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要想富,先修路(三)(2 / 2)

幾乎是每走五十米,就有一匹駱駝倒下去。四萬多駱駝,最後在這四千裡路上,死了三萬多匹。而戰士們,此時正在砍柴生火。

他們不是為了自己取暖,而是要用人力生火來烘烤修路區域裡的千年凍土,不然這些凍土會破壞路基。

可天氣實在太冷了。

“又凍上了。”

隔了一天後,有戰士愁著臉看到昨天挖開的路麵。

這已經是第三次了。今天挖,明天凍,上層挖開,下層又凍。

班長犯了倔: “那就一層一層燒,一層一層挖,我還就不信這個邪了!”拿著鐵鍬的手上滿上紅色的凍瘡,冷熱相交,情況更嚴重。但這還算好的。

經過連綿的高山時,炸山開路,總有傷亡。一塊墜落的山石砸在戰士身上,戰友們加急把他送到衛生員那裡。

奄奄一息的時候,他留下遺言: “我知道我自己快要不行了,不要給我打針了,節省一支藥吧。

哦,那時候是抗美援朝,盤尼西林正緊缺的時候。

在洶湧的怒江上修建公路橋的時候,整個部隊都隻有一個橡皮艇,而且還遇到洪災,一下子就犧牲了幾十位戰士。

路基被衝垮了,再挖,路麵被卷走了,再鋪。

一次次的停工,一次次的改線,但是又一次次的重來。

最後,迎接他們的是青藏高原被解放的農奴們獻上的潔白哈達,以及清澈笑容。沿途的藏民也都趕著犛牛幫忙一站一站的轉運糧食和器材。

北京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

嬴政的眼睛微微的眯起,心裡略有些羨慕。

他也想要這樣的士兵。

秦軍自然很好,在戰場上威武凶猛,六國聞之色變,而且很聽話,個個都是好二郎。

但是,他知道,這是因為大秦的軍功受爵製在前麵仿佛一塊肥肉一般吊著他們,讓他們奮勇向前。向後退一步的話,死的不僅僅是自己,還有家人也會受牽連。

而若是沒了這兩者,那這就很難說了。

事實上,現在除了一二處之外,該打的地方也都打得差不多了。況且,自仙畫出現後,贏政也更想把重心調回到天下民生之上,接下來要略作休養生息。

那軍功授爵製一旦停下來,會有什麼反應……贏政心中有著隱憂。

但!

看後世的士兵,能真正發現他們似乎並不是為了加官進爵,也不是受於什麼的逼迫。

之前打仗、救災也好,現在修路也好,抱著丟掉性命去做的事情,似乎都是出於內心的自願,毫無被逼的跡象。

這是如何做到的?

r />嬴政與蒙恬、王翦等大將都對此覺得很不可思議。

到底是為什麼?!

當然不止是他,古代所有的名將們,衛青、霍去病、李世民、李靖、甚至是嶽飛都覺得不可思議。

然後又心頭火熱——這就是他們想要的兵啊!

李世民還注意到,吐蕃的當地百姓們居然是歡迎他們前去的,並且還踴躍幫忙。他在想,若是有朝一日,大唐與吐蕃開戰,吐蕃的百姓們會有如此舉動嗎?不,大概率不會。

他將心中的疑問問出。

魏征喟歎一聲,道: “大概是因為‘仁’罷!”

在他看來,後世雖然不尊儒,不尊孔,但卻將“仁義"與"民貴”做到了極致。"仁!"即使是以仁君著稱的李世民也頗受觸動,眼神中有些迷惘。

仁,真的能做到如此地步嗎?

不戰而屈人之兵,不戰而獲人之民。

【1984年,我們有了第一條建成通車的高速公路,滬嘉高速公路。】【1974年,我們有了第一座立交橋,複興門立交橋。】

【幾十年後,這樣大型的立交橋在城市中隨處可見,為人們的出行解決擁堵問題。上海的浦西立交橋是世界上唯一的六層結構立交橋,而重慶黃桷灣立交橋是世界上最複雜的立交橋。】

浦西立交橋和黃桷灣立交橋屬於人在底下看會暈的複雜程度。

這樣一個宏大卻精細繁複的樞紐將四麵八方來的車輛通過多個出口再轉送到不同的城市道路上。車子行駛於其上,司機需要專注的聽著導航聲音: "上坡,走右邊兩車道……"繞來繞去,但是四通八達。

幾輛車明明在同一個入口上了立交橋,但出來的時候卻是一個在西,一個在東,一個在北,互不乾擾。

“我都看暈了!”天幕下有百姓嘟囔道。

"一層又一層,密密麻麻。這上麵那層真的不會塌嗎?"房屋可以兩層三層,但是古人們很難想象路可以修到那麼多層。

有人立刻想到剛剛的鋼筋混凝土, "若是用此物修建,應該不會吧。"

看上去就很有安全感的樣子。

"他們怎麼知道往哪裡走呢

?"

有小少年立刻道:“我知道!我知道!是之前講過的什麼導航係統。”小孩子接收起新事物來,反倒比大人要更快。

還有人震驚於這立交橋的規模: "這得有多少人多少車才需要這樣的路呢?""不錯,他們的城市規模簡直讓人難以想象。"

"十多億人呢!"

"哎,人家十多億人也都能吃飽。"

·

【1975年,墨脫公路開工,初步實現了“縣縣通”工程。】

【2019年,我們開始建造世界上首條超級高速公路,聯通杭州、紹興和寧波。】記者采訪工程負責人: “超級高速公路這個概念要怎麼理解呢?”負責人道: "首先是最高速度的限製是150公裡每小時,從杭州到寧波開車一個小時就能到。"

“那不是會很危險?”

"這是一條信息化公路,我們建立了智能雲控平台,可以精準定位,車路協同。並且有著預警係統,計劃中是可以實現‘零死亡’。甚至後續還可以對接無人駕駛技術。"

“另外你看我們這個路麵,"負責人指著大屏幕, "路麵是鋪設了光伏發電板的,新能源汽車可以做到邊跑邊充電。"

【當然,更要提的是,1999年,我們開始了“村村通”工程。顧名思義,連接每一個村。當然,這個工程除了公路之外,還包括了電力、水力和各種網絡。】

【雖然現在還沒有百分百的實現,但是在大多數地區已經可以看到成果。】如果說將華夏的每一個縣在地圖上標出來,可以看到一個個紅點。那麼將華夏的每一個村標出來,那整個地圖將隻剩下紅色。放大再放大,才能看到連接每一個村的道路。

它們在地圖上顯得密密麻麻,而在現實中,堅固整潔,即使是地處偏遠的鄉村,也有了對外的坦途,汽車也變得越來越多。

如今的農村居民出門,同樣可以叫滴滴、坐公交、和自己騎電動車,快速安全。

生活中一打開水管,潔淨的自來水就出來了,很多地方還安裝了衝水的馬桶以及淋雨花灑。拿出手機,信號滿格,還有WIFI。

r />

"是每一個村都有這麼好的路嗎?"府學裡的年輕學子們正在討論。

有人不信:“山村裡,那種深山裡的肯定沒有吧?若是那村子裡隻住了十幾個人,難道也為了那十幾個人專門修一條路不成?"

"不錯,這也太浪費了。"

"所以仙畫沒說這工程已經完成。"府學的博士笑嗬嗬的走了進來, "想來也是先把人口集中的村落修起來。"

他話鋒一轉: “我倒是想問問你們,若是遇到這樣的情況該如何處理?”

學子們一愣: "……先生說的是什麼情況?"

“若是有一村落,隻住了二十個人,那到底要不要為了他們修路?如果不修,那這二十個人該如何處理?”博士拍一拍手中書卷, "這個就作為你們本月策論的題目吧。"

學子們傻眼了:....

繼而又響起了激烈的爭論聲。

民間的其他人,除了羨慕後世農村交通的便利性之外,更是對裡麵出現的各種生活物件感到好奇。

大唐將作監的工匠們眼睛一亮:

"這東西好!感覺是某種精妙的機關之術。"“可以試試。”

有權貴世家的夫人和貴女看到自來水,尤其是淋浴花灑和衝水的馬桶後,簡直興奮至極:

"我想要這個!"

"看上去倒是頗為便利。"

"而且乾淨!"

"為什麼這東西一擰開,就有水出來?是如何做到的?"有人更是氣惱: “哎,咱們生活得還不如後世的農人!”

想想就覺得,好氣啊!

【1949年,我們的公路僅8.1萬公裡。2022年,我們的公路通車裡程有535萬公裡!】

【而鐵路裡程達到了15.5萬公裡,高鐵4.2萬公裡。】

【誰能想到,就在一百多年前,當鐵路這個東西出現在華夏的大地上時,竟然被食古不化的清廷認為是洪水猛

獸,甚至是擾亂華夏風水的惡毒之物呢?】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