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可以設計一個底價,然後把這麼多的頻譜打包成一個個標的物,先是用密封競價的方式,讓所有運營商報價,再公布他們的報價。”
“這不就是密封競拍麼?”威爾遜頓時費解。
“聽我說完。”陳博好不容易理清的思路又讓這家夥斷了,對方連連表示歉意。
“我剛剛說到哪裡來著?對,公布報價。”
理還亂的陳博重新續上弦,接著說:“公布報價並不意味著投標結束,事實上,這隻是個開始,所有人在知道了對方的報價後馬上可以開啟第二輪密封報價,直到沒有新的高價出現。”
多輪同時進行,這樣可以保證各個運營商合理分配資金,不會因為情緒化交易導致優質資產低價成交,密封報價也是出於這方麵的考量。
為了避免贏者詛咒,陳博提議在下一輪報價中運營商可以撤回上一輪的報價,他認為短暫的情緒波動會在下一輪的報價公開後被市場修複,這等於說給了運營商一次吃後悔藥的機會。
在打包標的物方麵,陳博也是駕輕就熟,他以德克薩斯州為例,將整個大州劃分成了三部分,恰好對應三個都市圈,同時囊括了附近的農村地區。
“對於城市的遠郊地區,我們應該儘可能的讓它加入到標的物裡,和優質地段的資產捆綁在一起銷售,而對於那些運營商們覬覦的核心地區,我們要儘量把它單獨挑出來競價。”
陳博用電腦在地圖上畫圈,在原有基礎上把一些核心地區標注出來,像舊金山都市圈和紐約都市圈,就是本次競拍當之無愧的香餑餑。
“中西部則儘量讓標的物的片區大一點,這樣外地運營商在涉足的時候就會考慮到潛在進入成本,從而放棄參與。”
為了激發參與者的熱情,陳博提出了活躍度的概念,畢竟萬一真的有運營商不想承接原有的業務,但沒新公司入局,該標的物還是會流拍,這也與初衷相違背。
活躍度概念規定運營商需要對一定比例的標的數量出價達到3次,這樣能最大限度的保證無人問津的標的也能有接盤俠。
威爾遜對陳博的方法讚不絕口,王緒也投來欽佩的眼神,陳博把自己的理論完善整理好,形成了初版的方案。
“這是我的意見,你拿去委員會審批吧。”
“不再優化優化麼?”
“不了,已經可以了。”
陳博秉承著做完試卷不檢查的原則,免得在猶豫的二選一中改答案敗北,事實上這個方案窮儘了他的腦細胞,再讓他搞複雜點的怕是當場暴斃。
“好的。”
無聊的時間並沒有過多久?陳博隻是去趟洗手間冷水敷臉的功夫?以自己方案為主導思想的頻譜拍賣便在火熱進行中。
一開始,大家對這種方式並沒有感到多驚奇?一如既往的出價?幾家小公司為了維持活躍度,在價位偏低的時候便提前刷滿了額度防止被套路。
拍賣進行到第17輪?仍然沒有標的物成交,但每次的報價還在不斷往上攀?與此同時?陳博注意到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