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有爹的日子總是好的。
黛玉的日子並不難過。
林如海的“病”一直沒好, 身子一直看著特彆的弱,偶爾有大朝會, 上個朝站一會兒那身體都抖得跟篩了康似的,豆大的汗珠子往下掉。人都這樣兒了, 同僚們看著都不忍心,皇上也就順水推舟的給了長假,往後連大朝會都不用去了,隻在家裡養病就行了。
那就好。在家裡養著,自然就會好的。
反正吧, 有親朋故舊的來探病的, 林如海肯定都是雖沒有臥床,但也是走一步喘三喘, 活不了幾天的樣子。沒人的時候呢,不疼不癢的,每天喝著養生湯, 加上強身健身也治不啥大病的湯藥。就窩在家裡讀書, 教養女兒,教學生,活得不要太滋潤。
至於說真病假病, 二位聖人知道不知道, 反正誰都當他病了, 就行了唄,鬨那麼清楚乾什麼。
可以肯定的是,宮裡的元春肯定不知道。她被封了貴妃之後, 開始沒少往林家賞東西,拉籠的意思不要太明顯。之後林如海一直不好,連朝都不上了,林家很快淹沒在京城遍地的富貴人家之中,顯不出來。她也就不再送東西了,看著是放棄拉籠了。
這也不怪她,秦戰用了手段,往忠順王府送了不少東西,得了忠順王爺的意。之後又透過國丈府的關係,給皇後送了重禮,還是那種京城權貴都能收到消息的高調的方式。皇後連個子嗣都沒有,偏她還一個皇子都不養在身邊,也沒有任何的傾向。站皇後,秦家的意思就很明顯了,就是站中間,誰也隊都不站。元春屬於新貴,除了一個舅舅王子騰,身後再沒有什麼依靠,本來就沒啥人手,在林家借不上力的情況下,想拉他,也沒那個實力。隻有放棄。偶爾借賞黛玉東西的借口給給秦戰送東西,隻能算是結個善緣。
元春封了妃,接著就是皇上下旨要省親了。省親旨意一出,大觀園的修建就得提上日程不是。
賈府哪能修得起呀,就得四處張羅錢唄。
先是賈政上門,找林如海。林如海很痛快的拿了一萬兩銀子出來,說得很清楚,是老家族田兩年的出息和這些年的積蓄。
他們爺倆常年得好醫好藥的養著,俸祿銀子有多少也是明著的。又沒有彆的營生,總共能有多少錢?兩年前黛玉進京,林如海都沒給拿錢。給賈母寫的信裡麵,隻捎帶了一千兩的銀票。
賈政心滿意足又失落的走了。滿足是因為覺著雖然妹子已經不在了,這個妹夫還是念著舊情的。失落是因為才一萬銀子,夠乾什麼的?一百個一萬兩怕也還打不住呢。
銀子給了,就不乾他們的事情了。
回京幾個月時間,賈母時常派人來接黛玉過去,林如海都找各種理由給推了,實在推不了的時候,黛玉自己再找一波兒理由。再推不了的時候,就過去待上三五天,卻是無論如何也不肯在賈母院子裡的碧紗櫥住了。隻過去跟迎春擠。
紫鵑又回了賈母身邊,黛玉一去,她就還去伺候黛玉。可就這麼擠著,實在不是很方便。加上府裡一天三遍的來人,不是說老爺吃了彆人熬得藥,吐了,就是兩個姨娘熬得湯味兒不對。要麼就是來問後宅的事兒。搬到京裡之後,劉姨娘是說什麼都不肯再管家,非把後宅交給黛玉。林如海一想,反正黛玉以後嫁人也要管家,拿自家先練練手也好。好歹自家的人口簡單,事兒少,還有自己看著,也走不子褶子。
那正經過日子人家,就沒有後宅管家的人好些天不在家待著,老住外麵兒的。沒道理嘛!
賈母也不能說不讓黛玉管家吧?她就是再想把黛玉摟到她跟前兒,也不可能說外孫女都拿到了管家權,卻又要放回給兩個姨娘吧?除非她真是老糊塗了。
顯然宅鬥贏家賈母並沒有老糊塗,還會把自己幾十年管家的心得說給黛玉聽。黛玉也不能說完全沒有收獲,跟賈母這種實戰型的贏家學來的東西,和自己看書學的,還是不一樣的。
她管家,主要還是以條例來管。這也是上輩子當了一輩子大律師的後遺症了。什麼事兒都得有個標準。然後按照標準獎懲。
原本各家也都有家規的嘛,從皇宮到小地主家,都有家規的。林家也有。黛玉管家之後,把家規細化到後廚買材買米都要兩人對賬,每一個環節都要有人負責的程度。但凡出現一點兒錯漏,直接從出錯的環節查,保證錯的人跑不掉,沒錯的人也冤不著。同時,因為管得嚴了嘛,罰得嚴,獎得也多,最狠的一招兒就是設立了養老金。規定了五十歲的下人可以回家養老,按乾活兒的年限和職位分成十級按月發養老銀子。中間如果然犯過什麼錯,受過什麼懲罰,也要按嚴重程度將養老金等級。相反,有過突出貢獻的,就會升級。
其實沒啥新鮮的東西,現代社會初中畢業的孩子都能想到的。這不就是打個時間差兒嘛。
再有專業優勢,稍稍細化一下。看著就挺是那麼回事兒的。
林家的後宅讓她管得,鐵籬笆一樣,彆想透出去一點兒風去。能透出去的,也是想讓它透出去的。
林如海還從黛玉管家的方式裡受到了啟發,連前院也都用上了那一套方法。他如今不當官不管事兒了,閒得很,沒事兒就在家裡修改家規,一條兒一條兒的細化,增加,把黛玉這一套再完善一遍,並且形成正式的林氏家規。這可就是個大工程了,沒個三五年的,乾不完的。
秦戰當然對黛玉這一套沒啥好奇的,他自己根本就也是那麼管的。家裡的生意用的還是他在現代總結出來的那一套管理方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