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江山如此多嬌(一)(2 / 2)

那些湖泊也都是大唐的!沒有標注的貝加爾湖,還是咱們大唐的!李世民略有些遺憾:"看來後世已經將吐蕃收入囊中了。"他的手指無意識的在案幾上輕敲。

吐蕃,不好搞啊。鬆讚乾布,的確是位英才。而且,那邊地勢極高,生活苦寒,占著也沒多大意思。

【這些綜合在一起的地理因素,也讓這片土地成為了華夏,而不是成為其他。】【這就是現在學界普遍認同的觀點,地理決定曆史。】

【就比如咱們。】

【正因為有了長江和黃河兩條母親河,流淌之處帶來了肥沃的衝積平原,有著大片的沃土良田,可以種植糧食,部落逐水而居,這才誕生了華豆文明。】

【這些文明逐漸的發展起來,然後才演變成殷商周

,演變為秦漢唐。】

【而因為青藏高原的存在,昆侖山脈、喜馬拉雅山脈、阿爾金山脈、祁連山脈等等,這一圈兒地球屋脊如同高聳巨大的屏風將華夏隔絕在東亞。】

【在交通並不便利的時代,華夏文明就如同歐亞大陸上的孤島,可以平穩的自個兒發展,不用擔心來自於中亞,來自於更西邊的敵人。】

【最典型的,莫過於大唐和阿拉伯帝國之間的坦羅斯之戰。】

剛還在琢磨著吐蕃的李世民頓時將吐蕃拋在了腦後,身邊的臣子們也精神一振。

要說這個了嗎?

那可就不困了啊。

前來長安城逃難和求援的波斯王子還在長安當寓公呢,帶著追隨他的波斯人直接就占了一整個坊。

當然,朝廷在估量了一下覺得貿然出兵對大唐沒什麼好處,所以安西都護府隻是以緊密關注為主。

【當時的阿拉伯帝國,也就是唐人口中的大食,雄心壯誌,他們橫跨歐亞非三大洲,將當時歐洲的大王朝拜占庭帝國打得落花流水。而歐亞大陸上,唯一能夠和他們相提並論的就是大唐帝國。】

路小柒放了一張當時的歐亞大陸疆域圖。

可以看到,大唐帝國極盛時期的疆域極大,往北的安北都護府包括了現在的蒙古、貝加爾湖、西伯利亞;往西走的安西都護府,則包括了現在的烏茲彆克斯坦、阿富汗等,一直推到了現在的伊朗邊界。

往南的安南都護府,將越南北部襄括其中。

但少了西/藏,那時候還是吐蕃,還有雲南,那時候還是南詔國。

往西看,阿拉伯帝國的疆域也不遑多讓,以巴格達為中心,從亞洲到歐洲再到非洲,都是他的統治範圍。

在整個歐亞地地圖上,這倆帝國一東一西,占據了絕大多數土地,剩下的也就吐蕃略大。

而阿拉伯帝國逐漸往東擴張,在帕米爾高原外,對著東方虎視眈眈。

大唐的百姓們驕傲極了。

"咱們大唐就是這麼厲害。"

"可不是,我看那阿拉伯帝國的疆域還是沒有咱們的大。"

這時候,有人弱弱的說道: “可是我記得那坦羅斯之戰,咱們大唐好像是輸了。”上次仙畫提到過

人群中出現了一瞬的安靜。

“那是之前!現在咱們有所準備,要是再打肯定不會輸。”“就是!”

看來,平民百姓們還是對大唐有著極度的信心的。

而其他幾朝的帝王,不管是嬴政還是劉徹,趙匡胤還是朱元璋,都對大唐的疆域圖眼紅到快要滴出血來。

尤其是趙匡胤,簡直想要掩住麵容。這人比人,真是氣死人呐!

【這其實也是一場宗教擴張戰爭。】

【中亞很多信奉佛教和其他宗教的國家都很不安,紛紛派使者來唐朝求援。】

【這場戰爭我們也曾經講過,大唐敗了。但是之後,阿拉伯帝國卻也沒有乘勝追擊,反而是乖乖的退出了蔥嶺也就是帕米爾高原。並且後續還好幾次派出了使者來長安,和大唐交好。】

【因此,曆史學家們認為阿拉伯帝國也隻是慘勝。】

【除了大唐兵馬的實力之外,占據著帕米爾高原的地利也是一個關鍵點。高聳的天山山脈讓阿拉伯帝國的騎兵無法跨越。如果強攻的話,說不定整個帝國都會被拖入泥沼,因此,阿拉伯帝國很明智的選擇了止步。】

"衝啊!"

在帕米爾高原上,兩軍的騎兵衝到了一處,開始激烈的交鋒。

揮舞著唐刀和長槍的唐軍英勇善戰,而揮舞著彎刀的阿拉伯騎兵同樣是百戰之兵。鮮血染紅了高原凍土。

無數士兵把生命留在了這裡,再也回不了家鄉。

【既然說道了坦羅斯之戰,那就多說幾句。】

【這場戰役看似對當時的大唐並沒有什麼太大的損傷,但是卻大大的削弱了大唐在中亞諸國中的威信。】

【而且,其實它原本可以不發生的。】

路小柒圈出大唐疆域圖最西邊的昭武九姓國。

”"這九個國家呢,國王都被封為刺史,算是在安西都護府的管轄範圍之內,但是也不乾涉他們的內診。"

"後來,九國之一的拔汗那和石國發生衝突。拔汗那也就是大宛,產名馬那地兒。"

“拔汗那就找來了安西都護府來調解。那石國肯定就乖乖的偃旗息鼓了嘛。但是,那會兒的安西節度使高仙芝不乾

人事兒。"

"他見石國還挺富裕,居然對石國進行了屠城和洗劫,然後說石國叛唐,這就是下場。"

隨著她的講解,處處燃燒著火光的石國城池出現了。

高仙芝帶領著士兵衝進王宮,大肆劫掠,然後割下來石國國王的頭顱。城池中,一片哭聲和哀嚎聲。

石國的王子逃向阿拉伯帝國,沿途的小國和部落都能聽到他的悲愴之聲。"大唐高仙芝出爾反爾、背信棄義!我石國,亡矣!"他逃到了阿拉伯帝國,原本就蠢蠢欲動的阿拉伯人立刻借機出兵,直撲蔥嶺而來。

【所以,若不是當時的安西節度使高仙芝貪婪暴戾,出爾反爾,接受了石國的歸降之後又屠城,這場戰役不一定能打得起來。】

【高仙芝的行為讓大唐在西域的名聲變得很不好。結果,坦羅斯之戰還敗了。】

【後來,在大唐對南詔國作戰失利後,帕米爾高原上的這些國家也就紛紛的自立或者是另投他處了。】

【中央王朝輝煌不再。】

大唐百姓:"……"

李世民:"..

群臣: "……

安靜了一瞬之後,人群中這才一片嘩然。

"居然是這樣!這高仙芝簡直枉為唐人!也太無恥了。""不錯,人家都歸降認錯了,居然還屠城!"“我大唐怎麼能有這樣的將領!”

李世民在太極宮中大發脾氣: “愚蠢!殺良冒功!而且還看不清楚形勢!”

西域各國奉他為天可汗,依附大唐,但是兩者之間的關係又絕非君臣那麼簡單。在那裡,安西都護府的兵馬代表著天子之師,應公正仁義。

比如,波斯來求援,他出兵,這就是師出有名。殺俘還屠城,這是妥妥要被世人唾罵的。

為擊滅東突厥立下大功的蘇定方在一旁火上澆油: "而且還打輸了。"

在一旁的李靖狠狠地瞪了他一眼,李世民被他這麼一說,火氣又蹭蹭蹭的上來了,罵了好一會兒才停止。

罵完之後,理智回籠。

他看了一眼在場的武將,在心中暗道:“幾大都護府都遠在邊

疆之地,如何管控這些在外的武將們,也是一件難事啊。"

他決定等明日再召幾位心腹老臣們商議。一段時間後,遠在西域的石國忽然收到了一筆豐厚的賞賜,這就是後話了。

【從這也能看出來,如果不是占據著那一片的高聳入雲的山脈天塹,古華夏文明可能就和古巴比倫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一樣早被外敵消滅了。】

【後三者都處於三大洲的交界處,周圍沒什麼天險可守,真是被滅了一遍又一遍。】

【就好比歐洲,最高的也就是阿爾卑斯山脈,才三千米。漢尼拔,是歐洲的那位漢尼拔不是食人魔漢尼拔,帶領他的軍隊翻過阿爾卑斯山遠征羅馬,就足以讓西方人驚呼,他是怎麼做到的?!】

【而咱們邊疆的那一眾高山,哪個不是五千米以上?】

【這也就客觀的讓華夏文明得以相對安穩的延續下去,並且因為沒有外敵的因素乾擾,由西往東又是從高到低的地勢,一泄千裡,沒有什麼阻隔,兵馬都去得,就更容易做到大一統王朝。】

初中地理一開始就講了的中國地圖三級階梯。路小柒用了立體分層的形式來呈現。從西向東,地勢越來越低,也越來越平緩。

第一級階梯自然就是青藏高原,在地圖上以昆侖山到橫斷山脈的弧線為分界線;

第二級階梯的地勢比較複雜,既有著內蒙高原、黃土高原,還有著四川盆地、關中平原等,而到

了第三級,就是完全的平原地帶了。

·

蒙恬、衛青和霍去病還有李靖、蘇定方等當世名將們都在仔細的研究著這個階梯地形圖,並且將上麵的地名和自己曾經去過的地方對應。

再來模擬戰略戰術。

李世民和朱棣都是馬上天子,尤其是戰略眼光還要勝於這些名將。朱棣眯起眼來: "不錯,按照這個輿圖,西邊的敵人很難攻進來。"動輒六七千米的高峰不是那麼容易跨越的。

“而且,西安、洛陽等地,占據中原,又有大江河流可做水運,以此為中心,兵馬可鋪到全天下。"

反倒是現在的金陵,雖據長江,但是對於北方就稍微有點鞭長莫及。朱棣將自己的目光投向北平。他又看向大明的輿圖,對這疆域圖不甚滿意。

仙畫

中展現出來的疆域圖,在西邊和西北顯然都要更加理想一點,占據了天險之地,如果這一塊也儘歸大明,那西邊可無憂百年。

【至多,就是出現一南一北,據江分治的政權。】

胡人的騎兵在中原大地上肆虐。朝廷的軍隊無能,根本抵擋不了他們的進攻。

晉朝的士族們開始攜帶著家眷和財務開始往南遷徙,跟隨著的還有北方的無數老百姓,最終他們到了黃河以南甚至是長江以南的江南之地。

這就是曆史上的永嘉南渡。過了幾百年後,這一幕又重演了。

北宋的皇帝和官員們倉皇南逃,希望借著長江天險可以阻擋住金國的兵馬。但最後,皇帝被俘虜,百姓和女人們被□口。而後來的南宋,沉迷於煙雨江南的溫軟之中。李清照也隻能寫詩諷刺,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趙匡胤剛才想掩麵,現在更是覺得憂傷。啊,又遭受到了重創!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