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1 / 2)

皇子妃奮鬥史 秀木成林 7922 字 10個月前

兩岸青山如屏, 江流曲折幽深, 漁舟唱晚, 猿聲隱隱,自長江上遊順水而下, 遍賞旖旎風光。

禦駕一行自上而下, 無不興致高漲,身心暢然。

等到了荊州的南陵郡,停船休整暫歇, 顏明突然提出,他要告假幾日。

這本來不是什麼大事, 但剛聞訊,邵箐卻側頭,和魏景對視了一眼。

他們想起一個人。

衛詡。

顏明和衛詡本是舊識, 當年火牛陣前就知道了,但危險解決後, 他卻不願意詳述舊事,隻簡單說了兩句昔年一起成長學藝,就給搪塞了過去。

顏明脾氣古怪不想說那嘴巴比蚌殼緊, 每個人都會有不願提及的過往, 非必要情況,魏景也沒有追問。

但他判斷,衛詡和安王有舊仇,而且很深。然結合衛詡出山的時間點,難免將視線放在當年那場驚天大變上。

魏景命人仔細查探, 竟影影綽綽指向昔年的平海侯府傅家。

他當即皺眉,命人深挖,又去了囚禁孟氏傅芸的密室一趟。

一詐,情緒瞬間激動的孟氏果然透露出關鍵的訊息。

至此,魏景猜測到衛詡的真實身份,且很有幾分把握。

“存山,怕是要去尋那衛詡吧?”

衛詡出山前是荊州名士,當年初遇顏明也是在西南,邵箐合理推斷,他們幼時學藝的地點就是荊州。

這是巧合途徑,順路探訪故人?

邵箐看了魏景一眼,若猜測是真,那按血緣,衛詡該是他的大表兄了。

魏景“嗯”了一聲。

他神色有幾分複雜,舅舅很可能還另有血脈存世,他本該高興的,但這血脈和衛詡劃上等號,這份喜悅欣慰難免被大幅度消淡了。

畢竟他對此人,一直是審視和防備的。

衛詡正邪難辨,行事詭異莫測,一切隻隨心所欲,不能算敵,也絕非友。

不過,這幾年對方毫無音訊,顯然複仇以後就不再搭理外事,也無和魏景相認的打算。

“他可能是,也可能不是。”

畢竟沒有確鑿證據,邵箐握住魏景的手,安慰道:“平海侯府,好歹有傅沛延續舅舅血脈了,你莫介懷。”

說起這傅沛,救回來養了幾年,悄悄觀察也一直持續著。根據反饋這人確實是懦弱的,沒有恨怨之類的情緒。當然也可能其實是有的,但卻沒敢表現出來,他懦弱是真懦弱,沉默畏縮,連收攏身邊人心的動作也沒有。

既然如此,魏景也不需要另外處理了。

舅舅是魏景一個執念,大齊開國後,他重新封了傅沛為平海侯,平海侯府就在原址。若傅沛表裡如一的話,看在其父份上,他能有一輩子的安穩生活,唯一的任務就是娶妻生子而已。

傅沛已定親了,以姑娘自願為原則的遴選,一個父親任太府少卿的中級官宦家庭出身的少女唐氏脫穎而出。邵箐親自見過唐氏,說明白日後很可能會把孩子帶進宮養,如不願,可作罷,不責罰也無不樂。

傅沛懦弱畏縮,但不排除藏怨在心的可能性,魏景做事,自然不會留後患。

唐氏卻表示,她很樂意。

作為一個和繼母不和被壓迫多年的原配嫡女,高嫁傅沛實在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她不用再擔心被繼母坑了下半輩子,日後還能掌握娘家的絕對話語權,照拂自己的親兄弟。

各取所需,並不是人人都對所謂情愛有憧憬的。

很好,這唐氏頭腦很清醒,或許將來孩子讓她自己養也未必不行。

這事就這麼定下來了,年初出洛京前,魏景下旨,賜婚傅沛和唐氏,婚禮正籌備當中,等禦駕回京正好親迎。

唐氏身體康健,想來婚後不久就能得孕了,傅氏血脈延續,魏景好歹能得到一些慰藉。

邵箐眉目柔和,與他十指交握,魏景回以一笑:“你說的是。

他並未多談衛詡,隻允了顏明的假,很明顯,魏景也無特地和衛詡相認的意向。

井水不犯河水,各自安好便罷。

......

顏明得了允假,當日便動身離開。

值得一提的是,他並未帶妻兒同行,囑咐一番,將寇月娘倆托給大舅哥寇玄照顧,自己匆匆而去。

他去了渡口,登船往上遊折返一段,在長江與支流沅水的交彙處換乘,登去往阜陵的客船,沿沅水逆流而上。

沅水,大江支流,崇山峻嶺中蜿蜒而出,洶湧滂湃。

阜陵,沅水衝出群山,將出未出時流經的一古城。背巍巍青山,麵滔滔江水。傳聞山間曾有仙,水中曾有龍,俱不可考,然此確乃鐘靈毓秀之地也。

顏明在三日後抵達阜陵,登上碼頭,望一眼青黑的古樸城牆,他並未直奔阜陵而去,而是繞過城池,直接去往穀城背後的鴉青群山。

阜陵山勢雄俊奇險,景色四時不同,遊人如織,顏明也不理會,直接沿山道往上而去。

這山勢極險,越往裡,遊人越稀少,最後深入數十裡,漸聽見“隆隆”的水聲。

水聲越來越近,震耳欲聾,狹小的山道也走到了儘頭,一拐,隻見前方一條青白巨瀑如練,從山崖頂端傾瀉而下,底下深湖水波劇烈翻湧,那水珠如同大雨,劈頭蓋臉拍下來,隱隱生疼。

湖光山色,瀑布在陽關下折出耀目光芒,湖畔芳草萋萋安,野花在山風中輕輕搖曳,好一處大自然奇景,然此地卻是遊人能入到的最深處。

顏明掃了眼瀑布,撇撇嘴,撐起早備好的傘,十分熟練地左穿右插,從遠處看,他竟仿佛直接從巨瀑邊緣往裡走了進去。

原來,這巨瀑後頭竟然有路,而且還不窄。穿過前頭小段,裡頭乾燥陰涼,顏明抽出火折子,吹燃,接著微光直接穿過山腹,從另一邊而去。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