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有銀兩,很多很多的白銀,而他們迫切需要來自於華夏的其他物品,比如生絲、瓷器、茶葉等。】
葡萄牙人的商船到達長崎之後,立刻被長崎本地的商人們團團圍住。
“要生絲!我要生絲!”
葡萄牙人報價:“生絲每百斤五百兩白銀。”
“要紅線,越多越好!”
葡萄牙人繼續報價:“紅線每斤七十兩!”
還有鐵鍋、水銀,甚至是縫衣針等,但凡是大明所產,都受到了日本商人們的熱烈歡迎。滿滿的一船貨甚至連碼頭都不用出就銷售一空。
葡萄牙商船的水手們將整箱整箱的白銀搬運上船,在長崎尋歡作樂一段時間後又返回到了濠鏡。
然後他們再派人拿著這些白銀去到太倉、廣州等地,大量購買生絲、鐵、茶葉這樣的貨品,運去自己的歐洲老家。
白銀,就這樣從日本逐漸的流入到了華夏市場之上。
【每年,葡萄牙商人在販賣華夏絲絹到日本的這個生意上,就可以獲利235萬兩!】
【而南美洲的白銀流入,則主要是依靠西班牙人的商路,他們的中轉地是馬尼拉。】
萬曆年間,菲律賓的一位總督給西班牙國王寫信。
信裡麵抱怨了這樣一件事:
“所有的銀幣都流到中國去,一年又一年的留在那裡,而且事實上長期留在那裡。”
【由此可見,當時華夏所生產的貨品,對全世界的吸引力有多大!】
【即使隻是開了一道海禁的口子,就已經是這樣的盛況,不敢相信若是全麵放開,且國內航海技術也能跟上的話,會是怎樣的盛景?】
......
天底下的商人們發出了一片驚歎和羨慕的聲音。
長崎港口碼頭上的那一串串報價驚到了他們,他們知道海商利潤大,但沒想到利潤居然這麼大。
“一根鐵針都要價七分銀,這簡直就是搶錢呐!”
“難怪沿海的那些人賺得盆滿缽滿,一個個都富得流油!”
海商們為自己辯解:
“出海可不是小事,船隻、水手和貨款,哪個不是需要前期投入巨款的?而且,海上情況莫測,那可是真的要搭上命去的。”
方向、風暴、疾病、海盜......每個都是能要人命的。
所以,他們
多賺一點有錯嗎?
但大多數明朝的海商是沒去過日本的——雖然有些人直接僑居在了日本——他們也沒想到日本的生意那麼好做,
不禁心頭一片火熱。
心頭火熱的除了商人們,
自然還有帝王和群臣,尤其是主管著財政的戶部官員們。
“對啊,”劉晏喃喃道,“隻是開了一道口子就已經是這樣了,如果全開的話,那會是怎樣的一副模樣?”
他對給國庫賺錢一事充滿了激情,當即就決定要立刻上奏給陛下,讓他下旨督造商船,往東瀛和呂宋等地去轉一圈看看。
而張居正想了想現在隻有一個對外的港口,那就是福建的月港。
如果有好幾個月港,那豈不是回來的銀錢也會翻倍再翻倍?
隻是,他擰起眉頭:“如此多的白銀流入,可市麵上的白銀卻依然緊缺,問題到底出在了哪裡?”
幕僚道:“民間囤銀,所以大人的一條鞭法,正好就讓他們把家中白銀拿出來,時間久了應該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張居正沒說話。
仙畫既然提到了明朝後期銀荒甚至加速了明朝的滅亡,那很有可能自己的一條鞭法是失敗的。
那麼,還是那句話:“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另一個時空的朱元璋則問得更直接一點:
“那些白銀到底去哪兒L了?”
......
【在明朝中後期的七八十年裡,有人統計過通過商貿往來流入到國內的白銀,可能高達三億兩!】
【那麼多白銀,都哪兒L去了呢?】
【為什麼到了明後期,還會出現“銀荒穀賤”的情況?】
【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前期寶鈔的一係列不靠譜以及不值得民眾信任的操作,讓民間上至名門望族,下到升鬥小民都有了囤銀的習慣。】
【囤起來,有安全感,就是不用!】
崇禎二年,昆山顧家。
因在鄉裡麵橫行霸道,顧家惹了眾怒,宅子被鄉民毀之一炬,因顧家老太爺曾經當過首輔,朝廷派了欽差大臣來查此事。
顧老太爺知道自家事不能細查,於是主動寫信給欽差,願意將自己窖藏的四萬兩白銀獻與朝廷。
在欽差和一眾人等的圍觀下,一箱一箱的白銀被從地窖中抬了出來,在陽光底下泛著冰冷而耀眼的光澤。
【區區四萬兩而已!李自成在滅了明朝後,對王公大臣們“追贓比餉”,搜出來的白銀有數千萬兩上億兩之多!】
【而崇禎帝,卻窮得連軍餉都發不出來!】
【最可笑的是,這群王公大臣們放著自家的藏銀不捐不獻,甚至還想要再發行一次寶鈔來從民間奪銀。】
京城之中人心惶惶。
“聽說了沒?朝廷又想要發行寶鈔了!”
“此事可屬實?”
“千真萬確,我二姨的小姑子的鄰居的姐夫,在宮中當差,聽到了皇帝和戶部官員們在議
論此事。”
“誰還信寶鈔?不買就是!”
“兄台過於天真了(),
?()_[((),
朝廷可以下令讓你強買啊。到時候,你捧著真金白銀過去,換回來的卻是一堆什麼都沒用的廢紙!”
“那可如何是好?”
“當然是趕緊關門走人啊!”
幾日後,偌大一個京城,大部分商鋪都關了門,商戶們皆卷筐而去。
【所以,滅亡於農民起義的李自成之手,你說這是不是活該?】
......
其他朝代的百姓紛紛對崇禎時期的百姓們報以了強烈的同情之心:
“換我也得卷鋪蓋逃跑。這一趟一趟的,沒完了還!”
他這話說完,旁邊的姑娘忽然噗嗤一笑。
“你笑什麼?”
“沒什麼,”姑娘忙解釋,“隻是你這個形容,忽然就讓我想起了春天時的韭菜,割完了一茬,隻需要幾天就可以長出新的葉子來,然後又可以割下來一茬。我並非笑話你。”
那人恍然大悟,笑了起來:“你彆說,還真是!可不就是春韭麼?”
笑完,又覺得十分悲哀。
唐朝。
李世民搖搖頭,露出不敢苟同的神色。
“水可以載舟也可以覆舟。民眾雖愚,但誰會愚到肯以一金買一紙呢?”
所以這個招數實在是很蠢很離譜。
遭遇到民間的反抗,簡直是順理成章的。看來,那會兒L的確是沒有什麼經濟上的能臣了,能想出這麼昏庸的招數,滅亡也是遲早的事情。
明朝。
夏原吉也露出了慘不忍睹的模樣,對大明末代皇帝和臣子表示出了極大的蔑視。
在心中悄悄道了一句:“一群蠢貨。”
朱元璋這次倒沒有憤怒,甚至難得的反省了一下自己:“一步錯,步步錯!那時候的果,源自於現在的因啊!”
要不是他推出了寶鈔卻又沒有好好的去運作他,反倒是又折騰這個又折騰那個,讓普天之下的老百姓們對朝廷失去了信任,後麵的一係列事情或許就不會發生。
歸根結底,都在他啊!
好在現在還為時未晚。
......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張居正在萬曆年間頒布的一條鞭法。】
【和曆史上的變法一樣,它短期的讓明朝複興了那麼一陣子,國庫充盈了那麼一段時間,但是由於設計之初的種種弊端,到了後期就開始顯出其破壞性。】
【一條鞭法規定,合並徭役勞役田賦,幾稅合一,按照田地畝數來計稅,並且不再征收實物,隻征收貨幣。】
【這其實是很大的進步。】
【但是!張居正可能是為了銀兩的流通,他規定稅收隻收白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