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責涅宮的官吏過了一刻後,才前來拜見皇帝。
不是他有意怠慢,隻是按照溫晏然本人的要求,不管是煉丹還是煉焦炭,都得穿上一身特製的“丹服”,而麵見天子時,總得保證衣冠端正。
涅宮的管事名叫管境,乃是之前池儀跟張絡兩人挑出的內官,他為人雖不算多聰明,卻勝在做事仔細。
“這一爐焦炭跟玻璃都已煉成,請陛下鑒賞。”
在管境身後,兩名宮人分彆托著一個木盤,左邊放的是焦炭,右邊放的是玻璃。
溫晏然先看焦炭,正常來說,焦炭的表麵應該帶有一點銀灰色,如今粗製的這些,品質頗為一般,也讓她明白了,所謂的“五彩斑斕的黑”,在某種程度上,可能是一種寫實性的描述。
不過隻要這些焦炭足以融化二氧化矽,那純度如何也無關緊要。
任飛鴻則第一時間被玻璃所吸引。
她是雲氏出身,絕對算得上見多識廣,而然還是第一次見到,品質如此澄澈的水晶。
那些水鏡被製作成了大小不一的瓶子的模樣,看起來豪奢無比。
方才那位內官稱這些器物為“玻璃”。
任飛鴻隻知道“琉璃”,可麵前的玻璃與琉璃基本沒什麼相似之處。
溫晏然注視著這次煉出來的玻璃製品,神色微微不虞。
受到時代條件的限製,眼前這些玻璃瓶的製作水平非常一般,一堆器具裡,能用的不到一半,從涅宮建造到現在,溫晏然也才剛剛集齊了一套試管、燒杯、圓底燒瓶、導管、玻璃管、玻璃片而已。
其實大周早就有了製作玻璃的匠人,然而這裡製造的是鉛鋇玻璃,優點是熔點低,缺陷是質地脆弱,成品對溫度敏感,不適合作為實驗器具使用,而且看上去比起後世的玻璃,更像是一種類似於玉的材料。
——溫晏然的判斷沒錯,古代的匠人也將那種不透明的玻璃稱作“藥玉”跟“藥琉璃”,其中“藥”是形容煉製方式,“玉”則是對外觀的描述。
作為穿越者,溫晏然當然采用草木灰作為二氧化矽的熔劑。
可惜即使她掌握了更加科學的配方,剛煉出來的玻璃依舊顏色渾濁,溫晏然經過思考,先安排人員負責清晰砂礫,再令專人篩選,儘可能減少其中雜質的存在,成品的透明度確實有所提高,但還不能滿足她的要求,然後又讓人更換草木灰的種類,最後發現,木材燒製的灰燼在效果上要更勝一籌。
少府中都是大周第一流的匠人,在溫晏然的親自把控下,他們前後嘗試了兩個多月,才做出了透明度足夠,而且質地堅固的玻璃。
溫晏然注意到任飛鴻的視線,笑:“今次所煉藥餌與外間不同,自然該以水晶杯盛。”
天子讓人把她需要的“煉丹器具”帶上,然後策馬返回丹宮。
任飛鴻逐漸意識到,跟把所有工作交給方士的先帝不同,當今天子居然是打算親自煉丹的。
丹宮。
一位身形瘦高的方士走過來,向著溫晏然深施一禮:“陛下。”
她名叫鄭善藴,在北地一帶頗有名氣,若非玄陽子的存在感過高,說不定也能混個神仙稱號。
作為老資格方士,鄭善藴自然明白該如何在貴人麵前抬高身價,其中要緊一點,便是不能表現得太過殷勤,否則便容易被當做騙子
但等被溫鴻送入京中後,鄭善藴等人卻完全沒有任何自矜的做派——有玄陽子血淋淋的先例在前,他們非常清楚該用什麼樣的態度對待性格強橫的皇帝,而且方士們來景苑之後,也曾見過天子煉丹的場景,鄭善藴當時便明白,對方乃是同道中的高人。
這一位小皇帝自繼位以來,便有許多傳言在身,據傳言說,不管是文事還是武功,天子便沒有不出彩的地方,然而鄭善藴無論如何未曾想到,皇帝在方術上也有極高的造詣。
溫晏然叮囑:“任卿,你若要進丹宮,也需穿上丹服,而且宮中多有危險之物,切莫隨意觸碰。”
任飛鴻:“有勞陛下關懷,微臣明白。”
溫晏然微微頷首,然後率先進入丹宮當中。
——跟之前被係統推著走不同,她今天過來,純粹是為了娛樂。
大周沒有電子設備,沒有值得一看的,甚至沒有讓溫晏然感興趣的吃食,做化學實驗,已經是她所能找到最有意思的活動。
為了儘可能降低實驗後果的影響,溫晏然沒準備做新東西,隻打算對之前的水楊酸進行一下精加工。
紫膠隻有南地有,產量非常有限,但水楊酸跟大蒜素又會對胃部產生強烈的刺激,溫晏然便打算一步到位,製作可以直接吞服的乙酰水楊酸。
在有機化學實驗裡頭,合成乙酰水楊酸絕對算最基本的操作,但在古代,卻顯得異常困難。
任飛鴻站在一旁,安安靜靜地注視著天子的一舉一動。
溫晏然記得,在實驗室裡,乙酰水楊酸是由乙酸酐加水楊酸,在濃硫酸的催化下合成的,考慮到成品的純度,還需要乙酸乙酯。
四樣材料,沒有一樣容易入手。
水楊酸的粗品已經通過重結晶得到,接下來,溫晏然需要得到濃硫酸。
感謝溫鴻送來的方士,讓溫晏然比較容易地獲得了稀硫酸。
古人有一樣常用的煉丹材料,名為“石膽”,其實就是無水硫酸銅,方士們可以通過乾餾的方式,得到稀硫酸,而稀硫酸很容易通過蒸餾的方式,得到濃硫酸。
——這種“很容易”是先代化學意義上的“很容易”,換在古代條件下,頗有可能出現不大美妙的後果。
溫晏然態度從容:“將朕之前做的石蕊試紙取來。”
方士們忙不迭地將東西奉上——他們雖不明白此物有什麼用處,但大致能猜出,這約莫是皇家密藏的某種符紙。
雖然許多書籍都藏於世家大族手中,不曾流入民間,但宮中自有備份,天子自然能曉得很多外人完全不懂的知識,至於上一代皇帝為什麼沒表現出類似的聰敏,這也很好解釋——眾所周知,厲帝他就不愛讀書……
石蕊分布比較廣泛,它的提取液能較好地檢測出物質的酸堿度。
稀硫酸蒸餾到70%左右,蒸汽中就會出現酸霧,溫晏然需要用試紙來進行檢測,是為了避免周圍人不慎吸入。
她先在燒杯中加入撿到的沸石——這一步是為了防止濃硫酸遇熱產生暴沸——然後注入稀硫酸,再將石蕊試紙懸在燒瓶的正上方,最後通過水浴加熱的方式,進行蒸餾。
這需要很長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