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一眨眼到了四月,陸林希主演的票房在華國收獲13.2億票房,全球總票房超過40億。
作為主演之一,她自然也收獲許多關注,人氣也比以前升了一大截。
石剛特地給她辦了個小型歡慶宴為她賀喜。
宴會之後,石剛這邊接到一個內幕消息,首都這邊即將開拍四塊地。其中有一塊地位於經濟開發區,現在位置偏僻,但是政府決定在那邊建高鐵中轉站以及通地鐵,未來很有發展前景,而且它的麵積足夠大。初步預估這塊地的價值在60億。
他將這消息告訴周蘭芳,她這邊立刻拍板,讓陳總這邊挪出百億資金用於拍地。
現在地價越來越貴,幾億,幾十億已經不能拿到全部,至少得百億才行。
陸林希這會正好閒著,就想跟著一塊去參加拍賣會。
石剛自然求之不得。
“這四塊地,咱們至少要拿到兩塊。這樣明年咱們才有地可開發。”石剛對房地產子公司的情況也很了解,經營得挺好,就是土地太少。房地產公司沒有土地,就隻能給人家當包工頭,賺些小錢。
陸林希有些遲疑,“一百億夠嗎?”
石剛算了算,“我是按照去年的地價來算。但是你也知道現在房地產競爭有多激烈,四塊地全拿下有些困難,拿下兩三塊還是可以的。”
陸林希鬆了一口氣。
隻是她沒想到很快就出了變故。這天中午兩人正吃著飯,石剛接到一位朋友的電話。
掛掉電話後,他表情很沉重,陸林希猜出事情出了岔子,“怎麼了?地不賣了?”
這種事情也很常見,政府出售土地也要經過層層審批。要是上麵不批,覺得地方政府一心搞房地產,耽誤實體經濟,就會讓地方政府停止出售。
石剛搖頭,“比這還糟糕,那塊咱們看好的土地已經被轉讓了。”
陸林希吃了一驚,“啊?不拍就轉讓了?”
“是啊。”石剛對開發區的這塊地誌在必得,所以哪怕不要其他三塊地,也要把這塊地拿下。誰成想,居然就轉讓了。
沒有開拍就轉讓,隻有一個原因,國企或是政府機關需要用這塊地。政府肯定先緊著自己,他們用不著才會把地放出來。
陸林希握住他的手,“算了,人家自己要用,肯定不會拿出來拍,至少還有三塊地。咱們大不了把他們全都吃下。”
石剛深吸一口氣,“行,我回去就重新估價。”
接下來石剛帶著團隊全麵測算土地,評估價值。
不是所有的土地都能掙錢,如果運氣不好,趕上古代墓葬要考古,政府就會回收土地,給的還是原價,一來一回耽誤不少時間,浪費人力物力,還要付許多銀行利息,就會虧不少錢。
除了墓葬無可提前預測,還有土地本身的水質,土質以及地理位置都決定土地價值。
如果數據出錯或是眼光出了問題,那也會造成虧損。
石剛這邊忙了一個星期終於將剩下三塊地數據全部測完,也進行了評估。拍賣會正式開始。
陸林希和石剛帶著人早早到了拍賣會現場。
其他房地產商也來了,大家多多少少都有過合作,不少人過來跟石剛打招呼。
江佑啟這次也來了,經過這幾年平穩發展,他經營的房地產公司從一個小公司逐步晉升成中級。
江佑啟看到兩人黏在一起,雖然很不爽,但他也不得不承認石念恩很優秀,長得帥,能力強,而且還沒有花邊新聞,是非常適合結婚的類型。難怪他能摘下陸林希這棵高領之花。
江佑啟過了那段酸楚後,撐起職業假笑跟陸林希和石念恩打了招呼。
互相客套後,石剛旁邊的助理小聲提醒,“石總,江氏也來了。”
江氏地產已經兩年沒有參加拍賣,突然出現在拍賣會,立刻引起不少人注意。
江佑啟也是一愣,大家齊齊看向來人。
江氏的人,石剛和陸林希大多數都不認識,倒是江佑啟知道得一清二楚,看到來人,他有些不可思議,“這麼大的拍賣會居然隻派了個總經理過來。這是走個過場嗎?”
拍賣會可是眼睛不眨就得花去上億,許多中小型房地產都是老板親自過來。再不濟也要像華夏集團,派兩個股東來。一旦拍賣價超出預期時,在現場人可以做主加價。
隻派個總經理,權限不夠,一旦超出預期,他們無法做主,就白白錯失了機會。
江佑啟嘴角勾起一抹嘲諷,“還真是越來越蠢了。”
陸林希和石剛對視一眼,總覺得江氏派個總經理來不是輕視,而是勝券在握。畢竟江氏資金有三千多億,還真不怕跟彆的公司競爭。
兩人心裡隱隱有種不好的預感。
果然等主持人上來,就生了變故。首都市政府為了抑製地價過高,要改變拍賣規則,由原來的“價高者得的拍賣”改成“熔斷機製”。
所謂熔斷機製,也叫自動停盤機製,是指當股指波幅達到規定的熔斷點時,交易所為控製風險采取的暫停交易措施。具體來說是對某一合約在達到漲跌停板之前,設置一個熔斷價格,使合約買賣報價在一段時間內隻能在這一價格範圍內交易的機製。(來自百度百科)
土地拍賣的熔斷機製做了調整,就是不能低於政府規定的預期價。
舉個簡單的例子:
一塊土地,政府這邊的心理預期是20億,熔斷50%就要進行流拍。
如果有四個人A、B、C,D分彆出價10億,25億,30億,45億。按照價高者得的拍賣規則,出價45億的D獲勝。
如果按照熔斷機製,A的價格低於20億,D超出溢價的50%,兩者被淘汰,B和C都在50%熔斷機製內,但政府這邊為了抑製房價,同一地塊,誰報的住宅售價低誰獲勝,所以最終是B獲勝。簡單來說,就是價格不能低於預期價,跟預期價最接近的獲勝。
這條一出,各大房地產公司的領導們齊齊傻了眼。
陸林希和石剛咬耳朵,“怎麼突然就改規則了?事先也不通知一下?”
石剛也沒得到消息,“估計是剛剛改變的規則。”
大家議論紛紛,但是政府已經決定的事,就不可能再更改。
於是主持人給每人都發了一個牌子,大家寫上自己的報價,然後主持人逐一收上來,再公布政府這邊的報價,誰最接近預期價誰就能獲勝。
這個規則看似對大家很公平,也降低了大家的成本,可是大家並不高興。
隻不過現在沒機會反對,主持人已經在上麵主持拍賣,讓大家對第一塊土地進行報價。
石剛思考再三,最終寫了個10億的價格。這是按照去年的地價預估的數額。其他家也陸續寫出自己的數額。
大多數房地產的報價都在10億左右,最高的是20億,最低的是江氏,報價5億。
揭秘時,政府這邊預期價4億。
這一報價,直接跌破大家眼球。政府這是虧本大甩賣啊,10億的成本,居然隻賣4億。
石剛和陸林希對視一眼,有了新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