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第一百一十七章(1 / 2)

東地那邊傳來消息,被派去運送糧草的褚馥忽然間不知所蹤,旁人知道他是士族出身,又受朝廷委派,當然不敢大意,立刻派人嚴查,結果卻收到消息,說是此人投到了典無惡那邊,當即派人核實,最終發現果然如此。

“……”

溫晏然看著奏報上的信息,覺得褚馥那些人還挺擅長自我發揮的。

不管實情如何,既然如今的證據都指向褚馥此人已經背叛了朝廷,建平這邊肯定得有所反應,此時此刻,還在京中的褚氏一族已經在家裡白衣請罪,靜候天子發落。

池儀聽見天子笑道:“把太傅跟宋卿的折子拿給朕。”

——褚馥投敵的消息已經傳到京中,這兩人都是朝中重臣,又熟知皇帝一言不合就砍人腦袋的性格,聽到褚馥投敵的風聲後,肯定得過來勸諫一二,就算救不了褚氏一族,至少也不要牽連到崔氏那些南地世族。

早有準備的池儀將折子挑揀出來呈上,上頭的內容與溫晏然想得差不多,都是勸皇帝息怒,褚馥一人糊塗,不值得因他影響大局,如今前方正在交戰,切莫因此牽連過廣。

溫晏然將這幾封奏折挑出來擱到邊上,暫不批複。

池儀笑:“如此一來,太傅與宋禦史恐怕又要進宮勸諫陛下。”

溫晏然隨意道:“兩位卿家年紀都不小了,近來又下了雪,進宮的時候記得讓人多照看一些。”又道,“等他們再來幾趟,便讓人去東邊勸勸褚卿,就說隻要他肯回來,朕可以既往不咎。”

褚馥“投敵”後,東邊的叛軍們一定會旁觀建平的反應,以此確定褚馥究竟是真投敵還是假投敵。按照典無惡那邊對朝廷的判斷,心狠手辣的小皇帝在知道底下大臣溜走之後,多半得砍幾個褚氏族人以儆效尤,溫晏然這麼做,便顯得自己是暫時被重臣們勸動了,決定繼續爭取褚馥,希望他回頭,也能解釋為什麼不立刻處置他的族人。

*

建平派至東地的大軍先是一分為三,從左中右路分彆突破,其中最凶猛的一波攻勢被陶駕擋住,陳明跟師諸和則一路進取,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然而從這裡往承州的道路上橫著一個右營,猶如攔路猛虎,陶陳師三方不得不暫時停下,全數彙聚於右營附近。

派去接褚馥的那隊騎兵也在往右營趕,他們這時已經接近右營所在,但前麵的道路卻被建平大軍所阻住。

師諸和乃是善於治軍之人,他將手下兵卒每千人分為一營,營盤與營盤間以一裡為界,上空旗幟飄揚,彼此間有道路相連,除非有諭令在手,否則無論是誰都不許在營盤間胡亂走動,遠遠看去,隻覺得壁壘分明,令人心中生畏。

那些說客擦了擦額頭上的汗:“這裡,這裡人多,咱們換一條路走。”

褚馥不曾言語,隻是默默注視著營盤的情況。

說客們不曾想到,他們這一繞,就連續繞了好幾天,期間竟然一直沒有發現什麼可以通行的道路。

他們本來是想把褚馥帶到右營中,讓他出一份力,結果人倒是被哄來了,卻被卡死在營盤外頭怎麼都越不過去。

最後還是褚馥主動開了口:“右營當中,有多少兵馬?”

一位說客趕緊回答:“褚君放心,營中咱們的人,少說也有十來萬能作戰的精銳,若是加上民兵,大約能有二十來萬。”

褚馥冷笑一聲:“兵法有雲,十則圍之,建平派來東地的大軍也不過十萬上下,怎麼就能將右營包圍得水泄不通?”

——右營說是營,實際上則是一個軍事堡壘,高牆堅壁,占地極廣。

說客聞言,似乎有所明悟,態度愈發恭敬起來:“褚君是說……”

褚馥篤定道:“攔在前方的兵馬,至少有六成,都是從本地吸納大降卒跟徒附,也難怪他們要分營而治。”

說到這裡,褚馥也忍不住在心中讚歎,在新兵超過一半的情況,居然能保持住營地的穩定,那些被皇帝派來東地平叛的年輕人,果然都是些了不起的人才。

看褚馥說了幾句話後又沉默下來,一位小兵打扮的人從腰上摘下水囊,遞了過去讓他潤喉。

——此人並非是東地那邊派來接褚馥的說客護衛團中的一員,而是褚馥自己帶著,保護個人安全的隨從,那些說客知道褚馥驟然離開家族,心中多少有些不安,帶個可信之人在身邊也是常事,所以連查驗都不曾查驗,充分展示了東地這邊求才若渴的胸懷。

說客:“那依褚君之間,咱們又該如何?”

褚馥:“建平這邊兵分三路,名義上雖然都聽陶駕的號令,實際上由三人分彆統管,如今除了中路之外,還有師諸和跟陳明的兵馬分列兩旁,既然分兵,那中間定然存在空隙。”

褚馥建議,他們乾脆統統換做建平士兵的打扮,從左路與中路大軍營盤交錯的地方行走,隻要不曾表現得心虛,旁人隻怕難以立刻辨彆出他們的身份。

說客們沒有更好的法子,雖然心中害怕,最後也不得不遵照了褚馥的意思,一行人改頭換麵後,大搖大擺地走了過去,果然,陳明那邊的人以為他們是陶駕的下屬,而陶駕這邊的將士又覺得他們是陳明的人馬,所以都不曾阻攔,等褚馥等人順利抵達城牆下方後,讓人朝上麵大喊,同時打出之前約定好的暗號,右營裡的人先是覺得下方的“來使”口音有些耳熟,等接到信號後,立刻明白對方的真實身份,派人用吊籃將他們吊了上來。

原本負責右營事物的人乃是蕩寇將軍孫無極,與張亟相比,他性情要彪悍許多,然而此人空有一腔熱血,卻沒有相應的才能,如今發現褚馥過來,當真是大喜過望,立刻上前拜見,同時口稱老師,被褚馥拒絕後,也不堅持,卻依舊用對老師的禮節相待。

孫無極將人直接引至自己的大帳,請教道:“建平賊人將右營圍得水泄不通,雖然營中糧草多,可以堅守,但這樣下去,終歸不是辦法。”

褚馥:“……”

其實在他看來,這已經很是辦法了,叛軍這邊占據高城,又有足夠的糧草,建平那邊真要強攻,隻怕大半年都未必攻打得下來。

孫無極看褚馥不說話,隻覺得對方是在思考,又講了些右營中的情況。

雖然孫無極覺得庾高作風有些軟弱,最後也按照對方的要求,提前將周邊的所有糧食,武器等資源,通通彙聚到了右營之內,導致陶駕那邊除非大肆劫掠,否則很難從本地得到補給。

——在當地劫掠對於出征在外且缺乏補給的大軍來說,屬於不得已卻很常見的策略,很多時候,處於防守的那一方,會提前將交戰區的百姓遷走,並拆毀房屋,所謂堅壁清野,就是此意。

在這個時代,庾高固然算不上第一流的謀士,但他這些中規中矩的做法,已經讓朝廷軍隊格外難受。

褚馥:“建平兵馬既然已經將右營圍住,又為何不趁機派人前往橫平?”

孫無極麵上露出一絲獰笑:“他們倒是想,隻是每每調人離開,我便派兵追擊其後軍,叫他們無法當真走脫。”

右營所處的位置實在過於關鍵,導致建平這邊若是派人從穀州一路往承州橫平縣打的話,必然得經過此地,而且兵馬調動中,糧草是很關鍵的一個環節,若是不能把輜重一塊帶上的話,大軍縱然越過右營,戰力也難以持久。

褚馥拱手道:“此地情況,在下已經明了,隻是連日趕路,實在疲憊,等明日再與將軍相談。”

孫無極明白對方乃是一位文士,倒也表示了理解,立刻派人給褚馥安排住所。

翌日清晨。

孫無極特地早早起身,到褚馥帳外等候,又不讓人進去通知,做足了禮賢下士的架勢。

等起身盥洗的褚馥見到了這一幕,果然露出了些許感動之色:“將軍何必等在這裡?若是找在下有事,直接差人進去叫我便是。”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