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萊的家鄉是萊頓市,於是這個瓶子也叫做萊頓瓶。萊頓瓶風靡全法國。
諾萊甚至為當時的國王路易十五演示它的用法,作為一種刑罰。
超過百名的犯人手牽著手站在一起,諾萊讓為首的人摸了一下已經通好電的萊頓瓶,電流瞬間讓所有的犯人都同聲尖叫起來。
甚至,他們臉上的表情和身體的動作都是同步的。就像是某種滑稽喜劇。
路易十五在座位上看得咯咯直笑,笑得眼淚都掉下來了。"諾萊,這東西很好,有意思,賞!"
【就這樣,電人玩兒成為了當時的一項重要娛樂活動。據說在十八世紀,幾乎歐洲每個國家的街頭都有專門從事這項表演活動的樂子人。】
【也不得不說是電力學史上的一段詼諧故事。】
李世民緊緊的皺起了眉。
他想到了自己之前對於路易十五的評價,覺得他應該是位有為之君,不然也不會派隊伍去測量地球的形狀,隻為了驗證科學真理。
但現在看他的做派,似乎又有那麼些不對。
“刑罰一事,牽涉到律法尊嚴,豈可兒戲對待之?”長孫無忌輕哼一聲,十分看不上這位皇帝。雖是犯人,但該怎麼樣就怎麼樣,拿犯人取樂,昏君無疑!
李世民默默的點頭。
他覺得,或許派科學家去量地球一事,說不定也隻是這位皇帝在找樂子罷了。走眼了。
百姓們更不理解。
當然他們不理解的是為什麼這些西方人竟然以自虐為樂?“他們是不是吃飽了飯沒有事乾?”
"看著都痛!"
有人嗤笑一聲: “你看這些人還有錢去酒館取樂,自然不是普通百姓。有錢人和貴族嘛,那的確可能是吃飽了沒事做,閒的!"
"聽說魏晉時期的士人蝟狂,還會自己去服寒食散,然後袒胸露腹,肆意之極。或許,也就是這種心理吧?"
“你們不覺得這樣很率性很灑脫嗎?”
大家紛紛以奇怪的眼神看向他,搖頭齊身道: "不,不覺得!"
【幾十年後,美國有個人,叫做富蘭克林,他就注意到了這個萊頓瓶。】富蘭克林和自己的妻子在家中。
他的妻子起身的時候,不小心將放在桌子上的萊頓瓶帶了下來。萊頓瓶掉到地上,發出一串電火花。
富蘭克林顧不上妻子的驚恐喊聲,被那串火花吸引住了,他問她: “你覺得這火花像不像是天空中的閃電擊中地麵物體時發出來的火花?"
隻不過一個更大,一個更小。
他妻子氣到甩袖而去。
富蘭克林傻眼: "……怎麼就走了?你還沒回答我呢!"
看到這裡,沈括的妻子狠狠地瞪了他一眼。
/>
沈括感受到了妻子的嫌棄,一臉茫然:"……"又怎麼了這是?他都沒說話啊!
這個念頭也隻是一閃而過,沈括迅速的將心神放在了電上麵。這電和閃電和有什麼關係?
【富蘭克林決定做一個實驗,驗證一下自己心中的想法。】【這就是咱們都知道的富蘭克林的風箏實驗,連課本上都有!】
富蘭克林做了一個特彆的風箏,他在風箏上綁著一個金屬棒,然後用麻繩連著。麻繩的下麵還墜了一把金屬鑰匙。
金屬要素齊全。
在一個下著雨、打著雷還閃著電的天氣裡,他毅然決然的帶著自己的兒子出發了。開始放起了風箏。
即使風大雨大,雷電交加,也澆滅不了他們對真理的向往!在雨水中被淋成了落湯雞。終於,富蘭克林發現麻繩上的纖維都豎立了起來。
“電來了。”他對自己的兒子說。
他不顧風雨,用手去接觸了麻繩下麵掛著的鑰匙,感受到了尖銳的火花。
"真的是電!"
富蘭克林驚喜的道,他拿來萊頓瓶,將鑰匙裡的電導入其中,收集起來。
【朋友們!這一段是不是很勇敢?是不是很機智?】
【這種視死如歸向著科學真理進發的精神簡直感動了好幾代小學生!小時候,誰不為富蘭克林的聰明和勇敢感到敬佩?】
……
天下的百姓們齊刷刷的點頭。
"的確是很勇敢!"
“閃電可是能劈死人的!我年輕的時候,隔壁村就有人在下雨天在外麵沒回來,結果被雷電給劈死的,找到的時候,身體都焦黑了,可慘!"
大家為這位富蘭克林感到擔憂。
“他不會是死了吧?”
"哎,你說他自己去就行了,還帶著自己兒子乾嘛?"討論得正熱烈的時候,就聽到仙畫來了一個大轉折——
【但是!】
【一些曆史學家在研究之後認為這個實驗有可能不是真的,或者,不是百分之百的真,裡麵有一些細節和實驗時間都相當的模糊。】
【幾毫安的電流就足以讓人類的心臟停止跳動
,這隻需要五十萬伏特的電壓就可以達到。而閃電的電壓是五十萬的幾十倍甚至是百倍!】
【如果真的是被雷電擊中,即使是手上纏了絲綢,那也不可能隻有小小的火花,絕對會當場殞命。】
恐怖的枝狀閃電撕裂了夜幕,伴隨著巨大的哢嚓聲,照亮了整個夜空。它迅疾的向下劈來,點燃了高大的樹木甚至是房屋。底下立刻變成了一片熊熊燃燒的火海。火勢熄滅後,原本高大的樹木直接變成了黑炭,這就是閃電的威力。
【事實上,在富蘭克林之後,有一個俄國的科學家就模擬了這個實驗,結局就是當場死亡。救都救不回來的那種。】
【所以,現在有些曆史學家比較傾向於當天他的風箏並沒有被雷擊中,他的實驗對象也不是雷和閃電,而是雲。】
【富蘭克林隻是證明了雲層是帶電的。】
【他認為電是一種真實存在的元素或者是物質。當雲層碰撞的時候,帶電的粒子相互之間產生了反應,於是就有了閃電。】
【我們現在稱這種帶電的粒子為電荷。】
路小柒照樣是用小段動畫演示了一下雲層產生閃電和雷聲的原理。什麼正電荷和負電荷相遇開始放電,電流讓空氣發熱產生雷聲等等。
【所以不管實驗是真還是假,富蘭克林在電磁學上依然做出了極大的貢獻,避雷針也是他所發明出來的,現在依然在造福人類。】
雷電的確是嚇人。
雷聲轟鳴,閃電如同蛇一般在天空亂舞的時候,古人們甚至會覺得這是神對世人所降下的懲罰。“所以,根本沒什麼雷公電母嘛。”
“上次她就說了。”
有原本虔誠的信徒看著自己拜的神位,忽然閃過了一絲懷疑:既然沒有神仙,也沒有雷公電母,也不是什麼天罰,那我為什麼要拜這個東西?
而且,還花了這麼多的金錢。
有什麼用呢?
意識到了自己的不虔誠,立刻在心中默念了一句“菩薩莫怪莫怪”。但心中的種子種下了,正在默默的蓄勢,準備發芽。很難再被清除。至於那些達官顯貴和皇族們,對避雷針燃起了興趣。
"這個好。"
“咱們府上也得備一個才好,省得雷雨天老是不安心。”也有少數一些人開始對避雷針的
原理感興趣,這些電為何被傳導到地下就消失了?
【在富蘭克林之後,一個叫伏特的人受到啟發,發明出了一個類似於萊頓瓶但是用處比它要更大的東西。】
【它既可以儲存電力,也可以運用裡麵的電力。】意大利科學家伏特正在做一個很新奇的實驗。
他將一塊薄錫片和一個銀幣分彆貼在舌頭的上下兩端,然後拿一根金屬導線連接它們。舌頭開始出現了麻木的感覺。
伏特欣喜若狂: "這就是觸電的感覺,導線中有電在流動。還有一嘴的鹹味。啊呸呸呸。"助手問: "為什麼在口腔裡可以實驗成功?"
伏特最終得出結論: “或許是因為口腔中有著某種酸性物質,或許我們可以用酸來試試。”
他們試驗了多遍,最終確定稀酸是可以作為導體的。
他把幾個盛有稀酸的杯子放在一起,每個杯子中裝有一塊鋅和一塊銅,將前一個杯子中的銅片和後一個杯子中的鋅片用導線連接。
助手捏起導線的兩端,身體忍不住顫抖了一下。
他欣喜不已: “真的有電流通過!”
伏特利用這個原理開始製造儲電裝置,一塊銅板和一塊鋅板中間夾一塊浸透了鹽溶液的圓紙板,不斷地堆疊上去,然後用金屬導線連接。
當電路閉合的時候,電流產生了。
【這其實不就是電池嗎?】
【不過在當時還沒有電池這個詞,這東西被叫做伏特電堆。】
【伏特電堆成為了電報機的主要動力來源。】
一位穿著蓬蓬裙的西方少女跑到郵局中: “我想發一封電報。”
電報員將她的內容通過電報機發出去: “已經發出去了。”
"什麼時候會收到回信?"
"如果他正好在電報局裡,那馬上就能收到,如果不在,可能一兩天吧。"
"電報!"
天幕前的帝王和朝臣們呼吸都急促了幾分。
這東西是他們想的那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