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江山如此多嬌(十一)(2 / 2)

他親眼看到那泥石流吞沒了房屋,甚至那些跑得慢的人一下子就不見了。

生活在平原地區的他很難想象這樣的災難。

"還是咱們這邊好,都沒多少山,也適合種地。"大家也都慶幸無比。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幸運的出生在一個風調雨順的肥沃平原上。生活在山區的人就無比的擔心。

"咱們這兒不會發生這樣的泥石流吧?""好像沒聽說過。"

有一戶村莊,卻集體變了臉色:“裡正!咱們這兒好像就是這樣扇形的山麓!”

他們是百年前逃難到這裡的,見這邊還不錯就索性安了家,因此也不知道這裡到底有沒有發生過泥石流。

不過,的確有一些地形蠻像的。"那怎麼辦?"大家陷入到了惶恐之中。

>

在他的安撫下,大家這才逐漸的平靜下來。

裡正的眼神略過後麵的山,帶著些憂愁,心裡卻已經想出了好幾個主意。

得讓村民們多種樹,然後把占了溝道的一些房子給清出來,再有就是讓人在雨天巡邏示警。這樣的話,應該能好一些吧。

【比泥石流更可怕的,當然是地震!】

東漢,太史觀星台的大殿中。

一座青銅製成的儀器放在中央,上麵盤踞了八條雕琢精致的龍,分彆對應著八個方位。有小內侍坐在旁邊密切關注著這儀器的動向。

不過,它一般都是安靜的,因此小內侍也難免有些昏昏欲睡。

但這時候,一個清脆的聲音讓他清醒了過來,定睛一看,卻是其中一條龍口中含著的銅球掉了下來,掉在了下麵的蟾蜍嘴中。

小內侍睜大了眼睛,慌忙爬了起來,朝外衝出去。

得到消息的太史令張衡迅速通報皇帝: “陛下,西北方向恐有地動發生。”

群臣驚異:"可此刻風平浪靜,毫無地動跡象,太史令怕是看錯了吧?"

包括皇帝在內,都不相信張衡。

但幾天過後,快馬駛入洛陽: "報——!隴西於三日前發生地動!"

皇帝這才相信了張衡的地動儀是真的有用: “隴西距此有將近千裡,卿之地動儀果然乃神器也!"

【剛剛出現的就是東漢張衡所發明的地動儀。據說,哪個方位發生地震,相對應的龍口中含著的珠子就會掉到下方的蟾蜍嘴裡。】

【這聽上去就挺玄妙的。】

【可惜他的這個地動儀實物並沒有留存下來,隻是從一些史料典籍中有相關的記錄。現代科學家們仿照著描述做了一個,但並沒有發現有什麼報告地震的作用。】

【於是,地動儀後來就從教科書上移出去了。】

【張衡的地動儀,到底是什麼樣,到底有沒有用,也成為了曆史上的一個謎。】

【可以確定的是,他之所以發明出這個東西,正是因為東漢那時候地震很多,從公元107年到公元125年,十八年裡幾乎年年有地震。】

>

原本站在地麵的人都紛紛跌倒在地,地麵開出巨大的裂縫。木建的房屋全部倒塌。

有人淒厲大喊: "地龍翻身了!大家趕緊逃啊!"

旁白聲響起:

“永寧元年,郡國二十三地震。建光元年九月己醜,郡國三十五地震,或地坼裂,壞城郭室屋,壓殺人。”

【想想,能波及到二三十個郡國的地震,那得嚴重到什麼程度!】

【後來的地理學家們有研究,表明那一段時期應該是華夏曆史上地殼運動最為劇烈的時期之一。】

東漢。

鄧綏正在和一些重臣在一同觀看仙畫,其中就有張衡。

"哀家怎麼沒有見過這地動儀?"她問。

張衡連忙道: "太後,這應該是微臣之後所為。”這句話講起來實在有些彆扭, "微臣現在隻是有這個想法,但究竟如何做還沒有想清楚。"

鄧綏頷首: "你儘快做出來,若是真有用,必有重賞。"

她的眼中閃過愁緒。

沒想到接下來竟然有如此之多的地震!

她對重臣們說道: “眾卿家,這些地震雖都是後續發生的事情,但咱們也必須商量出一個賑災的章程來。日後可以直接照著章程做事,有例可循,就能節省很多功夫。"

群臣們躬身: “太後聖明!”

仙畫一出,他們再也不嘰歪鄧綏是女子、後宮不得乾政之類的話題了,服從性一下子高了很多。鄧綏極為滿意。

隻有張衡還在擰眉思索,為什麼會發生地震?

【地震到底是怎麼形成的呢?】路小柒放了一段地震成因的小動畫。

“地球分為六大板塊,歐亞、太平洋、美洲、印度洋、非洲和南極洲。”

"這六個板塊都都漂浮在具有流動性的地幔軟流層之上,隨著地球的自轉與公轉,軟流層會發生輕微的運動,那六個板塊自然也會相應的產生運動。"

"這也可以解釋大陸的成因。"

幾大板塊不斷地漂移、碰撞。

當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發生碰

撞擠壓時,地麵隆起,就形成了如同高聳屏障一般的喜馬拉雅山脈。

"這些板塊運動雖然已經大致定型,進入到了活動微弱期,但並不是完全靜止。""在板塊和板塊的交界處,地殼活動就會相對更加活躍。""其中最明顯的表象就是地震!"

【而且,地殼運動不僅影響岩石圈,形成地震,還會影響大氣圈、生態圈等等,東漢中後期又進入到了小冰河時期,往往幾種災害並發,可以說禍不單行。】

· …

有人驚異的嚷道: "咱們生活的這片土地居然是在不停移動的?"

“高山竟然是如此來的?”

"好神奇。"

非常顛覆認知的道理,但想想,若非如此,地震的威力怎麼會這麼大?緊接而來的就是恐慌: “那不會漂著漂著,就斷了,或者是重新變成高山吧?”

"肯定不會啊,不然怎麼會存在後世?"

"那也是!"

"最多也就是地龍翻身.…地震吧。"

"你說得輕巧,地龍翻身可不是什麼好事,要死很多人的!"

東漢的裴秀忽然想起來之前講最高峰的時候,仙畫似乎提到過這座山峰還在不停地生長,一年

長0.02厘米.

他對地圖地理很敏感,一下子就看到了剛才崛起的喜馬拉雅山脈就是珠穆朗瑪峰所在。

"這是不是表示,這兩個板塊之間的運動其實還沒有停止?"裴秀思索。

想象一下,兩個東西不斷地碰撞和擠壓,生活在邊緣的人們的確是會挺難受的。東漢。

鄧綏簡直頭大

這些災難現在都沒發生,她其實完全可以當做不知道,根本不用做任何的應對。但是以鄧綏天生的責任心與共情力,她沒辦法做到置之不理。

“哎~~~”鄧綏在心中歎口氣。

怎麼偏偏就東漢遇到了呢?

仙畫語音一轉:

【不過,曆史記載最慘烈的一次不是東漢,而是在公元1556年,明嘉靖三十

四年間十二月十二日半夜,陝西華縣發生的8.25級大地震。】

【這次地震波及總共11個省130個縣城,死亡人數超過了83萬!】【也是世界地震災害史上最大的一次災難。】華縣,

夜深人靜,幾乎所有的人家都已經睡下了,隻有更夫還在大街上辛勤的巡視。忽然,一陣劇烈的震動傳來。

更夫平地走著,竟然摔了一跤,正想要爬起來的時候,卻又是一陣接連著的強震傳來,將他死死的壓在了地麵。

惶恐的更夫隻能抱著頭趴在地上,聽著耳邊傳來的巨響。

待大地終於安靜下來,他抬起頭來,卻看到了如同噩夢一樣的景象——肉眼所及的視線範圍內,所有的房屋都坍塌了,就連縣中的高塔以及城牆都不複存在。

隻剩下一片廢墟,煙塵彌漫。

地麵上的裂縫一道接一道,深不見底。有火光和水從這些地縫中湧現出來。遠處的山似乎都不見了,成為了平地。

整個街道上,似乎隻剩下更夫一個人,他淒聲大喊: "地龍翻身了!大家快逃啊!地龍翻身了!"

但,沒人回應,一片寂靜。

朱元璋剛剛和朱棣以及朱楠商量出了應對小冰河時期的簡單對策,心情總算是舒坦了一些。這會兒正覺得口渴,就拿起茶碗了打算潤潤喉嚨。

沒想到,仙畫卻又提到了明朝!

這次,依然不是什麼好事!

朱元璋被茶水嗆到,劇烈的咳嗽,驚得兩個兒子趕緊叫太醫。

他揮揮手,待到自己喉嚨覺得舒服了點,忍不住破口大罵: “賊老天,你有完沒完?有完沒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