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第128章(1 / 2)

皇子妃奮鬥史 秀木成林 11005 字 10個月前

訊報傳回, 季桓的看法和韓熙差不多。

“一萬五六兵士?”

安王帶出荊州的可都是精兵, 他一目十行:“郭淮陳昂等臣將也仍在, 還有那衛詡。”

季桓皺眉:“隻怕朝廷未必能剿滅安王。”

北方正冰封千裡,不好作戰, 朝廷占不了多少地利優勢。當然以數倍乃至十倍兵馬圍之,勝算倒很大,但問題是朝廷現在能挪出這麼多的兵馬嗎?

三方戰場暫時休戰, 但彼此仍虎視眈眈,朝廷防線本來就繃得很緊,怎麼敢調出五萬乃至十萬的兵馬合圍安王?

張雍恨恨一錘長案:“這麼說來,這安王又逃出生天了?!”

“未必。”

一切隻是推測而已, 這冰天雪地的, 安王和這萬餘兵馬也不好過,如果不儘快找到一處落腳地, 麻煩也極大。

季桓盯了地域圖半晌:“這安王若迅速離開司州, 北上並冀幽三州站穩腳跟,才算徹底脫逃。”

並冀幽三州, 早非皇帝的實際控製範圍,也不像南方這邊規整, 大中小軍閥割據,見縫插針是最容易的。

季桓想想安王身邊的謀士,還有那個衛詡, 其實他覺得安王一方不可能議不出這上策。隻是看一眼上首的沉著臉的魏景, 他說話委婉了很多。

隻是魏景哪裡又想不到了?

“廢物!”

這是罵皇帝的, 這麼好的形勢,居然還讓安王順利逃出並與殘軍彙合了。

他心緒極不佳,坐在他身邊的邵箐借著長案遮擋,悄悄握住他的手以作安撫,又道:“並冀幽三州,大小勢力根植多年。這安王初來乍到,又有叛逆之名,這一時半會的,隻怕是難以打開局麵。”

重新攢下家底,再恢複以往氣候,哪裡是那麼容易的?她對魏景道:“我們東征過後,即伺機北伐,屆時再親手誅殺此賊,豈不暢快?”

妻子勸慰條理清晰,魏景確實舒坦了些,他也不欲她擔憂,回握一把她的手作為回應,遂不在此話題打轉,話鋒一轉。

“傅沛呢?”

匆忙間,韓熙親筆的訊報以任務為主,彙報搜捕安王的過程及後者現狀,傅沛隻涉及兩句。不過特地遣回報訊的青翟衛卻知曉全部詳情,聞言立即拱手。

“一路逃遁,衛詡並未棄下傅公子,傅公子目前身處安王大營。”

相比起朝廷搜兵,韓熙等人的威脅要更大,傅沛瘦弱無甚重量,衛詡大約是未曾力竭,一路上倒並未見扔下。

青翟衛補充:“韓都尉率我們的人正潛於安王大營左近,伺機截殺安王。”

韓熙這個伺機,是等待看朝廷是否能剿滅或許殺潰這萬餘將士,他人少,安王不落單動不了手。

魏景頷首,吩咐:“傳令韓熙,若無適當機遇,即退回平陽。”

他固然恨毒安王,隻理智不缺,能殺固然好,但倘若時機不再,韓熙及一眾好手自然不可作無謂犧牲。

“是!”

……

其實魏景季桓二人並未猜錯,安王一方確實瞄準北方。

安王歸營的當天,一落地,衛詡放下安王與傅沛,他本人臉色發白,安王更是直接蹌踉了兩步。

二人身上新傷舊傷,一路輾轉也未得絲毫休養,安王被扶住,立即問:“謹之,你傷如何?”

洛京一行,若非衛詡,安王早身死數次,經曆了這一回,他對衛詡信任之上再添感激。

衛詡搖了搖頭:“無事。”

他傷還行,主要是連續疾奔突圍損耗不小。不過現在已安全,調息過後就恢複。他對安王道:“臨時駐紮,非長久之計,我等需立即商議後續諸事。”

這倒是真的,前線一直有派軍追截陳昂等人,一路且戰且避,目標太大卻無法擺脫。現在又添了安王歸營,估計天明後圍剿就該來了。

這萬餘兵馬,安王是一人都不想再損耗。

二人匆匆換藥包紮,眾臣將已齊聚中帳,議事立即開始。

攤開這幾日臨時繪成的地域圖,郭淮拱手:“殿下,某以為,司兗二州不可久留,我等當迅速北上。”

他手一劃,正是並冀幽三州。

“並冀幽三州大小勢力眾多,各自割據,乃上上之選。”

大小勢力各自為政,才好插進去,若是像濟王的徐州,楨泉軍的青州,這般鐵板一塊的根據地,撞上去就是自找麻煩。

安王頷首:“季禾此言,正是我意。”

大方向不用多議,現在關鍵是三州究竟哪一州更合適。陳昂認為並州,郭淮則覺得冀州更不錯,另外也有看好幽州的,諸人商議良久,一時未有定論。

安王看向衛詡,問:“謹之,你意如何?”

衛詡換下粗布麻衣,如今一身玄色紮袖胡服,身姿矯健目光銳利,他注視地域圖已久久,一直未語,聞言沉吟片刻,最終手一點。

冀州,清河郡。

冀州,還有一小部分在朝廷的管轄範圍內,恰恰好,以清河郡的斥丘、武安一線為界。

衛詡看中的,就是距離斥丘百裡左右的一處縣城,平恩。

這一帶,類似於三不管地帶,大中勢力沒有,各種小勢力頻繁更替,是最理想的落腳地點。平恩是個有些曆史的古城,城池雖不大,但堅固程度還算可以的,背靠鵝山東臨淳水,是處不錯的修養生息之地。

比起安王曾經的大本營酈陵,不值一提,但確實目前最適合己方的。

更妙的是遠離前線,朝廷不可能遣大軍來圍剿,而平恩以鄰近的冀州幾大勢力都不算太大,萬餘將士足能固守。

安王等人仔細推敲一遍,確實如此,郭淮等人信服,安王更無異意。

“好,明日即拔營,急行軍往平恩!”

……

寒風凜冽中,迎回主心骨的將士們精神大振,次日天蒙蒙亮,已整裝待發。

安王翻身上馬,環視身邊一圈,郭淮、陳昂、李昕、徐蒼等等人,雖損了兩萬多精兵讓人痛心,但好歹諸臣將基本還在。

良將謀臣,有他們,就有翻身的底氣。

“叔英,節哀。”

安王的視線,最後落在腰束孝帶的徐蒼身上。

沒錯,徐蒼現仍在安王麾下。

因為徐家已在這一場大變中傾覆了。

安王事一發,皇帝立即清洗朝野內外的安王黨,抄家,滅族,徐家也在其中。

徐家不是中立黨嗎?

那已經是以前的事了。

遠在魏景還沒出益州之前,安王欣賞徐蒼之驍勇,就想將其徹底收歸己用。於是,他就暗地做了好些安排。

新帝登基後,徐家其實就失去聖眷。魏顯並不感冒這些明哲保身的中立派,尤其是徐家從前曾拒絕過他的示好。一朝天子一朝臣,幾年下來,徐家不複往日光彩,但好歹根深樹大,還穩穩立著。

安王並沒有對徐家做任何事,因為他是想收複徐蒼,而非結仇。這事對他不難,因為他太了解皇帝的心思了。

新帝登基後,朝堂分兩派,一派是以齊田為首本權柄極重的先帝舊人,一派則以安王為首的潛邸從龍者。坐在皇帝這位置上,魏顯日常平衡二黨,高高在上。

安王示弱,接連幾次被齊黨打壓,有抬不起頭的趨勢。皇帝自然是要扶持的,左右一想,又在朝堂環視一圈,他看中了這個不大討好但有實力的徐家。

當今和先帝不是一個套路,他示意徐家為安王黨,徐家敢不從麼?

於是,安王很順利地通過皇帝的手,將徐蒼乃至徐家俱綁在他的戰車上。

然此舉,在今日給徐家帶來了滅頂之災。

安王前遭魏景打擊,後身陷京城,但他在外布下的情報網依舊沒有損傷。陳昂等臣將逃出彰城後,立即就接訊了。郭淮知悉主公心思,如今的大將又何其重要。事急從權,他當時就替安王拿了主意,遣人去通知徐家在外的子弟,以圖營救剩下的零星徐家人。

安王昨夜知悉後,果然大加讚賞。從前他因為徐蒼是魏景舊部有過猜疑,但監視很長一段時間都沒發現問題,而現在,勇將彌足珍貴。

他昨夜就加派了人手去接應在外的徐家人,安慰徐蒼兩句,拍了拍其肩膀:“我們拿下平恩,你正好多照應族人。”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