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海西縣的百姓都聽到了一條消息:徐家村新出了一種鹽,價格低,質量好,比以前的上等鹽還要精細。
消息能傳的這麼快,還要歸功於晏卿。晏卿讓他們村裡的年輕人,一人挑上一擔鹽,在縣城裡走街串巷,逢人就喊:徐家村的鹽,五十文一斤,買的多了還能再便宜點。
不僅喊,他們還把鹽露出來,那白花花的細鹽實在是招人眼球。
於是沒幾天整個海西都知道了徐家村的鹽。
然後晏卿又告訴徐裡長,他們村產的鹽量大,單獨零售能夠賣出去的有限,不如跟直接批給鹽商。這些鹽商經營多年,都有自己的銷售渠道,批給他們更容易打開市場。
徐裡長如今對晏卿的話深信不疑,他這樣一說,徐裡長就帶著幾個人去縣城裡,跟各個鹽商談生意。
其實也不用談,鹽商們在他們走街串巷搞宣傳的時候,就已經坐不住了。徐家村的鹽質量好價錢還便宜,他們的鹽一出來,百姓都不願意買鹽商的鹽了。
鹽商們正商量著去徐家村打探打探情況,沒想到他們先找上門來了。說要跟他們談合作,把鹽批給他們。
這事自然沒有人不同意,本來他們也是從彆處批了鹽來賣,以往批來的鹽,最上等的鹽才跟徐家村的差不多。但他們那個價高,批來也要一百四十多文一斤。跟徐家村的完全沒辦法競爭。
現在能從徐家村批到便宜而且質量更好的鹽,那就沒必要再跑到彆處去進貨了。而且徐家村給出的價格十分優惠:批發價四十文一斤。
雖然限製了零售價不能高於五十文,但也給了他們一斤十文的利潤呢,這個生意穩賺不賠,於是各大鹽商都同意了。
鹽商們不僅批了鹽在海西縣賣,而且在看出這種新鹽背後的巨大利潤後,還開始往外地運送。
因此徐家村的鹽很快就在海西周邊打出了名聲。
也因此,徐家村的鹽漸漸的開始供不應求了。村裡一邊曬鹽一邊開辟新的鹽田,仍然滿足不了日漸增多的鹽商。
這時候,隔壁兩個村的裡長,終於忍不住來拜訪徐家村了。
“老徐,你可不厚道啊,這麼好的生意也不說帶上我們。”
徐裡長笑眯眯道,“不帶你們,你們不也自己學了?”
兩個裡長立刻尷尬的老臉通紅,沒想到他們偷偷摸摸學徐家村曬鹽的事,人家已經知道了。
徐家村剛曬出鹽的時候他們就注意到了,等他們曬出的鹽大賣之後,這些人就開始坐不住了。
都是在海邊,他們能曬,自己為什麼不能曬?
徐家村曬鹽的方法也沒瞞著人,因此他們就偷偷在自己村子範圍建起了鹽田。
然而看似簡單的東西,卻並沒有他們想象中的那麼容易。
首先,這建鹽田的池子就把他們難住了。怎麼樣才能讓它不漏水就是一個難題。
他們琢磨了很久也沒琢磨出來徐家村那種光滑不漏水的池子是怎麼建的。
於是乾脆用木板代替,雖然他們知道木板在風吹日曬下容易被腐蝕,但也沒有其他更好的選擇了。
好不容易鹽田建好了,也曬出來鹽了,但是又出了問題:他們曬出來的鹽十分粗糙,根本不是徐家村那種精細的上等鹽。
“徐家村肯定還有一道工序!”
意識到這個問題後,他們不得不厚著臉皮來徐家村請教了。
本來他們還想把自己已經偷偷研究過的事隱瞞下來,但沒想到一見麵就被人家戳破了。
不過既然人家已經知道了,那二人索性破罐子破摔,也不藏著掖著了,“老徐莫怪,咱們也是被鬼迷了心竅,看你們發財實在是眼熱的慌,我們先給你陪個不是。但是你也看到了,光你們一個村子曬鹽,也供應不了這麼多的鹽商。老是讓人家買鹽的候等著也不是個事是不是?不如你把這曬鹽法也教給我們,咱們一起製鹽也能快點交貨,也算雙方互利共贏,老徐你說是不是?”
徐裡長輕飄飄的斜他們一眼,“你們倒是打的一手好算盤,嘴巴一張就想分一杯羹去,哪有這麼好的事?”
“是是是,我們也不能白占你們的便宜,有什麼要求你儘管提,隻要我們能做到的,一定答應。”
他們好話說儘,徐裡長拿足了派頭,才終於開口,“行吧,看在你們誠心誠意的份上,教給你們也不是不行……”
這話讓二人喜出望外,雖然聽他這話音,估計還有什麼附加條件,但此時二人也顧不上了,連忙道,“你說你說,什麼條件我們都答應!”
徐裡長正襟危坐,滿臉嚴肅道,“我們也不要你們什麼好處,但學我們的製鹽法必須得遵守我們的規矩!第一,你們曬的鹽,質量必須達到我們的標準,不能以次充好。”
二人連連點頭,“這是一定的這是一定的,咱們又不是隻做一回買賣,要是東西差了,人家買了一次就不買了,那不是得不償失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