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媽的意思是學校要是開門,就先去學校住,正好提前收拾,該添置的就添置。
要是不開門,就找附近的招待所住下,熟悉周圍環境,也是該買買。
姚青青想找公交車先去學校。
升東縣沒有縣內公交車,隻有去市裡的公共汽車,但首都肯定有,也不知道現在有沒有地鐵。
擠過出站口,姚青青見到七十年代的首都,她誤以為自己來到自行車王國,街道上不少的小汽車行駛,但更多的是自行車。
自行車自由穿插馬路,叮鈴鈴的聲音到處響,又悠閒又繁忙。
“真厲害。”她感歎,是她都不敢騎車出門,人車距離太近了。
外邊有不少接站的人,姚青青居然瞅見水木大學的大牌了!是一個戴眼鏡的男生舉著,對方手上還帶著泛銀光手表。
學校這麼貼心嗎?提前三天來接人。
姚青青欣喜,快步走向對方。
“您好。”
姚青青走到對方身旁,和對方打招呼。
王建峰低頭,看到一個才到他肩膀的女生。
“我是今年的新生,學校是有車統一接我們嗎?”姚青青用普通話說,嘴角上揚,展示她的友好禮貌。
她的話一聽就是南方口音。
“新來的?”王建峰開口,濃濃京腔。
姚青青微笑點頭。
王建峰沉默片刻,而後說:“往前走兩百米,路口右拐,你可以看到黃色大巴,有三四輛,坐人數最多的一輛,發車快。”
“好的,謝謝。”姚青青謝完就要走了。
王建峰喊住她,“你行李呢?”新生入校就背一個空包,未免奇怪。
“……”完了,她把這事忘了。
行李還在空間。
“我,我來這邊新買。”姚青青不得不撒謊。
首都站人來人往,根本沒有地方讓她把空間裡的東西拿出來。
王建峰聞此多看她一眼,“噢,你走吧。”
他轉移重心,伸直的左腿打彎,由右腳支著。
姚青青則欲哭無淚往指定地點趕去,她該怎麼處理行李?不可能真的買新然後帶回宿舍,最好舍友都沒來,也不會有人一直注意她的,她趁著沒人關上門把行李變出來就好了。
她來的比通知日期早,宿舍樓不會有太多人吧?還是在外麵找個地方拿出來,再搬回寢室?
姚青青一路思索,找到校車。
上了車,找到無人的位置坐下,她這才知道男生為什麼聽到她是新生時停頓了。
因為這輛車上坐著的都是老生。
姚青青旁邊兩人就是認識的,她們先是歡喜的打招呼,慶祝一個多月的分離,而後嘰嘰喳喳聊起來。
“學校終於來新生了,去年秋季沒招生,學校可爽了,食堂、圖書館人也少,根本不用搶座。”
“可不是,不過來了也挺好,好久沒看到新人了。”
“今年新生年齡跨度可大了,我家那邊有個男的三十歲考上大學,家裡孩子都五歲了,也要上學。”
“完全不敢想象,那他孩子怎麼辦?他妻子一個人帶?”
“工作年限滿五年可以帶薪上學,還挺劃算的。”
“誒,我居然沒聽說過。”
姚青青也沒聽說過,她豎起耳朵,聽兩位學姐交談。
可惜對方不再談有用的信息了。
“好久沒吃學校的菜,我都想了,你宿舍的人今天回來嗎?一起去吃?”
“好呀,聽說今年飯票要漲額度了。”
“因為新生吧。”女生語氣有點不屑。
姚青青她們第一屆恢複高考的學生雖是七八年入學,卻算七七級學生,與學校裡上兩三屆學生不同,她們是靠真實力進去的,是有學習能力的。
往前都是推薦入學,隻要在工廠、農村、軍隊待過兩年,通過群眾推薦、領導批準和學校複審,就能進入大學,不需要參加高考,他們稱作工農兵大學生。
他們知識水準千差萬彆,其中不乏有好的,但總體水平也就在初中水平,畢竟靠推薦的,人家不注重這個,何況這其中水分很大,不少人利用特權將利益相關人送入大學,其中甚至有小學學曆的人。
國家政策如此,學校還能怎麼辦,隻能抓著趕著教,但不得不承認,高等教育在這十年裡發展遲滯了。
如今國家重新啟用高考製度,真正的人才將得以發展。
新一屆的學生和上幾屆學生融合上可能存在困難。
“哈哈,你這是嫉妒新生了嗎?”
“什麼嫉妒不嫉妒的。”女生似乎是不滿意同伴的話語,推了她一下。
兩個女生還在聊,這會話題轉為私人,談起她們的共同好友。
姚青青不再聽了。
後來她座位旁來了個女孩,再不久車開了。
一路上首都繁華儘現,姚青青觀賞車外。
車子大概開了一個小時,水木大學出現在眼前,姚青青睜大眼睛注視她未來四年的校園。
車子停在一排小樹旁,車上的人陸陸續續下車,而後有目的的分散。
可憐姚青青,不知道新生報道到底有沒有開始,也不知道在哪裡。
鼻子底下就是路,姚青青開口尋路。
作者有話要說:謝謝老油條,福憨憨,天天小魔女,阿大的營養液~
看到有人問男主,所以提了一句,大家不記得也沒關係,反正還早,哈哈。
更新都是每天兩更,要是一更我會在文案前通知,最近沒法告訴小天使確切時間,是因為沒存稿,等周末存上稿子,我就固定時間更新啦~
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