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這個親娘都想得開,謝竹意隻好打消了念頭。
殷蕙雖然沒看見這一幕,待宴席散後,自有派去照看一眾孩子們的管事嬤嬤將一件件事稟報給她。
“小主子們玩捉迷藏,如姐兒先藏了一個地方,莊姐兒後來也跑過去,把如姐兒趕跑了,結果如姐兒站在外邊猶豫的功夫,被六郎發現了,六郎還抓出了莊姐兒,莊姐兒就罵了如姐兒一頓。”
如姐兒臉皮薄,躲到一旁哭,衡哥兒見了,上前安慰。
很簡單的一件小事,殷蕙沒有放在心上。
殷蓉卻冒出了一絲希望,夜裡與蔣維幀道:“咱們如姐兒長得好看,與衡哥兒又是青梅竹馬的關係,你說,將來……”
蔣維幀撥開她搭上來的胳膊,諷刺道:“這種美夢,我勸你以後都不要再做,還有,以後蜀王府再有宴請,你自己去,不必再帶孩子們。”
他不但不支持妻子的美夢,還直接斷了自家孩子與蜀王府三兄妹發展任何青梅竹馬情誼的可能。
殷蓉委屈道:“我還不是為了孩子們好,真成了……”
“有你大哥那層關係在,這事成不了,所以你也不用做夢。”蔣維幀再次打斷她。
殷蓉一肚子的話都被堵在了胸口。
過了除夕,便是景和二年了。
大年初一,殷蕙與魏曕帶上孩子們,進宮給帝後拜年。
今日大孩子小孩子都聚齊了,大的自己站著,小的由乳母抱著,排成三排齊刷刷地給永平帝拜年。
永平帝在燕王府的時候就喜歡親手給孫子孫女們發壓歲錢,如今這慣例也延承下來,海公公舉著裝滿紅色荷包的托盤站在他身邊,笑眯眯地看著。
孩子們完全按照長幼順序依次上前。
永平帝每個都聊上兩句,再賜下壓歲錢,孩子們恭敬接過,道謝行禮,然後換下一個。
輪到衡哥兒,永平帝看看這個已經十歲的孫子,想到他謀劃大事時曾經拿衡哥兒問吉,笑得就更慈祥一些,拍拍衡哥兒的小肩膀道:“長得越來越像你父王了,還好沒學你父王的冰塊兒臉。”
衡哥兒就笑了,怕被父王發現,馬上又收起笑容。
祖孫倆對個眼神,衡哥兒退下,換莊姐兒來。
莊姐兒長得漂亮,雖然跋扈些,到底是親孫女,永平帝照樣笑容慈愛。
六郎、循哥兒、八郎過後,就是寧姐兒了,如今能自己來領壓歲錢的最後一個大孩子。
去年拜年的事情寧姐兒已經忘了,這次皇祖父發她紅紅的荷包,寧姐兒捏了捏,問道:“皇祖父,這裡而是壓歲錢嗎?”
永平帝笑道:“是啊,你父王母妃也給你了,是不是?”
寧姐兒點點頭,又想了想,將荷包還了過去:“我不要皇祖父的壓歲錢。”
永平帝奇怪了:“為何?”
說著,瞥了那邊的三子、三兒媳一眼。
殷蕙後背開始冒汗,魏曕也有個不好的念頭,然而此時此刻,他們什麼都不能乾涉。
寧姐兒已經開始回答了:“父王說了,皇祖父的銀子要留著做軍餉,要修河堤,我不能跟您要。”
旁邊徐皇後聞言,露出笑容來。
永平帝也笑了,循循善誘地問:“父王為何跟你說這個?”
彆看寧姐兒人小,說話已經很有條理了,再加上事情並沒有過去多久,寧姐兒就從父王帶他們去逛街開始講起。因為永平帝表現出十足的耐心來,端王等人隻能也耐心地聽寧姐兒講故事般不停地講下去,偶爾有混亂的地方,大人也都能自己串明白。
一直到寧姐兒說她實在沒銀子花就去賣硯台,永平帝被逗得放聲大笑,眾人忙也跟著笑,大殿內的氣氛才輕鬆起來。
笑過之後,永平帝將荷包塞到寧姐兒的手中,笑眯眯道:“你父王說得對,咱們不能亂花銀子,不過這是皇祖父給你們的壓歲錢,可以收。”
寧姐兒這才乖乖收下。
拜完年,除了端王、大公主一家留了下來,其他四王及公主們都帶著家眷去給各自的母妃拜年了。
當著永平帝的而,徐皇後對魏暘道:“瞧瞧叔夜,多會以身作則,在教導孩子這點上,你做大哥的也要向叔夜學習。”
魏暘笑道:“母後教誨的是,兒臣剛剛確實頗受啟發。”
徐清婉也跟著點頭。
大公主則笑著對徐皇後道:“母後不必多慮,大哥與三弟府上的情況又不一樣,三弟妹生在巨富之家,自己大手大腳慣了,連帶著容易縱容孩子們,三弟才特意教導一番,大嫂素來勤儉持家,哪裡又需要大哥多言。”
徐清婉謙遜地搖搖頭。
永平帝始終笑著聽著,不著痕跡地瞥了眼三郎。
孫子們逐漸長大,越大玩得花樣就越多,學宮的管事太監就撞見過三郎與二郎賭錢。
最不該把銀子當回事的五郎、七郎,可從未參與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