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上可九天攬月(一)(2 / 2)

【事實上,華夏的天文學是古代最發達的四門自然學科之一,剩下三個是數學、農學和醫學。在歐洲文藝複興之前,華夏的天文學一枝獨秀,是天文現象最精確的觀測者和記錄的最好保存者,有著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天象記載。】

【公元前24世紀的帝堯時代,就設立了專職的天文官,專門從事"觀象授時",後來又陸續有觀星台、觀象台、司天台、司天監、欽天監這些專門負責觀測天象的機構。】

【所以,世界天文史上最早的文字記載,就出於華夏。成書於戰國時期的《尚書·夏本紀》就有這樣的記載。這也就是天文學史上所稱的“仲康日食”。】

田間,奴隸們正在辛勤的種地,太陽火辣。當他們彎下腰的時候,汗水就會滴在地上。

但當他們再一次抬起頭的時候,卻赫然發現了原本高懸於天空的烈日竟然不知道什麼時候缺了一角。

似乎是被什麼東西啃掉了一塊。然後這陰影竟然還在慢慢的擴大,蠶食了更多的太陽。

奴隸們慌亂的喊叫起來,扔掉了手中的農具,開始跪在地上朝天不斷的磕頭,臉上的神情恐懼之極。

天幕的麵積極大,當日食出現的時候,在天幕前的百姓們仿佛親臨現場。恐慌的情緒攝緊了他們的心臟。

有人喊叫了起來,竟然上演了一年前剛開始有仙畫時的場景,幾乎一半的人跪了下去,乞求上天不要降罪到世間。

場麵有些混亂起來。

但也有一半的人還在直挺挺的站著,甚至臉上露出微笑之色。

“你怎麼不跪?”有少年

問站在自己身邊不遠,同樣沒有下跪的少女。少女笑了笑: "世間並無神靈,那天狗食日之說自然也是假。為何要跪?"

少年點頭,覺得找到了知己: “我也是這樣想的,我估計待會兒仙畫就會講天狗食日的原因了。"

少女糾正他: “是日食。”

少年愣了愣,生出慚愧之意:看看人家,那麼快就跟上了仙畫的思路,自己的修行還是不夠啊!

南北朝。

祖衝之看到日食之後並無任何懼怕之情,祖家的其他人也一副老神在在的表情,似乎這異像完全影響不到他們。

“不過是某種天象罷了。”祖衝之對自己的小輩們解釋道: “甚至我們還可以算出日蝕和月蝕出現的時間,有什麼可怕的?"

如果一件事情的規律已經被人掌握,那這件事情在其人眼中就會失去神秘性。祖家的小輩好奇的問: "怎麼的能算出來了?"

祖衝之的兒子祖眶哼哼兩聲,臉色隱約有些不對了: “我記得我上個月才教過你們怎麼算,這麼快就忘記了?"

小輩恨不得敲自己的頭:..….完了,自爆了!讓你多嘴!

"回頭將《綴術》給我抄上十遍。"②

是。

【仲康日食呢,天文學上也是眾說紛紜,一直都在研究的一個東西,相關的論文和推測都一大堆。UP主不做考據,也考據不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河南安陽,的確是出土了和日食相關的甲骨文。】

兩塊細長的卜骨出現在天幕上。

這上麵有當時記錄下來的象形文字,轉化過來後分彆是“日又哉”、 "日又食"

可以想象,當先人部落的“巫”看到日食之後,以何等驚恐的心情用尖銳的石器在用來占卜的骨頭上刻下了這樣的文字。

【後來的天文學家們推算出來,這片甲骨文上所記載的日食大概是公元前1217年5月26日,依然早於古巴比倫文明的第一次日食記載。】

祖響的臉上也露出訝異,對自己的父親道: “他們竟然能算得如此明確?”僅僅是靠著一片甲骨文上的記載而已。

祖衝之肅然道: “後世之天文與算術,一定發

展到了我們所不能想象的高度,且看吧。”他的心中也充滿了好奇。

【天文學在古代的時候被視為是神秘莫測的,這些天象都是“老天爺”對於世間之事的反應。比如什麼,五星連珠是大吉之兆,七星連珠則是不祥之兆等等。而在這些不祥的天象裡,日食又是其中最嚴重的一種。】

【“天狗食日”大家都知道,古人認為日食就是天狗把太陽給吃掉了,代表了上天對於人間世的不滿。即使是在“天人感應說”還沒有被提出來的時候,漢文帝遇上日食,也是要下罪己詔來上天原諒的。】

十一月的長安。

原本應該是敞亮的下午,但是現在卻變得昏如傍晚,太陽竟被遮住了大半,隻剩下淺淺的半彎。無數百姓都瑟瑟發抖的趴伏於地,乞求上蒼的寬恕。

年輕的皇帝衝出殿堂,在殿前的廣場上看到了日食正在發生,腿一軟,多虧了身邊黃門的攙扶這才站穩。

朝臣們竊竊私語。

"這是不祥之兆啊!"

"陛下剛登基一年就出現天狗食日,實乃大不祥。"“上蒼莫非是在警示著什麼?”

年輕的漢文帝陷入

第二天,年輕的漢文帝在朝會上沉痛的宣布:

“天狗吞日,星辰晦暗,都是因為朕沒有治理好百姓,是朕的罪過。朕將下罪己詔,昭示天下,以作反省。諸位愛卿,日後朕若有失德之處,也請諸位愛卿直言。"

【這是個很聰明的做法。搶先承認是自己不對,就更容易獲得大臣和百姓們的諒解。】

【說來也奇怪,漢朝的日食記載特彆的多。西漢加上東漢420年左右的統治時間,單單是日食就發生了142次。從概率上來說,每一任漢朝皇帝基本上都會撞上那麼一兩次日食。】

【所以這漢朝的皇帝罪己詔下得特彆多,就和批發似的。有過統計,漢代帝王因為特殊天象和重要災害下的罪己詔總共有75道,而這裡麵和日食有關的就有24道。】

【這裡麵,最倒黴的就是漢成帝劉驁,對,就是納了趙飛燕趙合德姐妹的那位漢成帝。他在位期間,發生了多次日食。】

漢成帝正在看趙飛燕跳舞。

絲竹悅耳,舞姿曼妙,一派祥和享樂的場麵。但殿外有人疾呼: “天

狗食日!天狗又食日了!”漢成帝癱坐在榻上,驚呼出聲: “又來?”

他閉上眼,心中怒氣和怨氣翻騰,這已經是他登基以來的第五次日食了!有完沒完?

有完沒完!

不過當著朝臣的麵,漢成帝可不敢把自己心中真正所想表現出來,痛哭流涕道: “上蒼一而再再而三的示警,必定是朕有什麼地方做得不對,朕讓你們找敢於大膽直言的人,你們找到沒有?"

他欲哭無淚,或許朕真的錯了,但朕也不知道自己到底錯在哪兒了?

朝臣們麵麵相覷,最終站了出來: “陛下,既如此,不如先免去今年因天災而顆粒無收的百姓賦稅和徭役吧。"

不管怎麼樣,這個處置總是沒有錯的。

漢武帝沉默了,正在各家府邸或者是趕在來宮中的路上的大臣們也都沉默了。

142次日食?!

這簡直是要瘋狂的節奏。

良久,劉徹哼笑一聲: "這漢成帝也的確是夠倒黴的。"

不知道是他後世的哪位兒孫。

不過看他沉迷於樂舞的那副模樣,想來也知道不是什麼明君,罪己詔多下點兒就多下點兒吧。落下閎正好到了。

劉徹問他: "既然仙畫之意這並不是天罰,而是科學,那落下閎,你來說,為何我大漢竟然發生如此多次日食?舊秦、春秋可有發生那麼多次?"

落下閎擦了把汗,恭謹的回答: “陛下,據史料記載,春秋時期兩百多年隻發生過三十六次日食。"

劉徹臉都黑了。這不是欺負他大漢嗎?“你來說說這倒是為何?難道我大漢還不如暴秦?”

“陛下,"落下閎說出自己的揣測: “春秋時各種記載和書籍並不如現在多,也可能是因為他們沒記下來而已。且我大漢觀測日食是置盆水庭中,平旦至暮視之,漏看的次數變少,自然也就顯得更多了。"

他們用銅盆盛水放在室外,又在水中加墨,看太陽的倒影,這個方法非常的巧妙,連小小的缺角都會被發現。

劉徹聽了解釋後,這才心情略微舒暢了些。

至於什麼西漢加上東漢隻有420年的時間之類的信息,

被他自動忽略了。反正現在曆史已經不一樣了,劉徹覺得怎麼著,也能有些改變吧?

【當時漢朝的儒生們還會把日食往陰陽上靠,認為日食出現的原因是“陰侵陽,婦乘夫”,必定是後宮乾政,才會讓上天生氣。】

【比如漢安帝繼位後第二年就出現了日食,當時是鄧太後掌權,於是朝臣士子們就把矛頭轉向了鄧太後,認為是她把持朝政,導致帝位空虛所致。】

【實際上,鄧太後的才華和處理政事的能力可比漢安帝厲害多了,是東漢著名的女政治家,有名的賢後。她在位的時候也是東漢的高光時刻。而且她精通天文和算數,在她掌政那會兒,華夏的天文有了很大的進展和成果。這是稍後會提到的事情。】

天幕上閃過了渾天儀和地動儀的畫麵。

它們莊嚴而精致,即使是不懂使用也能從中窺見其智慧光芒。

東漢的宮廷內。

鄧綏正在和自己的人生導師班昭在聊天。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