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資料分析(2 / 2)

“考慮到課程的突發性,大家精神狀態不佳也是情有可原,畢竟我也是半小時前接到的上課通知,但也請你們儘可能的集中注意力,不要遺漏課堂所授的知識點。”

“喂喂喂,那本電子書為什麼我打不開啊,顯示沒有版權。”陳博突然意識到自己的課本打不開,一直停留在目錄頁上,版權所有,盜版必究的字樣十分惹眼。

“因為你沒有買啊,這麼簡單的道理,左下角付款,馬上就能看了。”

陳博剛掏出手機,立馬被價格嚇退了。

“這什麼書啊,一本1388元,賣這麼貴,不如去搶,我以前留學都沒見過那麼貴的。”

王旭解釋道:“這個是集合冊,不僅有基本概念,還有大量試題,全書5萬多頁吧,1388元算便宜的了,你想想外麵那些雞湯文學,一本幾萬字賣百把塊,那個才是坑人。”

“好吧,為了上課,買就買了。”陳博忍痛付了款,按完確認鍵,整個人小手都是哆嗦的。

本以為貴價能出好貨,沒想到裡麵的內容樸實無華,無非是些統計學裡的基本概念,夾雜著一些專業術語和數學模型,每個小知識點解釋完配上幾道舉一反三的例題鞏固提高,陳博看了幾眼,沒發現有什麼新奇之處。

這節課老師主要在講統計口徑,它是指統計數據所采用的標準,即進行數據的統計的具體內涵。

可以直白的把統計口徑理解成一種統計標準,在進行資料收集篩選分析前,我們要先製定一套完整嚴謹的統計口徑,以確保所有數據在既有規則運行下的有效性,從而得出有價值的數據。

老師在介紹時舉了生活中的例子,衡量一個工薪階層的年收入,最普遍的看法是稅前收入加上獎金績效,在求職者向hr詢問薪資時,對方給出一年10萬的報價,給求職者帶來的潛台詞就是稅前收入+獎金績效約摸10萬。

但有的用工單位會把單位承擔的五險一金包含在年收入裡,這就有點耍流氓的意思,單位負擔的五險一金雖然最終受益人是用工者本身,但這會給求職者帶來一定的心理誤區,在步入職場後產生預期落差和不信任感,從而導致其他不必要的成本風險。

單純的稅前年入10萬,對應到一個月可能是月入稅前7k,年終獎2萬,可如果算上單位負擔的五險一金,如果還是年入10萬,可能隻有月入稅前6k,年終獎1萬5,兩者的到手收入差距接近2萬。

把單位的用工成本謊報成收入的套路固然不得人心,但也有其他比較隱蔽的做法,常見的就是把原本的死工資劃分成績效+工資的形式,明麵上是為了激勵員工產出價值,防止摸魚劃水,實則也是減少企業負擔的高招妙藥。

老師又拿五險一金舉例,假設李華一個月死工資1萬,原本繳納五險一金則是以1萬作為基數,而改成基本工資5000元,績效5000元,則繳納基數會從1萬下降到5000。

不缺錢的大廠福利保障體係相對還算完善,即便采用工資+績效模式,繳費基數是按照去年月均工資,對整體影響不大,而小企業則是能省則省,恨不得人人都是臨時工。

以往要統計一個地區的平均工資,隻能借助稅收係統的申報記錄以及個人的自覺登記,失真情況非常嚴重,為平均數論也經常被人調侃拖了後腿。

根據二八定律的延長法則,假定社會財富是100個單位,有10個人分,前20%的人會拿走80%的財富,而後80%中的相對前20%又會拿走剩餘20%財富的80%,因此依照平均數求得的工資薪水區間大概會落到收入前25%~30%,也難怪多數人會感慨自己拖了後腿。

為了保證統計結果的準確性,在工資問題的統計口徑上引入了非常多的動態指標,先是納入中位數與眾數降低平均數的存在感,而後又衍生出了工薪區間概念。

最後隨著算力的爆炸式增長,發展出了工薪大數據統計,任何一個指標都能變成衡量口徑,你可以知道同城同年齡段有多少後浪比你更優秀,也能知道有多少比你過得不如你卻已經結婚有二胎的人生贏家,甚至通過通貨膨脹及一攬子貨幣平均購買力變動反推出30年前你能不能成為人上人。

我好窮,這曾經是一句無奈的自嘲,如今隻是句單純的調侃,在全透明的社會,用戶知道了探索未來道路的方向,儘管距離目的地遙遠,但每個人都對此充滿希望。

“哦,該死的,這麼快就到下課時間了,下次不要再讓我強調紀律,我的課一學期都不一定有一次,該乾嘛乾嘛去吧。”老師掐了下時間,準時打卡下班。

“還真是一副美好的藍圖,慶幸我活在這個時代。”意猶未儘的陳博差點摔下椅子。

“你會這麼認為麼?多去看,多去想。”王旭換好衣服,在床上躺了一天,外麵天都黑了。

“走,吃飯去。”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