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張圖是終線平台自建站以來的書庫發展情況,跟預期的略有出入,書庫的藏書量並沒有隨著時間的發展而逐漸累計增長,而是呈現出了震蕩式上升的趨勢,類似過山車。
圖表是動態模型,標準尺寸下以5年為一個計量單位,陳博搓了搓滾輪,原本的折線圖開始發生改變。
單看一條搖擺不定的折線,零基礎的陳博根本分析不出什麼玩意,比例尺放縮到極限,單位以月為計量,甚至還能看到各分類的增長情況。
書庫暴跌的時間軸相對穩定,每次開個會都會安排一下,但幅度不大,隻有不到5%。
真正的幾次洪水猛獸來自官方談話,腰斬算輕的,脖子以下抹乾淨見得多,可多數是陣痛,傷過一段時間會緩緩恢複元氣。
書庫藏書的飛速增長來自於各類征文活動,陳博挨個做好標注,各時段對應的增減變化及原因,全部印在了他的腦海裡。
第二張圖是讀者類型構成,除了常規的省份、年齡、興趣分類外,每張圖表放大都能得到更多的信息量。
偏好遊戲分類的群體更鐘情於哪款遊戲?喜歡言情的女生一般能接受幾個男主?小白讀者的各年齡段分布?
起初陳博還覺得圖表題是最容易的,現在想想….
能不能看完材料都是一個未知數。
他隻留意到一點,小白群體的比例結構相對穩定,浮動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按道理,看的書多了,應該會往老白發展才對,沒理由原地踏步。
不過轉念一想,讀者圈子是流動的,總會有一群小白入坑,從打打殺殺的爽文看起,相應的,老白們成長到一定歲數,諸多要事纏身,各種身體不適,也會慢慢淡出圈子。
這和人口結構類似,短期內不會發生突變,青壯年與老年維持在一個相對的穩定狀態下。
第三幅圖截取的是某次封禁行動中的各方反應,一臉懵逼的居多,其中不乏討要說法者和散布謠言的人。
一會兒說是某某的免費提案連累眾人,一會兒又爆出是某位擦邊球作家寫明星文黑到了官家人招致禍患,更有人揚言,幕後黑手在現場留下了一個籃球,地上還有幾根不起眼的雞羽毛。
“有沒有搞錯,評論居然可以滑動…”
陳博原以為截圖不能放大縮小,信息量應該不會多到哪去,年輕的他終將為此付出代價。
他見到了不同的聲音,那些明明遵紀守法的三好作者,卻被誤封了無處申訴,而開疑車的依舊逍遙法外,賺的盆滿缽滿。
如同劇場效應,當前排的人踮起腳尖欣賞戲劇,後排的人為了正常觀賞,也不得不這麼做,在第三方視角中,觀眾們的形象在不自覺的狀態下被異化,拋棄了自我,生活於彆處。
“你做完題沒。”陳博問。
“做完了啊,五道題全錯,厲害吧。”王旭沾沾自喜道。
“你怎麼做那麼快?”
“反正也不會,說的慢慢做有用似的,保持好心情最重要。”
剛好下課鈴響了,王旭旋即收拾起家當。
“走吧,吃飯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