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的接觸過理財產品,我們從最簡單的基金開始講起。”
程材念著PPT上的內容,音量鏗鏘有力,似乎是想叫醒昏昏欲睡的同學。
“基金的曆史很悠久,至少它歲數比我大,坑過我爸媽,我也在上麵栽過跟頭,基金創造了無數的暴富神話,也毀滅了許多人的小康之夢,因此我們要辯證的看待。”
老師沒有刻意采用欲揚先抑的方式授課,他按部就班的介紹起基金暴富的神話,白酒板塊果不其然的被提及,大媽03年參加工作時買入10萬釀酒指數,等到人退休,賬上浮盈近千萬,養老生活好不愜意。
另一個成功例子的對象也是大媽,08年買入5萬醫藥,隨後忘記賬號,10年間翻了十倍有餘,如果不是孩子結婚要用錢,效益怕不是還在持續的滾雪球。
第三個例子仍然是大媽當主角,她偏好高分紅的企業,20年穩定持有一隻能源股,分紅金額已經遠遠高於本金,每年享受免稅利息,一到除權日就計劃出行旅遊。
“看了上麵的例子,大家總結出什麼規律沒有。”
“都是大媽,女人細心,不容易踩雷。”一個同學答道。
“都是有耐心的人,換我肯定拿不住,漲10%就忍不住跑路了。”另一個同學補充說。
“買入的全是優質企業,所以長期堅持收獲頗豐。”
“不錯,總結得很好。”
程材忙不迭地播放起失敗案例,這回他拿自己當反麵教材,前有父母在高位買入強周期性的行業基金,持有7年方才回本,後有自個畢業拿3萬啟動資金支援國內芯片事業,一入深似海,一套鎖3年。
“那句話怎麼說來著,選擇比努力重要,當時虧損的我百思不得其解,總覺得是市場錯了,我認真研究起持倉裡各家公司的基本麵情況、行業格局、競爭優勢、市場前景,最終得出結論,五年內整個行業必將迎來春天。”
“事實比我預料的快上不少,但我卻無論如何也快樂不起來,我的同學在醫藥溜達了一圈,帶著早就翻倍的本金抄了我的底。”程材無奈地述說著往事。
“保住本金,這是你們要學會理財的第一堂課,不要抱著把本金翻幾百倍的想法來,這種思想會催生出你們作出很多危險的行徑,比方說滿倉梭哈一個行業,明明短期因素利空持續影響業績,卻不及時調倉規避風險。”
“對於剛入門的你們來說,先從指數基金著手,是個不錯的開局。”
程材介紹了幾種常見的指數基金,又談起AC類基金的區彆,簡單來說,A類贖回手續費高,適合長期持有,C類則恰好相反,適合短期持有,不少指數基金支持7天0贖回費率,是又菜又愛玩的基民福音。
“增強型指數基金呢,你可以把他理解成半主動性質,是在原有指數成分的基礎上通過增減對應標的的比例來達到獲取超額收益的目的,多數情況下能獲得比基準多1%~3%的收益,不排除有菜雞拖後腿。”
“這家夥也就頭一年在基金裡玩,第二年就嫌不過癮去股海了。”王旭在底下悄咪咪道。
“自傳裡說的?”陳博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