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報發行後,太康城中的讀者經過了“這是在說什麼”、“暴富的生活當真快樂”、“縣中小吏委實可恨”、“孝感動天,好人有好報”以及最後的“!!!豈有此理,當真是人心險惡!”的追更之路,導致官報的發行量在短短一個月之內,就直接提升到了原來的十倍。
溫晏然想,自己的判斷無誤,想要迅速吊起讀者的興趣,懸疑題材確實是一個很好的切入口。
作為一個勤政的皇帝,就算對感興趣,她隻能在百忙之中給下屬一點意見,無法經常幫忙撰稿,不過溫晏然又額外提醒張絡,告訴他可以允許旁人向官報投遞文章稿件,對於那些通過篩選的文章作者,市監不妨酌情贈以銀錢,當做對方潤筆的費用。
許多有名氣的士人不屑於此,但南學中的學生卻很有些興趣,私下嘗試寫稿投遞的不在少數,導致官報上逐漸出現了不少新奇的,可以稱之為短篇的文章。
南學內。
一位博士搖著頭往屋舍內走,遠遠看見同僚褚歲正在跟一位穿著青色袍子的人相對而坐。
此處時常有人拜訪,這位博士當下也不以為意,進門問候過兩人後,歎道:“如今那些官報在學中越發風行,褚博士或許不知,南學的學生們還常常寫一些駢儷不通的文章投遞過去,甚至以此為傲,實在是有辱斯文。”
“啪嗒。”
由於這位博士說話時的肢體幅度太大,一份官報直接從他寬闊的袖口中掉了出來,發出一聲輕響。
“……”
這名博士其實可以把官報的來源推脫到學生那邊,奈何他自己出於文人的習慣,在翻閱的時候,還順帶著做了不少備注。
褚歲沉默一瞬,還是替對方將官報撿了起來。
桌邊穿著青色袍子的年輕人見狀,也是笑了一笑:“那官報上的確有違經背古之言,想來足下定然是在用批判的眼光在細細。”
*
官報由市監負責刊印發售,如今許多朝臣也都醒悟過來,這個機構其實是以內官為核心,進行一些情報收集跟紀律監督的工作,池張兩人雖然手段厲害,奈何缺乏輿論優勢,加上手中人才有限,導致整個機構發展受到了不少阻礙。
然而隨著官報的發行跟推廣,兩位管理市監的頭子也迅速意識到了,自己麵前擺放著一條新的消息渠道,借著官報的便利,他們可以更加方便自然地與各色各樣的人產生接觸。
張絡本人更是恍然大悟,明白了天子當日看似心血來潮的舉動中究竟蘊藏有怎樣的深意。
*
昭明十二年後,大周的科技發展跟文化發展都進入了一段空前的繁榮期,甚至有學者認為,官報的出現跟丹學、藥學一樣,都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官報的設置自然存在著政事上的目的,它大大增強了市監的影響,同時擴張了這個機構的權勢,除此之外,也直接刺激了大周文化產業的發展,致使最早的連載《張學生做夢得黃金》的誕生——這同時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懸疑類。
隨著後世人員對建平舊址的發掘,考古人員在某一個大周墓葬中,找到了一批藏有紙張的陶罐。
陶罐中裝著的乃是昭明年間改良過的竹桑紙,柔韌性強,而且不易腐爛,上麵記錄的內容很有意思,對揭開《張學生做夢得黃金》一文的創作者的身份具有關鍵性作用——墓地的主人是宮中的一個小內官,據此人所言,那篇的思路布局極可能就來自於孝明帝。
在《張學生做夢得黃金》之後,官報上還出現了一係列跟風之作,其中大多都虛構了一個明察秋毫負責勘破案件真相的“賈禦史”,許多學者都認為,此人的原型正是周世祖孝明帝本人。
新文物的出現也對考試題目產生了影響,雖然現在學生們早已習慣了周世祖在哪門課上都無法回避的強烈存在感,但在意識到自己驟然多了一堆類似於“周世祖對發展的積極影響”以及“論官報與昭明年間刑獄改革的聯係”等考點時,還是感受到了一股由衷的悲催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