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闕大殿,禦書案後,端坐著一個身穿玄赤二色龍袍的年輕男子,年約二十四五,他皺了皺眉:“人都來齊了麼?他們有何話上表?”
何故有此問?
蓋因幾個月前的賑災。
今天春夏,兗州司州大旱,魏顯立即下旨賑災。但京畿糧倉本隻半滿,且京畿重地存糧不可輕動。於是聖旨下,往荊、揚、徐、豫等多個產糧大州調動糧食,還有益州並州等。
以往,他的嫡兄前太子都是這麼做的,這個策略一點沒錯。
但魏顯馬上察覺到,還是有地方不同的。
接旨後,除了益州牧何允很快調動三萬斛糧食運出以外,餘者態度多有敷衍。荊州牧沈義隻給出了五千斛,揚州牧四千,並州牧四千,一千兩千也有人敢拿出手。
更有甚者,豫州牧杜尚、徐州牧龐維不但沒給糧食,反而上表哭窮,說被旱災波及,失收嚴重,乞陛下垂憐,多少調撥一些賑災糧過來。
不但沒調出糧食,反而伸手想往回要!
這些浸淫官場多年,漸漸坐大的州牧們很難纏,這點魏顯是知道的,以往前太子也得費不少功夫和他們周旋。
但重點是,這些一兩千斛,甚至伸手往會要的行為,前太子在位是時候可不會出現。這州牧就算再扣扣索索,拖拖拉拉,要三萬斛,怎麼也得湊一萬。
新帝的聖旨,不如前太子的教令好使,兩相對比,高下立見。
魏顯如何氣恨難平暫且不表,但現在也不得不連下聖旨,向這些州牧們施壓。
這次歲首朝賀,固然是他登基後的一件大事,但未嘗沒有借此震懾的意思。
“啟稟陛下。”
禦書房中,還有七八個人,都是心腹。為首三個,左邊是半月前抵京的安王魏平,另兩個就是樂陰侯齊田和武安侯丁化。前者是先帝留下的能臣,在鏟除傅氏中出了大力氣;後者則是魏顯本來的黨羽。
都是如今皇帝最倚重的股肱。
如今回話的是丁化,他拱了拱手:“沈義黃芳上表,說費心籌措,終多籌了五千斛;崔曠籌了七千,龐維杜尚八千,還有……,此次赴京,糧食也一並運抵。”
個個都說費儘心思好不容易才籌到的,實際還是因為此次朝賀人赴京城,怕皇帝一個惱恨做出什麼不好事來,適當給出一些平息皇帝怒火,把這事糊弄過去。
首次朝賀意義重大,缺席不合適,不能給皇帝借口下旨捉拿,或者令左右群起而攻之。
一旦朝賀結束,想必這些人就會故態萌發,想到此處,魏顯剛鬆開的眉心又皺起。
丁化勸道:“陛下莫要急切,徐徐行事方是上策,這些州牧藐視君威,日後尋破綻逐個擊破就是。”
安王也勸:“皇兄今年肅清了朝堂,明年正好專心此事。”
魏顯一想也是,年初他甫登基時,諸多老臣喋喋不休,動不動就拿前太子出來說話。如今一年過去了,朝中局勢不是大好了嗎?他君威日重,這些亂七八糟的聲音再聽不見。
“二位愛卿所言極是。”
魏顯神色大霽:“好了,這次籌措的糧米,先賑司州之災。”
糧米還是有缺口,兩個州不夠用,隻能先緊著天子腳下的司州。
“陛下首次朝賀過後,必震懾內外臣工,收服鏟除不馴者,指日可待。”
“說的好!”
魏顯龍顏大悅,命賞了丁化,禦書房中的氣氛終於重新舒緩下來。
正當安靜侍立的宮人內侍們悄悄鬆了口氣之時,外麵傳來一陣腳步聲,宦官特有的尖細嗓音響起。
“啟稟陛下,濟王求見。”
藩王尊貴,但一些地方也夠麻煩。好比濟王進京,哪怕明日就朝賀了,但剛抵達的今天他還是得先覲見一次皇帝。
“濟王?”
想起那個往昔囂張跋扈的弟弟,魏顯挑了挑眉,十年河東十年河西,這往昔不把他放在眼中的人,要麼就慘死敗北,要麼就匍匐在他的腳下。
他挑了挑唇:“傳!”
……
*
魏顯如何轉怒為喜,如何暢快接受濟王的跪拜,這些魏景和邵箐都不知道。
他們正商量著,儘快展開聯絡眼線的工作。
“阿箐,我先出去一趟。”
這是此次赴京的最重要目的,但魏景並不打算一上來就聯係人,而是得先觀察一番,確定忠心後再行聯係。這麼一來,大半個月其實也不多,得抓緊。
邵箐點頭:“你勿要擔心我,我這邊安生得很,隻是你得小心些。”
這裡到底是京城。
末了,她囑咐道:“明早朝賀,今夜就得準備,你早些回來,咱們還得去前頭一趟。”
正頭戲要上了,得給韓熙重新仔仔細細上一次妝。去韓熙那邊辦穩妥點,畢竟得預防有人找。邵箐不懂高來高去,這就需要魏景。
魏景頷首:“最遲亥時,我便回來。”
他捏了捏妻子的手,招來王經等人,命謹慎守護,隨即推開後窗,腳尖一點,縱身離去。
要觀察哪些眼線,來之前已經圈定了。至於誰先誰後?魏景略琢磨,想起尚舉棋不定的濟王,以及那個很可能背後另有主子的儲竺。
他腳下一轉,無聲往濟王府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