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落下閎歎一聲: "太初曆的計算如此疏漏,我無顏再待在長安,不如回到巴郡去吧。"
他不喜天文這種純粹的東西摻雜太多政治和勾心鬥角的算計。
與友人聊了半天,最後落下閎道: “太初曆在八百年後,將與實際的天時差上好幾日。或許,到時候也會有其他人來糾正它吧。"
和友人告辭後,落下閎坐上馬車,最終還是離開了長安。
【當然,也有人認為司馬遷並不是這樣想的,落下閎也讚成以律為曆的做法。但這個說法好像也解釋不了司馬遷隻字不提鄧平和太初曆,落下閎辭官不受以及他所留下的“八百年後”的事情。】
【總之,曆史真相早就掩埋在了時間的風沙裡。】
【我們現在知道的就是太初曆並沒有撐過八百年,經過了188年,因為其中的誤差,就被東漢的天文學家們廢棄了,然後重新回到了傳統的“四分法”計算方式。】
……
落下閎有點惆悵,沒想到自己竟然是以這樣的方式辭官和離開長安的。劉徹看他的表情,冷哼一聲: "落下卿,你是否對朕有所不滿?"落下閎心裡一凜,趕緊回道: “陛下,臣可不敢。”
“是不敢,不是沒有。”劉徹歪靠在榻上,臉上似笑非笑,然後表情一斂,正色對落下閎道:"落下閎,你放心,這次你放手去做,朕絕對不再聽信其他人的胡言。"
"但是!朕要看到的是,比仙畫中還要更準的《太初曆》!你,可能做到?"
現在大漢的情況和之前相比完全不同。
用這一套想讓民眾覺得大漢是天命所歸,好像已經行不太通了。
那就索性不用了。
落下閎愣了一下,隨即大聲回答: “微臣遵旨,必將竭儘全力!”
他有些興奮,仙畫給了他很多新的角度和靈感,他完全可以將《太初曆》製定得更加的完美。劉徹滿意的點點頭。
隨即在心中唏噓不已,眼睛也眯了起來,幽深晦暗。
哎,開民智之後,這皇帝是越來越難做了。如果要他選的話,還是以前那樣比較輕鬆順心。他看向天幕,搖搖頭。
可惜呀!
br />【當然,除了這點之外,《太初曆》依然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也最完整的一部曆法。】【在漢武帝之後的朝代,修曆也成了一件重要的甚至是常規的事情。】
【漢成帝時期的《三統曆》、東漢劉洪編著的《乾象曆》都是很有名的曆法。但,第二次曆法改革,還是得看南北朝, “人形計算機”祖衝之的《大明曆》!】
祖衝之伏案工作。
在他的案幾旁,堆疊著的計算草稿滿滿都是,好幾尺的高度。他親自計算圭尺和儀漏的各項數據,從不假手於人。
【《大明曆》改革了閏月的設置,把本來每19年設置7個閏月改成了每391年設置144個閏月,更加的精密。而且,祖衝之還在《大明曆》中引入了“歲差”的概念。】
【現在我們都知道,地球在運行的過程中也會受到宇宙裡其他天體的吸引,因此隨著時間的拉長,自轉軸會發生一點變化。這也就導致了太陽位置的一點點小變化。】
【歲差這個概念,是由晉代的天文學家虞喜首先發現的。】冬至那一天,虞喜在正午的時候慣常來到高處觀測天象。太陽正高高的懸掛在天空之上。
虞喜看著看著卻覺得有點不太對勁。
他對旁邊的書童道: “你有沒有發現太陽的位置和前一年冬至時的位置是不一樣的?”似乎偏移了那麼一點點。
書童茫然。
虞喜決定,等到明年的時候再來看一遍。
第二年,他發現太陽的位置真的又偏移了一點。
虞喜回去翻了大量的史書,又做了大量的計算,欣喜的對書童道: “堯帝時期,冬至的時候太陽在昂星之中,到現在兩千七百多年,太陽卻到了東璧星附近。這就是歲差累積而形成的啊!"
鏡頭一轉,太陽運行的黃道環形軌跡圖出現在了仙畫裡。
每走一周,太陽的位置的確會往後移那麼一點,並不是每次都會定點在同一位置。
天幕下的老百姓們忍不住在天空中尋找太陽的蹤跡。
當然,此刻是夜晚,肯定是看不到的。
"原來,太陽的位置竟然是會變的啊!"他們從來沒有發現過呢。
有對星宿比較懂的人聽明白了虞喜的意思,指給那些人看: “看到
沒,昴星在這裡,而東璧星在這裡。兩千多年隻是移動了這個距離,那咱們年複一年的看,肯定是看不出來的。"
大家了解之餘,又對天文學家的眼睛感歎起來: “他們的眼睛也太厲害了,一點點都能發現。”“要不怎麼說,人家是吃這碗飯的呢。”
南北朝。
祖眶高興極了: "父親,真的講到了您的《大明曆》!"
而且評價還頗高,這下他們再也不怕戴法興之流的刁難了。即使皇帝還站在他們那邊,世間的人也會明白父親的成就和苦心。
祖衝之顯然也是高興的。
但他依然讚歎了一句虞喜: "虞喜發現歲差,也可以說是開創性的。"他很高興虞喜也可以仙畫留名。
【為什麼古人要研究歲差?因為太陽的位置決定了節氣,歲差的日積月累會導致節氣的推遲,而節氣決定了農業生產。】
【祖衝之算出太陽每45年零11個月,在天空中的位置會退一度。這個數值不是很準,但是《大明
曆》是第一個參考了歲差值而製定的曆法,具有開創性的意義。】
【後麵的曆法也都延續了這個做法。】
【但相比於《太初曆》的順利, 《大明曆》卻是命運多舛。】戴法興和祖衝之在朝堂之上唇槍舌劍。
戴法興道: “大明曆誣天背經,咱們祖先自然製定了曆法,那就應該萬世沿用,哪有改來改去的道理?你這是大逆不道之舉!"
祖衝之直接把古代的文獻和多年來自己親自觀測的證據甩了出來: “舊的曆法不精確,難道還應該一直用下去不成?如果你說《大明曆》不好,那你就拿出確實的證據來。如果證據確鑿,我認!"
兩人從日行快慢爭論到日影長短再爭論到月行快慢,祖衝之都胸有成竹,手上握有翔實的證據,而戴法興的臉越來越青。
最後,戴法興決定不再辨了,直接強詞奪理: “祖先定製的曆法,即使是再粗陋再不精準,也應
該一直沿用下去!這才是後人的孝道!"②
兩人不歡而散。
【因為受到戴法興之流的阻撓,一直到祖衝之離開人世,《大明曆》都沒有實施。後來,梁武帝登基,
在祖衝之的兒子祖響的再三請求下,梁武帝命人校驗了天象,這才讓《大明曆》沒有明珠蒙塵。】
【這時候,距離祖衝之成書,已經有五十年了。】
祖咆聽到這裡已經淚流滿麵,他沒想到原本《大明曆》竟然那麼坎坷,自己父親在死之前都沒有看到它的實行。
"哭什麼!"祖衝之好笑的道,指了指在另外一邊看著的孫子們。他這個兒子,哪兒都好,就是性情愛哭。
不過一想到,在自己死後,他這樣的性子居然能一直向皇帝諫言重啟《大明曆》,想也知道是花了多大的勇氣,是出自於什麼樣的心。
他拍了拍祖眶的肩: "好了,彆讓小輩們看笑話。我看這次,《大明曆》應該會很順利了。"皇帝不會選擇和仙畫作對的。
祖眶點點頭,鼻孔裡冒出一個大大的鼻涕泡。噗嗤一聲,是旁邊的小輩們忍不住在笑。祖眶扔過去一個眼刀,頓時一片肅靜。祖衝之哈哈大笑起來。
戴府。
戴法興鐵色一片鐵青,對自己的心腹道: “快,備車!我要進宮去麵見陛下。”
心腹問: “您是要去勸說陛下不要采用《大明曆》嗎?”
戴法興的腳步停下來,回過頭去把心腹罵了個狗血淋頭: “你是蠢貨嗎?當然是要進宮去請求陛下的諒解,還要勸陛下趕緊頒布新曆!"
不想失去陛下的寵信,那就隻能這樣!不管心裡覺得有奪屈辱,那也得忍著!
唐朝。
李世民搖頭: "守舊崇古並不是孝道,隻是迂腐!"
如果一切都按照組製來,那為何不直接回到茹毛飲血的生活?魏征直言不諱: “此人也不是為了真的體現孝道,隻不過是為了爭寵,打壓彆人罷了。”
不過是一小人罷了。
他張嘴,剛想要勸諫陛下千萬要遠離小人,不能隻顧著聽奉承之言。李世民對他極其了解,知道魏征這是又要說教了,趕緊先下手為強,問道: “也不知道仙畫可否會提到大唐的曆法?”
他們大唐人才濟濟,創製出的曆法應該也是不錯的嘛!
此時就聽到仙畫道:
【華夏的曆法上百部,除了《太初曆》和《大明曆》之外
,還有僧人一行製定的《大衍曆》,以及郭守敬製定的《授時曆》都很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