點用,可見其珍貴程度。】

"這應該是避尊者諱的意思。"古代的士人們對仙畫不提其名倒是非常能理解。但是立刻又生出巨大的疑惑。

後世的上位者居然如此親民?甚至還願意將自己的藥讓給一個平民百姓?

而古代的君王們頭疼起來,心裡咯噔一聲—

—這不怕沒有,就怕有對比,滿足感都是對比出來的。

可這……真的比不了!

【那咱們華夏是什麼時候開始自主生產青黴素的呢?是不是又落後了很多年?】【其實並不是!咱們生產青黴素的時間幾乎和美國相同。】

【這裡麵還有一段值得說道的往事。】

【那會兒還是北洋政府,因為東北、西北鼠疫的流行,北洋政府打算成立一個永久性的防疫機構,於是1919年,中央防疫處成立了。後來的國民政府也繼承了這個機構。那時候,中防處的處長叫湯飛凡,這位是咱們華夏的微生物學奠基人之一,曾經在美國哈佛大學留學過,因此,眼界很廣也很長遠。】

【但是,中防處的工作人員每周都會在湯飛凡的家裡麵開一次會,交流世界微生物學的最新發展。】

不大的房間裡,中防處的研究人員們濟濟一堂。

他們通過海外的關係訂到了不少的報紙和科研期刊,每次交流的內容也都和這上麵的東西有關。這一次,湯飛凡非常的興奮。

他舉起了剛從海外漂洋過海而來的《柳葉刀》雜誌,翻到了其中一頁: “諸位,半年前牛津大學的弗洛裡和錢恩發表了一篇關於盤尼西林用於臨床抗菌的論文,我念給你們聽聽……"

在場的研究人員們聽到後都很激動: “假如這盤尼西林真如論文中所說有這樣的療效,那簡直就是戰場上的救命神藥!"

"確實!咱們的很多將士其實都是死於受傷後帶來的細菌感染和並發症,正需要這樣的藥物!"湯飛凡問大家: "那咱們是不是也要開始著手製造這盤尼西林。"

"我讚同。"

“我也讚同。”

在場有多少人就舉起了多少雙手。

盤尼西林的研發項目小組很快就成立了,第一步就是要找到合格的青黴素菌。湯飛凡下了命令: “找!都去找!日常生活的各個角落,每一處都不要放過!”【就這樣,他們決定自己研製青黴素。】【當時的技術人員有樊慶笙、朱既明、童村、馬譽激、黃大鬣等人。】

【1944年的時候,在戰火中,中防處研製出來了第一批五萬單位的盤尼西林!項目組的樊慶笙教授將它的中國名字命名為

“青黴素”!】

【戰亂中的華夏也成為了當時世界上七個可以造出青黴素的國家之一!】

路小柒找到了當時中防處為了慶祝同盟軍勝利的大合照。

工作人員包括家眷和小孩在內,五六十人。

相機哢嚓一聲,將這一刻的歡聲笑語和年華正茂定格。

無數人欣慰的露出笑容。這次可總算是沒有落後於人了。

誠實的講,雖然他們——主要是明以前的朝代百姓們——知道現在的歐洲還比不上自家,依然有著天朝上國子民的自信。

但是仙畫講這生物學,似乎華夏基本就銷聲匿跡了,不得不說這對已經有了國家和民族榮耀感的古人們暗地裡有些不爽。

前麵幾個朝代的百姓,和憤世嫉俗一些的士子們甚至都開始瘋狂咒罵後麵的幾個朝代——沒辦法,誰讓被歐洲反超就是出在這些年呢,受著吧!

士人們罵人的話可精彩多了,錦繡文章一篇又一篇,保管讓那幾個朝代的皇帝們看了氣出心臟病來。

此時聽到青黴素居然被製出來了,一個個都在擊掌叫好。咱們華夏的聰明之人可從來都不少!外行看熱鬨,內行看門道。

幾位細心的帝王和太醫院的署令們則在琢磨,這中防處和太醫院似乎有點區彆,區彆又在哪裡。

在太醫院乾過的李時珍擰眉一想: "這中防處似乎隻防疫情,不管其他。而且,重點在‘防’字上。”

孫思邈也在問李世民: “陛下可想出了其中訣竅?”

李世民沉吟片刻,茅塞頓開: "因為後世之人認為疫病更重要的是防!"孫思邈歎一聲: "後世醫學精進如此,看來疫病的關鍵就在於這防之一字了。"而一些人則關注的是醫學期刊這個概念。

“頗有意思啊!”錢乙道, "將自己的研究所得公之於眾,讓其他人也可以知道,而且也能同樣的來做這件事情。"

後世的風氣果然和現在完全不一樣!友人問他: "那你可願將自己的醫術全部公之於眾?"

錢乙毫不猶豫的回答: “其實這就相當於醫書,隻不過是將大家的醫書都放在了一起,而且聽這意思還是定期發行。我當然會。功利的說,這可以揚名,而且

還能看到其他人的醫術,何樂而不為呢?"

錢乙越想越覺得這個主意簡直太妙了!

【新中國成立後,中防處項目組的部分人也都留在了大陸,並且在1950年的時候參與創辦了咱們

國家第一家抗生素專業生產廠——國營上海第三製藥廠。】

【但那時候青黴素的產量不算特彆高,培養青黴素的一項重要原料,玉米漿,咱們國家非常稀缺,而產這個最多的美國卡著脖子根本不讓咱們進口!】

【1950年咱們開始抗美援朝,前線的青黴素還是很緊缺的。當時最南邊港城的一位愛國富商,通過船運從港城走私了許多重要物資到大陸,全是誌願軍需要的汽油、鋼鐵,還有就是大量的盤尼西林。】

黑暗的海麵上,一艘船正悄無聲息的通過禁運區。

就在他們遠離了英國艦艇的巡邏即將要成功的駛入對岸海域時,砰的一聲巨響,船隻上的炸彈響了。

跟船的富商及時的跳入海裡,但另一位船員卻慘遭橫死。

之後他們又遭受了海盜,還有船隻被水警扣押、船員被抓,最終開到雙倍的酬勞也沒人敢跟著他乾。

後來,富商接受采訪的時候笑道: "如果說我當初隻是為了義勇軍戰士抗美援朝、打破美國的禁運政策,那是騙人的,我沒有那麼高尚的愛國認識,但說當時我連一點認識、一點想法都沒有,也完全不是事實。”③

【這位富商最後也成為了港城的大佬,並且死的時候是國葬規格,骨灰供在八寶山。用古代的說法,就是配享太廟了!】

【這份榮耀,人家也是真應得!】

鹹陽宮中。

嬴政淡淡讚一句: “此人倒有弦高之風。”

弦高,鄭國商人,在邊境賣牛的時候看到秦軍來襲,便冒充鄭國使者,頂著被殺的風險前往秦軍之中刺探軍情,一麵又讓人急速駛往鄭國都城報信。

當時的秦軍見到他,以為鄭國早有準備便放棄了攻鄭之舉。雖然他是鄭國人,又是商人,但嬴政卻高看他一眼。弦高的故事朝中眾人都知道,當下都紛紛讚同: “確是義士。”

民間。

豪商們悵然若失:"富貴險中求,若是冒險幾年能得到這樣的地位,誰會不願意呢?&#34

;

這可是太廟!

就沒聽過哪個商人居然可以配享太廟的!換成他們,拚了老命也要去做啊!

當然其中也有清醒的人: “旁觀者清,你我自然知道他日後會有此等榮耀,但彼時時局混沌,能冒著危險做下這番事業的,也的確是義薄雲天!"

某些出賣了大明,和清軍勾結的晉商,則洋洋得意: "若不是祖上有眼光,豈有我等今日?"卻不知,自己已經被後世釘在了恥辱柱上!隻能說,人和人,是完全不同的。

【在當時青黴素這麼難得的情況下,卻有這麼一批人先於乾部、先於誌願軍用上了!】有老百姓嗤一聲: “肯定是官員們先用唄。”

這有啥好說的?

但接下來仙畫這句話卻讓他們覺得石破天驚——【那就是從舊社會妓院當中解救出來的□□們!】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