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為了好姐妹,她會好好將豬養的肥肥的,絕對不讓她去吃豬糞。
就董馥梅自己而言,豬不是越肥越好,肥而不膩、瘦而不柴才是上佳。但誰讓‘設定’裡豬就是越肥越好呢。她記憶裡年景好的時候他們這裡的豬能有三百斤來斤,會養豬的養到四百斤的也不少。58年那會兒還出了個623斤的豬王,有人那麼高。整個公社的人都跑去參觀了呢。那麼為了給好姐妹長臉,她決定這欄豬她得要養到五百斤以上。
其實這豬品種在那裡,本身就是能有五、六百斤肉的豬,隻是這時候人都窮著呢,怎麼可能精細的去養豬,那些被說養的好的四百來斤的豬其實根本就沒養好。董馥梅隻要願意,想要將豬養成它們應有的肥胖還是挺容易的。
……
在養豬走上正軌的時候,休息間隙董馥梅也將蔓草該種的種,該處理的處理,再撕成纖維紡成線織成布……
夏布要織的細蔓草就得撕的很細,加工上也難得很,不過這對董馥梅來說不是事。
通常來說一個手藝最好的織女除去吃飯睡覺的時間外一天也就隻能織一匹夏布,布幅一尺四到一尺五。她每天養豬養孩子得了空想起來了才做一點,炮製原料、紡線、織布、染色都自己做,一個月下來竟成了十匹半,還是布幅四尺二的。
倒不是她想做寬,隻是婆婆留下的織機就是適合做這種布幅的。想到現在的人喜歡軍綠色,她特地去找了幾種草配了色做了染膏,將黃色的布染成了軍綠色。
經過一個月,孩子安全感恢複,也沒那麼黏她了,自己會去和彆的孩子玩。
這天上午董馥梅將豬喂了後,就拿個背簍裝著布往縣裡去。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她發現這裡沒人使用包裹,不知是窮到沒有,還是這個遊戲的規則裡沒有,她經過數據分析得出她最好和他人保持一致,所以那個包裹到目前為止還隻是個擺設。
他們大隊位於所屬公社和縣城中間的位置,離公社不遠,離縣城也近,隻有十幾裡路,走上不到兩個小時也就到了。這也是當初為什麼楊朵朵能跑的那麼快的原因。
這時候這個位置就方便了董馥梅,她都不用請假,喂了豬去縣城賣了布再回去給豬煮午餐那是正正好。
紅荷縣不大,隻有一條通達的主乾道叫解放路,還有兩條比較大的街道分彆是建設路和八一路,其他諸如鼓樓路、人民路之類的都不是很大。
解放路和八一路交界處是人民銀行,銀行旁邊的那座二層小樓就是縣城裡最大的供銷社。記憶裡董馥梅就來過兩回,一次是結婚前她爸帶她來買結婚用的東西,一次是剛結婚時她那死掉的丈夫帶她來的,因為沒票,最後他就隻給她買了根頭繩,結果回去還被婆婆說結婚的人用這個太豔給收了去,轉頭就拿去給她娘家哪個小閨女了。
提取出記憶裡關於供銷社的相關信息後,董馥梅就將其他的無用的記憶拋之腦後。供銷社前麵是賣東西的,人潮擁擠,她站在門口往裡望了望,聽了會賣布喊得價,心中有了數才繞到後頭去。
供銷社的收購點在後麵,但很少會有人往這來。排在董馥梅前頭的隻有一個做雕刻的,做了個‘勞動人民最光榮’的擺件,大約小臂高,人物麵部表情生動,打磨的也很光滑。收購員估了價給了他六元錢,那人喜的一疊聲說組織的好話。
等那人走了,董馥梅上前摘下背簍拿出了大隊長允許她賣布的批準條,上麵還簡單的寫了她家的情況。
收購員有倆,一男一女,見來的是女人,那個大約三十多歲的女收購員就出來接過她的批準條看了。看到上麵說的情況那人再看董馥梅時眼裡就帶了點可憐的意味,態度卻好了不少,她將她帶到一個長桌子前,又拿了量尺來:“把你的布拿出來吧,我量一量。”
董馥梅就從簍子裡抓出一小團來,女收購員驚訝:“就這麼一點?不過這顏色倒是好……”
她話還沒說完,董馥梅就將那小團展開了。順滑輕薄,折疊無痕,比之絲綢也不差了,而且不知董馥梅那染膏是怎麼做的,染過色的布雖薄如蟬翼卻不透光,做夏衣那是再好不過了。
作者有話要說: 真實的葛布透不透光渣渣作者是不知道啦,就設定女主能把它做得又薄又不透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