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第68章(1 / 2)

皇子妃奮鬥史 秀木成林 9301 字 10個月前

日夜兼程,魏景一行在第四天夜間趕回安陽。

中原消息接踵而至。

黃河大決堤災情進一步擴大, 涉及四州十一個郡國, 首當其中的濟陰郡彭越郡梁國等,已成一片汪洋。數十萬人口驚惶外逃, 已淹死的更是無數。

澤國千裡, 哀鴻遍野。

二月初一,豫州人王吉振臂高呼:“欲與天偕亡!”天,指大楚王朝。朝廷不讓老百姓活了, 那我們就同歸於儘吧!

走投無路的災民率先響應, 接著迅速往四麵八方蔓延, 所經之地揭竿而起者眾多, 憤慨的貧民在王吉的帶領下,開始向官吏豪紳發起攻擊。

“最新一報, 不過十餘日,楨泉軍已號稱三十萬之眾。”

王吉起義之地為楨泉縣,故稱起義軍為楨泉軍,一路蔓延一路響應,還在繼續著。毫無疑問,這將會是大楚開國以來規模最大的起義軍。

局勢瞬息萬變, 魏景一回到高陵, 也顧不上休憩, 立即召了眾人前來議事。

他端坐在議事廳長案的最上首, 環視下首:“諸位有何看法?”

多年賓主, 季桓立即會意, 他馬上站起,拱手道:“大亂已至,欲自保,唯自強。安陽一郡地狹,主公當三思!”

“欲自保,唯自強,說得好!”

魏景側身,望向懸掛在左邊牆上的大幅疆域圖:“安陽一地確實偏狹,不足自保,諸位有何見解?”

今日在座的,都是從平陶出來的自己人,範亞等帶何泓色彩者俱不在場。這賓主二人一問一答,其實是說給莊延和寇玄聽的。

莊延寇玄二人又驚又喜,真沒想到局勢說變就變,還變得天翻地覆,而他們的主公卻非燕雀,第一時間就有擴張之誌。

主公之能,二人了然,若是,若是……

二人瞬間心潮澎湃,莊延搶先一步站起,拱手道:“主公,在下以為永昌郡與漢中郡甚佳。”

“永昌郡,水陸二路暢通,人口庶密,又是長江上遊。若有精銳水師,即可順江東下荊揚二州,其勢難擋!”

魏景既然第一時間想的是擴張,莊延忍不住想得更多,深吸一口氣,他朗聲道:“還有漢中。”

“漢中乃漢水上遊,地闊土沃,素有糧倉美名。而其北依秦嶺,南屏巴山,本易守難攻,又有子午、房陵等六條路外通東北。

往北,是關中,司州、洛京所在;而往東則是荊州。

疆域圖上,魏景視線一路越過安陽,永昌等郡,落在益州北部。

漢中,曆來是兵家必爭之地,益州最有戰略意義的一個郡。

他雙手交疊於案前,左手緩緩轉動右手大拇指上的碧玉扳指。

“漢中固然極佳,然距安陽卻甚遠,中間尚有宜梁、永昌二郡,這無緣無故的,隻怕難以觸及。”

接話的是寇玄,莊延看法他十分讚同的。然漢中雖好,實施起來卻非常有難度。眼下若要擴張,唯有發兵一途,隻是目前益州還算平靜,發兵得要理由啊!

不然一個不小心,就會成為益州第一個叛軍,被群起而殲之了。

寇玄的顧忌也是莊延的,他眉心同樣蹙起。

魏景微微一笑:“歸安陽途中,我已去信何二公子。”

去信何泓?

乾什麼呢?

為的就是發兵的理由。

沒錯,早在去年,魏景就看中了漢中郡。

如今大變來勢洶洶,比想象中還要凶猛,而又那麼恰巧,何允病重,想必熬不了多少時日。

何泓何信的爭鬥將進入最白熱化的狀態。

這二人生於益州長於益州,會不知道漢中郡的重要性嗎?

當然不能。

魏景朝賀一路都有給何泓傳信,何允病勢日漸沉重的事情,大半個月前就告知對方了。

他還告訴了何泓一件密事,何信遣人監視黃河大堤,並連日召心腹議事。

最近一封書信,剛離開河陰時發的,上敘,據探,何信等議事內容似乎涉及漢中。

其實魏景並沒有命人監視何信,所謂監視黃河大堤和議事漢中,也不能證實是否真有。不過證不證實無妨,他有需要,何信就是有了。

莊延有些擔心:“主公,萬一何信並無此念……”

何信若覬覦漢中,必會傳信穀城黨羽先準備起來。而何泓卻不可能沒在何信一黨放眼線。一旦何信不配合,籌謀就要落空了。

魏景微微挑唇:“文珪放心,何信必會覬覦漢中。”

他說得篤定,邵箐暗暗點頭,何允都快病死了,漢中戰略意義如此重大,何信不動心除非是死人。

魏景隨即問季桓:“穀城有何消息?”

“稟主公,何泓一黨動作頻頻,何信雖不在,但其黨羽亦然。至今日,雙方探子頻頻出入金牛道,最頻繁時達一天十餘次。”

金牛道,益州連接漢中郡的官道。魏景很早之前,就往穀城放了探子,何氏兄弟為重點。

魏景篤定:“用不了多久,何泓就會有回信。”

他特地去信何泓告知此事,等於自薦。而他本人在去年奪取安陽郡一戰中,表現出的軍事才能確實極為優異。

在漢中不容有失的情況下,何泓如何選擇,不言自喻。

“漢中呢?”

季桓回道:“漢中果然生了民亂,已有響應楨泉軍者,一姓許名金的男子為頭領,已迅速聚攏近數千人,正處於安康城之北。”

這情況其實不大對頭,漢中四麵環山,基本不被中原災情波及,且又盛產糧食,一直挺安定的。老百姓有吃有住就不會想反的,那為何短短一日,就有這麼多人響應楨泉軍呢?

答案是有人蓄謀已久,不斷引導流民進入漢中郡。

這人是王吉,楨泉軍首領。

其實王吉這名字,魏景挺熟悉的。此人投身於起義事業已長達十餘年之久,大大小小折騰了快十次。短則一兩月,千兒八百人;長則兩三年,聚數萬之眾。

不過此人狡詐且有些本領,每次起義軍被剿滅前,他總能金蟬脫殼成功。

許金是他的得力下屬。

魏景在得知束水攻沙一事後,就遣人至中原探聽此人消息。王吉謹慎從不露蹤跡,但這人是很有些班底,尋找這些班底也行。

漢中郡確實是個好地方,且易守難攻又獨立,魏景還在琢磨如何將對方視線引導過來,卻不想,許金已經潛過去了。

得,人家本來就是打這個主意的。

於是引導免了,直接遠距離監視即可。

當然,上述這些不需要讓莊寇二人知曉,他們隻需要知道魏景目光長遠,早早命人盯著漢中可以了。

民亂有了,何泓那邊也安排妥當了,隻待東風一至,即可發兵。

莊延寇玄二人心悅誠服,拱手道:“主公英明!”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