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科學這條路,甚至可能還比政治要來得更為重要。君不見,後世之人對於科學家的重視似乎超過了其他,名垂青史。
隻要這些學說能夠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墨家就不會亡。或許到時候,兼愛非攻的理想自然而然的就能傳播開。
至於他身為巨子,可能會因此而失去的很多權力,他並不放在心上。比起墨家的存亡,這些算得上什麼呢?巨子隱隱下定了決心。漢朝。
劉徹注意的是那些可以留下影像的相機與攝像機。
“此物甚好!”他誇獎道,不由自主的想到了又離開了長安的張騫, “若是張騫能有此物就好了。"
這樣他就能看到現在的西域到底長什麼樣子。或許,還能看到衛青和霍去病大破匈奴的場麵。
豬豬羨慕,豬豬垂涎。
… …
【墨家之後,當然也有很多新的認識,零零散散的遍布在力學、光學、熱學、磁力學等等上麵。】
【但遺憾的是,除了沈括的《夢溪筆談》、趙友欽的《革象新書》、宋應星的《天工開物》等少許書籍之外,很少有專門講這方麵的著作。】
【沈括、宋應星大家都耳熟能詳,但趙友欽其實也值得提一提。】
【他是個奇人,在宋末的時候就提出了“地體”也就是地球的這個概念,對天文和數學也頗有研究。但最突出的還是他的物理學貢獻。】
【他做過世界上最早的、規模最大、記錄最詳的光學實驗。】
趙友欽醉心於墨子的光學學說中。
他對自己的學生道: “你們有沒有發現,如果這個孔夠小,那不管它是不是圓的,得到的成像卻都是圓形。而且當它與牆麵的距離變近,成像就會越小,也會越亮。"
學生道: "發現了,隻是不知其中的道理。"趙友欽興致勃勃: “我準備來實驗一下。”為了這個實驗,他甚至造了一間屋子!
他還在屋子裡挖了不同深度的井,製造了不同大小的孔,然後放上幾千根蠟燭,不停的觀察距離、光線與成像之間的規律。
【趙友欽的研究使得他對小
孔成像以及光的研究比墨子時期又要精進極多。】當趙友欽獲得了巨量的數據後,他對學生道:“所以,照度其實是隨光源強度的增強而增強,隨著像距的增大而減小。”
“有意思,有意思!”
【趙友欽得出的這個照度定律內容,直到400多年後才由德國科學家萊托博再次提出。而且他能夠從客觀實驗出發來探索物理學,這樣的觀念又比伽利略要早了兩百多年!】
【隻是,可惜啊!他的很多作品都因為戰亂或其他原因沒有傳下來,隻有《革象新書》一本流傳於世。】
【並且,趙友欽的學術研究雖然堪稱領先世界,卻形單影隻,沒辦法形成規模和係統性的討論,自然就很難更加深入的發展下去。】
【這一點,之前講過很多,我們就不再贅述了。】
… …
宋末元初。
趙友欽正帶著家人躲在龍遊縣一帶,陸丞相帶著官家在崖山跳海之後,消息傳來,趙友欽悲痛之餘甚至想要跟隨著宋室一同而去。
他覺得自己身為男兒,身上還有著趙家皇室的血脈,竟不能匡扶社稷,實在是沒有顏麵再繼續活下去。
因此開始絕食。
仙畫就是在這時候出現的。
"父親,這說的是你嗎?"他的兒子驚喜之極, "您和我說過,地體就是圓的。"
趙友欽驚愕的點點頭,喃喃道: "這說的應該就是我……"
他完全沒想到,自己一個不出仕,隻是愛好折騰一些無用之物的閒散之人,居然也能青史留名,而且得到了後世那麼高的評價。
妻子含淚道: “夫君既然在上一世都能好好活著,為何這一世不能?”她將仙畫中的趙友欽看成是上一世的趙友欽。趙友欽看了看她,又看了看兒子,原本悲痛的心生出一絲絲希望來。
或許,自己的存在並不是全然沒有價值。
趙友欽掙紮著坐起來,握緊了妻子和兒子的手: “放心,我會好好活下去,先給我盛一碗白粥來。"
他看向窗外的雞鳴山: “我們不如就在此地落腳,好好的生活。”
他要重新撿起來關於天文、算術和物理的知識,或許這次,能讓它們更好
的傳承下去。在更早的北宋時空。
沈括嘀咕道: "實驗,他們很重視實驗。"
他感覺後世對於趙友欽做實驗這件事的重視與讚譽甚至要超過了趙友欽從實驗中得出來的道理。
他的妻子橫他一眼: “你做的那些不也是實驗?不過,以後不準把這些東西再帶回家裡,去外麵做去!搞那麼水壺來燒,也不知道是乾什麼?"
沈括連忙賠罪: “夫人切勿動怒,那些水壺可是有大用的。”
【來看看西方。】
【在西方,物理學一開始也隻是屬於自然哲學當中的一部分。】【亞裡士多德當然要提。】
【他生活在墨子之後的大概七八十年左右,是古希臘哲學的集大成者。】
【他的物理學主要思想來源於他對自然現象的一些觀察和總結。在以牛頓為代表的經典物理學沒有出現的時候,亞裡士多德的物理學說統治了西方將近兩千年。】
身穿古希臘式長袍,留著大胡子的亞裡士多德正在自己創辦的學校裡對著學生們上課。
"凡是運動的事物,必然都有推動者在推著它運動。或許,我們可以將這個推動者稱之為‘力’。”
"它們必須與推動者直接接觸,才能產生運動。所以,真空必然是不存在的,空間裡要存在著各種物質,才能通過直接接觸來產生‘力’。"
"自然界厭惡真空。"“物體越重,下落速度也就越快。”
【雖然這些學說後來被證明有很大的謬誤,但是作為史上第一個有係統的提出這些觀點的人,亞裡士多德的偉大毋庸置疑。】
【打破他的這些謬誤的,正是物理學史上不得不提的一個人。】
【伽利略!】
唐朝。
記性一向非常好的李世民忽然道: “伽利略………這名字略為耳熟。”好像仙畫中有提過。
他身邊服侍的筆吏立刻翻看之前的記錄: “陛下,這位伽利略在之前講顯微鏡的時候曾經出現過,提出過自由落體定律,還做出了顯微鏡。"
李世民來了興趣: “看來還真是個大人物。”
民間。
大部
分百姓們都不太能理解“力”這個概念。但是,他們能理解另外的一個觀點。
有人篤定的道: “那當然是重的東西先落地,輕的東西後落地了。”"不錯,這肯定不能一樣。"
【我們剛剛在講趙友欽的實驗時,就拿伽利略作為時間早晚的對比。因為,伽利略被認為是將實驗引入到現代科學中的第一人。】
伽利略出現在仙畫中。
他合上亞裡士多德的著作,目光堅定的說道:
“真理並不在蒙滿灰塵的權威著作中,而是在宇宙、自然界這部偉大的無字書中。”
【他提倡數學與實驗相結合的研究方法,認為不能單純依靠聖經和哲學中的假設,認為隻有實驗才是知識來源的唯一途徑。】
【他的這種觀點,對於現代科學的意義甚至要遠遠大於他的具體發現。】
【客觀的、實踐得出來的規律,才是真理。如今,這已經成為了科學界的共識。】【而伽利略對於亞裡士多德學說中一些謬誤的反駁,也是用實驗來證明的。】
著名的比薩塔上。
伽利略和他的弟子維維安尼站在塔的頂端,對著下方圍觀的人群道;
“亞裡士多德曾經說,物體越重,下落的速度就會更快。我們今天,將證明他的這一學說是錯誤的。"
伽利略的手上拿著兩個鐵球,展示給人們看。
"這兩個鐵球,一個更重,一個更輕,但如果我在同一時間鬆開手,它們將會同時落地。"下麵的人發出了一陣陣的噓聲。
“我們不信。”
"怎麼可能會同時落地?"
"你居然敢質疑偉大的亞裡士多德!"
在質疑聲中,伽利略鬆開了自己的手,兩個重量不一的鐵球以極快的速度向下砸去。“砰”的一聲響,這兩個球同時落地了。
現場像被按下了靜止鍵,鴉雀無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