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寶琴最後沒辦法,隻能回了薛家。
但是那個時候的薛家——薛蟠死了,薛寶釵嫁給賈寶玉,而賈寶玉跑了,薛王氏被連番打擊的有些瘋瘋癲癲的,失去了所有的靠山,薛蝌和邢岫煙的日子也不怎麼好過。
畢竟沒有庇護他們的人,薛家的銀子就成了原罪——雖說他們薛家的銀子大多都填進了“大觀園”裡。
但是“珍珠如土金如鐵”的薛家,大家都還是知道的,誰能相信,他們真的沒有銀子了。
尤其是在薛家沒有靠山之後,誰不想上來分一杯羹。
因此,薛家最後的日子——真的是不好過。
不過現在——薛謙還在,而薛謙和薛訊兩房都放棄了“皇商”的牌子,沒有了那個惹眼的“名頭”,薛謙和薛訊兩房都沉寂了下來,反倒是最後得了“皇商”牌子的薛家四房現在最是出風頭。
而且現在薛家四房巴結上了內務府的一個總管,也算是有人罩著的了。
對此,薛謙倒是非常看的開。
“翰林院的人?是哪個?我雖說是戶部的,但是怎麼說也是翰林院出來的,薛大哥說說,說不得我還認識。倒也可以幫侄女打探一下,哪家的人,人品如何。”
“那倒是多謝溫安了。是一戶姓梅的人家。”
“姓梅的——翰林院隻有一個姓梅的翰林,正巧我也知道這個人。隻是這人——聽說他家裡真的是窮的丁當響,現在在翰林院裡任職,還是從戶部借的銀子,才能在京城安頓下來。但是薛大哥你也知道——翰林院是個清貴的地方,沒有任何油水的,而隻靠梅翰林那點月俸——在京城裡真的是過不下去。而且翰林院就算是個清貴的地方,但是逢年過節的時候,也總要對上峰意思意思。而隻靠梅翰林那點銀子——因此,這些年,梅翰林從戶部可是借了不少的銀子。”
“從國庫借銀子?”
“薛大哥也是知道的,從太·祖起,就允許朝中家庭困難的官員從國庫裡借銀子。之前朝中不少官員都借了銀子——不對,應該是所有的官員都借了,但是從太上皇起,因此國庫的銀子都被朝臣沒給借沒了,最後甚至連邊防將士的糧餉都要拿不出來,賑災的銀子也差點都被他們給借沒了。然後又發生了侯家哪事——太上皇就有意想要收回欠銀。這些年已經有不少人家都還上了欠銀,當然——也有不少人家實在是貧困,沒有銀子還欠銀。而這樣的人家——在升遷上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而梅翰林家裡實在是窮,再加上的他的能力——也不是很出眾的那種,所以這些年來都沒有升過一官半職的。薛大哥——你說若是日後侄女帶著大筆嫁妝嫁過去——梅翰林家會不會用侄女的嫁妝去還國庫的銀子?”
“這個——”
薛謙知道,絕對會的!
寒窗苦讀這麼多年,好不容易高中進士,若是因為銀子失去了升官的機會,在自己的兒媳婦帶來大筆嫁妝後,不要說梅翰林——梅家所有的人都會惦記寶琴的嫁妝的。
“梅家借了國庫多少銀子?”
“每次借的都不多——除了第一次借了上千兩的銀子沒了房子,之後每次借銀子都是幾十兩而已。但是梅翰林每月的俸祿也不過隻有六十兩而已,這點銀子,在京城根本就沒辦法生活,給自己的妻子買個簪子都不夠。所以一直一來,梅翰林一家都是靠著借國庫的銀子過日子的。這些年下來林林總總的加在一起——快上萬兩了。畢竟——梅翰林還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家裡還養著一個他妻子家的侄女。而梅翰林也想讓自己的兩個兒子日後可以科舉入仕——這讀書——可是一個大花銷,光是筆墨紙硯就算是用最差的——也要花不少的銀子。而且怎麼說梅翰林也是朝廷官員,總不能讓自己的兒子在書院裡用最差的筆墨紙硯,然後丟臉吧!梅翰林的大兒子也到了出門交際的年紀,平日裡跟朋友們相處總不能光吃喝彆人的,總也要請個客什麼的,才是長久的相處之道。因此,梅家在戶部的借銀,薛大哥心中應該有點數了吧!”
薛謙聽到溫安的話,算了算,就明白若是真的要幫梅家還了國庫的欠銀,等到日後就算是將自己侄女所有的嫁妝都添進去,也是不夠的。
不要忘了,梅家的長子還沒有成親,就聽梅家那樣子,日後長子成婚,怕是聘禮都要從國庫借銀子,才能置辦的起來。
就是不知道,日後梅家會不會用大兒媳婦的嫁妝還一部分欠銀。
不過——
“你對梅家——”
“薛大哥是不是好奇我怎麼對梅家的事情這麼清楚?不要忘了,當年侯家那事情就是我捅出來的,現在我管著整個戶部,有人來戶部借銀子,我總要知道。尤其是在梅家在戶部的欠銀超過一萬兩之後,這件事情就必須我了解清楚了,梅家才有可能繼續從戶部借出銀子來。我可是‘雁過拔毛’、死摳的戶部尚書。那些家裡有銀子還想要從戶部借銀子的——在我麵前可是一個都沒有。”
聽到溫安的話,薛謙在想起來,這些年,自從溫安當上戶部尚書後,他的名聲可就越來越詭異了。
“哎——那畢竟是我那個弟弟給寶琴定下的婚事,而且就對目前我們薛家來說,寶琴能夠嫁到官家——已經算是最好的一門親事了。若真是那種極好的人家,誰會娶了我們這種商戶家的姑娘。”
“榜下抓婿不就可以了。這些年來,不少寒門子弟高中進士。他們這樣的人家,能夠供養出來一個讀書人不容易。”
要知道讀書真的是意見非常花費銀子的事情,彆的不少,光是筆墨紙硯就是不小的花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