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正撫了撫自己的美鬤,
對自己的得力下屬張學顏道:“這倒是說出了本質。無論是改革土地還是改革稅收,
歸根結底為的就是錢!”
雖然收上來的是米糧等物,但本質還與錢有關。”
張學顏本來就是戶部的,於財政很是精通,便順著道:“可惜如今士林中聞錢色變,覺得此物不夠風雅。”
張居正哼了一聲,淡淡道:“既然看不上,為何不將它直接捐了?本官倒想要看看他們如何風雅!”
他正在為變法一事操心呢,這裡麵就涉及到了稅製的改革,天天和錢打交道。
……
【今天,我們就先來講一講,在經濟學尚未建立起來的古代,那些力挽狂瀾、攪動起風雲變幻的經濟學家們。】
【第一位,當然是赫赫有名的管子,管仲!】
【春秋五霸,首霸齊桓公。】
【而齊桓公身後站著的人,也是讓齊國變得強大富裕的人,就是管仲。】
【這可是一位敢向鬼神征稅的男人!】
齊桓公覺得國庫空虛,想要向百姓們多收一點稅,他去請教剛上任不久的相國管仲。
齊桓公提了好幾個稅種,比如什麼房屋稅、人口稅、牲畜稅等等,都被管仲否決了,覺得這些稅都會引起負麵的效果。
他給齊桓公出了一個主意:“昔日堯身邊有五個功臣,但現在並沒有人祭祀他們。君上何不下令讓國人祭祀這五人,春天可敬獻蘭花,秋天可收新穀為祭;用生魚做成色乾祭品,用小魚做成菜肴祭品。這樣,齊國的魚稅自然會增加百倍。”
齊桓公心想,言下之意,這些祭祀的用品可歸為國有,且同時還能教化國民祭祀禮儀。
可謂一舉兩得。
他不由得誇道:“此法極妙!”
【《管子》這本書裡麵,記錄了很多管仲的故事,比如兵不血刃就讓收服一個國家,簡直就是古代版本的貿易戰。】
【雖然他沒學過係統經濟學,但顯然在這上麵擁有極佳的天賦。】
齊桓公想要收服衡山國,管仲聽聞之後獻上一計:
“若此計成,或可兵不血刃讓衡山國歸順。”
齊桓公聽了他的話,派人去衡山國高價收購兵器,一收就是十個月。旁邊的國家見狀,覺得有些慌張和蹊蹺,於是也跟風一起來收購。
衡山國君賺錢賺得腦熱,將兵器價格翻了好幾倍。
於是,整個國中全部熱火朝天的投入到軍工生產,都沒人種田了。
齊國又暗中收購糧食。
等到衡山國全部兵器都賣完,齊國與衡山國斷交,後者沒兵器又發現再也買不到糧,麵對齊軍壓境隻能奉國而降。
【這就是《管子》裡麵記錄的衡山之謀,後來,他還把同樣的計謀用在了魯國和梁國、還有楚國身上,隻是換
了個物品。】
【魯國和梁國是縞布。】
魯梁兩國的百姓們興奮的議論:“聽說現在齊國急需縞布。”
“我也聽說了(),
;?()_[((),
正在高價收購呢。”
“價格幾何?”
【兩年後,魯國和梁國的大多數百姓都投奔了齊國,三年後,兩個國家直接降了。】
【這就是“服帛降魯梁”和“獵鹿計”的故事。】
……
秦朝。
李斯和蒙恬蒙毅燈重要大臣在天幕剛剛有些微光得時候就趕到了宮中。
還沒來得及喝口水,呼吸都有些粗重的裡斯久忍不住感慨道:
“管子乃真聖賢,諸子百家均以管子為師也!”
他是從稷下學宮出來的。
稷下學宮就建在齊國,他們這些前來求學的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研究管子、學習管子之法,從裡麵汲取如何治國的道理。
《管子》就是稷下學宮的師生們編著出來的,這裡麵還他的一份功勞。
扶蘇有些好奇的問他:“李相,那這衡山計、購鹿計和服帛計可都為真?”
李斯有些尷尬的摸了摸鼻子,有那麼一點心虛:“或許是一件事情寫了好幾個版本罷!”
管子都死了那麼多年了,他們當時也隻能去翻以前剩下的典籍呀!
而且,他們編著《管子》其實更多的是為了闡述自己的施政理念和方法,所以同樣一件事,再不同的人筆下可能就有了不同的版本。
這也很正常嘛!
扶蘇露出原來如此的表情:“我說為何能屢試屢中呢!”
事不過三,再好的計謀也不能這樣逮著它來用啊!當那些國家沒有聰明人嘛!
嬴政聽著他們的討論,也頷首道:“不管如何,兵不血刃取一國,的確是厲害人物。”
若是在秦朝,他肯定要倒履相迎的。
不過,嬴政心想,若經濟是指這方麵,那我們大秦的商鞅也是不錯的。
……
【不過,這幾個故事其實換湯不換藥,手法其實是一樣的,可能那會兒的國君和百姓們都比較淳樸吧,所以才沒有識破管仲的計謀。】
【聽著是不是很耳熟,覺得似乎在哪兒聽過?】
【這就是現在美國特彆擅長用的貿易戰啊,所以說三千年讀史,沒有新鮮事!為什麼漂亮國的計謀在咱們身上不太起作用,就是因為咱們的老祖宗才是發明貿易戰的鼻祖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