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第 42 章(2 / 2)

有人這麼一吆喝,立刻就有人附和,無非就是讀書無用的話。

蘇青梨知道現在農村的文盲率還是很高的,雖然建國以後,國家開設掃盲班、開設農村中小學校,但是義務教育的普及率遠遠不及後世。

再加上,這幾年高考停止招生,更讓許多農村人對學習失去了動力。這一代人好多就被耽誤了,等到高考恢複,改革開放以後他們在農村無法生活,進入城市也隻能做重體力活,成為第一代“農民工”。

蘇青梨覺得自己總要試著努力一下,在村裡建了小學,才會有更多的孩子能夠走進教室,在高考恢複以後,才能抓住機會改變命運。

“薛爺爺,為什麼你說的和我乾爸乾媽說的不一樣呢?”

蘇青梨站起身來反駁薛滿倉,聲音清脆明亮,“我乾爸乾媽就要求我和哥哥一定要讀書,他們說了,隻有學好文化才能更有出息。就算以後不能讀大學,可是遇到公社招工、縣裡的工廠招工也是可以當工人的。就算當不成工人,識字的話也

可以在大隊裡當會計、當醫生。”

大家夥一聽立刻就覺得這話說得對呀。人家梨寶的乾爸乾媽可是市裡的乾部,他們肯定比大隊長有見識。

而且想想還真是這麼回事,人家公社招個拖拉機手還要求初中畢業呢。多上幾年學,即使當不上工人,以後在生產隊也許能混個一官半職的。

聽到大家在那裡竊竊私語,蘇青梨繼續說道:“薛爺爺,要是在咱們生產隊建了學校,以後我們放了學,還能繼續上山割草,我還能去隊裡幫我媽喂鴨子。這樣,既學了知識,又沒耽誤在生產隊掙工分,不是更好嗎?”

聽她這麼一說,生產隊不少人都有些意動。原來他們大隊的孩子在公社上學,每天早出晚歸,根本就不能幫家裡乾活,現在要是家門口就有學校,確實是兩不耽誤。

“大隊長,人家梨寶的乾爸乾媽就是有見識,我覺得他們說得對,咱們生產隊還真的要建一所小學才行。”

不少人都跟著讚成,市裡的大領導說的話肯定錯不了,建小學絕對沒壞處。

這麼多人都讚成,薛滿倉隻能黑著臉答應下來。

“建小學是可以,但是咱們生產隊今年的分紅恐怕就要少了。”

唐秋英立刻站了出來,“滿倉叔,這個你不用擔心,咱們大隊的鴨子已經開始產蛋了,等到鹹鴨蛋醃好,就能送到收購站去,到時候咱們大隊就有錢了。”

事情定了下來,薛滿倉就給公社做了彙報,公社的胡書記一聽他們生產隊要建學校眉頭就皺了起來。

“老薛呀……”

薛滿倉心裡咯噔一下,立馬撇清關係,“胡書記,建小學這事,都是四小隊的蘇安生提議的,你也知道他和市裡的秦局長家是乾親,他開口了我也不好拒絕,我知道這事讓公社為難了……”

胡主任依舊皺著眉,“老薛呀,你這個思想不對,建小學是一件對社員有利的大好事,公社絕對支持你們。我發愁的是彆的生產隊怎麼沒有你們這樣的覺悟,尤其是那幾個離公社駐地遠的生產隊,不注重教育,思想僵化,他們的大隊長要是再這樣下去,我看該退位讓賢了。”

胡書記的一番話,讓薛滿倉後悔不已,早知道他就不說蓋學校是蘇

安生的主意了。

這下,從公社回來以後,薛滿倉對建房的事情積極了許多。

有了公社的支持,生產隊裡也不缺人手,房子建得很快,知青點選在離大隊部不遠的位置,一共建了四間房。

聽說城裡的學生比較講究,蘇安生還專門仿照他在城裡見過的公廁,給他們建了兩間廁所和一間廚房。

小學校就更簡單了,三間正房是教室,兩間廂房是老師的辦公室,公共廁所也是一樣要建起來的。

房子剛剛建好,公社分下來的知青就到了,蘇安平開著拖拉機把人送到了生產隊。

這還是第一批分到山前大隊的知青,不少人都好奇地一道大隊部看熱鬨。

隻見這些知青,年齡都不大,不過是十七八歲,神情裡帶著一股子張揚。

幾名女知青四處環顧了一下附近的景象,看到一些臟兮兮地村民和孩子,臉上不自覺就帶著嫌棄。

有幾名知青明顯是精通人情世故的,一下拖拉機就忙著和生產隊的人打招呼,對大隊長更是熱情。

蘇青梨也被哥哥拉來看熱鬨,可是她對這些知青絲毫不感興趣。不過等到這十名知青都從拖拉機走下來,蘇青梨才發現,落在最後的還有一位帶著孩子的老人。

蘇青梨想起書裡的劇情,心裡有了猜測,這位老人的身份可不簡單呀,他就是李老將軍,是被下放到他們生產隊的。

在書裡重生的嚴玉寧就刻意接近這祖孫二人,給他們送吃的,用的,處處維護他們,和他們交好。後來在老將軍平反以後,嚴玉寧也跟著成為他們家的座上賓。

蘇青梨下意識地在人群中尋找嚴玉寧,果然,她也在角落裡觀察著這些知青。但是奇怪的是,嚴玉寧的目光並不在李老祖孫兩個人身上,她死死盯著隊伍裡的一名知青,眼裡滿是恨意。

作者有話要說:有獎競猜,嚴玉寧盯著得是誰呢?

感謝在2020-11-2822:09:56~2020-11-2920:58:21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手榴彈的小天使:梧桐1個;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