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江山如此多嬌 (四)(1 / 2)

幾個皇帝和他們的文武百官們顯然更想聽遊牧文明的事情。

後麵的朝代還好,像是秦和漢,雖然與匈奴打了這麼多年,但也不能拍胸脯說就很了解他們。

比如他們就想不通,為什麼遊牧民族就不能安心的學會種地,在土地上安安穩穩的定下來,非得到處搶掠。

在中原人看來,這顯然不是長久之計。

不過既然仙畫說留到後麵再說,那他們也沒轍。

“地理決定國家未來……”李世民沉吟了一下, "這倒也能說通。"

就像是他在征戰的時候,經常會遇到一些兵家必奪之地,為什麼必奪,因為它們要不就是交通要道,要不就能夠出產極多的糧食或者資源,比如鐵礦石。

如果能夠擁有這些,那自然在先天上就有了優勢。

欽天監裡,李淳風也沉吟道: "難道是要講山川脈理的風水堪輿之術?"

李淳風一下子變得嚴肅起來——他雖然不像後世電視劇中演的那麼神乎其神,但還真的是位道士,對占星和卜卦頗有研究。

此刻,他腦子裡一直轉著的是:是哪些地脈會影響華夏的國運?

【國土就像是國家的基因,與生俱來,很難改變。】

【雖然現在科技發達,但我們依然隻能在有限的範圍內改變地理,沒辦法一揮手就讓沙漠變成良田,讓高山變成坦途。】

【一個國家與生俱來的國土是什麼樣子,就注定了它的未來潛力。】

【他有大河大江,就會有衝積平原,就注定能生產出更多的糧食;他有海岸線,就注定能開展海上貿易;他有高山,就注定擁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和礦物資源;他有沙漠,那可能沙漠地下就是價比黃金的石油。】

航拍的鏡頭掠過海岸線上忙碌的港口和豐收的麥田。

長著參天巨木的高山以及無邊無垠的沙漠。

【如果一個國家能夠擁有以上的全部,那他就具備了成為超級強國的基礎條件。】

【縱觀現今的大國,無一不是國土麵積廣闊。而國土麵積狹小的國家,或許能夠成為富國、強國,但很難成為能夠左右世界格局的超級大國。】

【而且,國土大,也就擁有了戰略縱深

,萬一要是打仗了還能分個前線和後方,有轉移騰挪的空間。如果不是因為這點,咱們恐怕二戰的時候早就亡國了。】

【很幸運的是,華夏擁有的廣闊國土和多樣地貌,讓咱們拿到了超級大國的入場券。】

路小柒放了現今世界上一些強國的麵積對比。

排在前三的,國土麵積也是前三。

【咱們的國土緯度相差五十度,跨度非常廣,而且大部分都是在溫帶,很利於種植農作物。這就能保證國民餓不死,大概率不會出現糧食安全問題。】

天幕上出現了全球維度分布圖。

可以看到華夏橫跨3度到53度,其中大部分地區都屬於中緯度地區,這也是最適合人類居住和生活的緯度帶。

世界上所有主要的農作物甚至是主要經濟作物,都可以在華夏的國土上找到適合自己的生長之地。

將領們深以為然: "這國土大小和打仗的關係可太大了。"

萬一前線戰敗了,如果沒有後方的話,那就等於直接被滅了。有後方,即使敵人來勢凶猛,那也能把時間拖久一點,說不定中途就能迎來轉機。

更不用說國土大了之後的補結什麼的了。

秦朝。

武將們想到的是秦滅六國。

最好搞定的就是像韓國這樣的小國,而最不好搞定的就是麵積廣闊的楚國和趙國。

嬴政對於後世華夏的麵積有點滿意,也有點不滿意。

作為始皇帝,他對這一片自己統一的土地總是有點特殊的情愫。

看到它後世麵積變大,有點欣慰。

看到它居然隻排在第三,又莫名的覺得不爽。

居然不是第一?

半晌,才輕哼一聲,這一世,不一樣了!唐朝。

李世民因為大唐的疆域也很廣大,因此他很淡定,對排名倒沒有什麼糾結。

他皺起眉頭,自己在心中尋思的是: "疆域太大了也有點不好。距離越遠,越難掌控。"所以才會出現像是高仙芝這樣的事件。

後世仿佛有一種可以即時通訊的工具,他眼紅得要命。北宋。

趙匡胤看了看北宋的疆域,又看了看仙畫後世華

夏的疆域,同時還回想了一下唐朝和元朝的疆域,耷拉著臉,心情變得非分不美麗。

真是旱的旱死,澇的澇死。

他用禦筆在輿圖上重重的圈出燕雲十六州。

仙畫說得對。

地理決定潛力。

如果沒有燕雲十六州,哪來的優良馬場?哪裡的戰略優勢?

【還有,咱們的海岸線也挺長,還有著長江黃河的入海口,這個都是優良的港口,很適合開展貿易。這就能更好的發展經濟。】

路小柒列出海岸線上的那些著名港口城市。如同一串珍珠,點綴在我們漫長的東部海岸線上,吞吐無數貨物。

【咱們的礦產資源也都挺豐富,現在雖然不太夠用,但最起碼初期大發展的時候很少遇到卡脖子的事情。】

50年代的華夏,一窮二白,百廢待興。

但管著這攤子事的人卻眉頭緊鎖: “石油這東西缺不了啊,天上飛的,地上跑的,哪個都離不開石油。"

他問底下的人: "大慶有消息傳來了嗎?"

國際上都認為華夏是“貧油國”,認為華夏的國土上根本就沒有什麼大油田,正抬高了自己石油的價格等著華夏卑躬屈膝的拿錢去買。

但是華夏的地質學家們經過仔細的勘探後認為,東北肯定是有油田的。

他們將目光鎖定在大慶。

大慶。

這片神奇的土地。

新中國建立前,美孚石油的人和日本人就在這片土地上逡巡,試圖找到這裡的石油資源,但每次都是無功而返。

新中國成立後——

"一千米了,還是沒有出油。"一群穿著破棉襖的地質學家們和工人們圍著簡陋的油井,眉頭緊縮。

"還得再深一點,我們預計是一千五百米左右。"

又是日以繼夜的鑽井。

終於,一股黑色的油狀液體從井中噴了出來,直接噴到了幾十米的高空。

“出油了!”

“真的有石油!”所有人都興奮的抱在了一起。

後來,工人們才知道,這個

井的位置離當時日本勘探隊打的井就一公裡遠。日本人打了一千米,沒有石油流出來。

他們打了一千三百米。

就相差三百米的深度。

"這黑乎乎的油是好東西?"天幕下的百姓們猜測道。"噴得好高!"

"你說,是不是老天爺也在保佑著咱們華夏?"即使接受了一丁點兒的科學教育,但依然有人愛把這些事情歸於玄學, "不然怎麼那日本人死活沒挖到,咱們華夏人一挖就挖到了?"

這可不就是老天保佑嘛!

老者用拐杖用力的頓著地: “這是咱們自個兒的土地,自然隻會幫自家人!”

有的朝代有人認識石油: "這不就是《本草綱目》裡寫的石腦油嗎?說它自石岩流出,肥如肉汁……原來實際長這個樣子啊。”

旁人好奇的問他:“那這石油有何用處?聽上去似乎很貴重。”“隻聽說可以用來燃燈。”那人撓了撓腦袋, "後世用來乾什麼就不知道了。"

“天上飛的,是飛機吧?地上跑的,我猜是那奇怪的,我記得後世人稱之為汽車?”古代不乏聰明人,總是能將真相推斷得七七八八, "它們都離不開石油,可能就像是咱們的馬和驢騾等物的糧草?"

反正都是交通工具嘛。

旁人不管聽沒聽懂,都恍然大悟的點頭: "那的確是重要。"漢朝。

桑弘羊看著港口中吞吐的貨物,就能夠直觀的感受到仙畫為何把貿易看得如此之重。或許就是因為從貿易中獲利,所以他們才能輕鬆的取消農業稅。

經濟。

經濟是否也是一門現代科學裡的學問?

他鋪開紙張,準備去催一下自己的皇帝陛下——船隻的建造到底好了沒有呢?咱們大漢迫切的等著賺更多的錢呢。

就算是現在海外的國家沒有什麼錢來交換貨物,那隨便去挖點寶石和金礦也好啊。港口所在地他都按照後世的地圖圈好了,隻等著開船了!而正在前往西域的張騫猛地站了起來: "這石油我見過!"

>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