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行之和孟九思聽到祁丹朱的話, 不由都有些驚訝,皺眉思索。
孟九思沉吟了片刻,似乎想到什麼, 猶豫開口道:“陛下若當真早就知情……他這樣做,會不會是因為朝廷已經沒有那麼多存糧了?”
君行之疑惑道:“孟大人此話怎講?據我所知大祁糧倉裡每年都會存放新的糧食進去, 近幾年來大祁既無戰爭,也無全國性的饑荒, 按理說糧倉裡的糧食應該很充足才對, 不至於沒有存糧。”
祁丹朱在旁邊附和點頭,“沂臨縣隻是一個小小地方, 八萬百姓不至於用光所有存糧,孟大人為何會有如此想法, 可是知道什麼內情?”
孟九思抿了抿唇, 看著祁丹朱和君行之猶豫了一會兒,開口道:“不知道你們是否知道, 我父親年輕的時候曾是陛下的左膀右臂。”
祁丹朱輕輕點頭, 道:“不隻是左膀右臂膀吧?若細論起來,父皇應該叫孟大人一聲‘義兄’。”
君行之微微有些驚訝, 祁丹朱沒有跟他說過這件事,他不知道孟懷古竟然是錦帝的義兄。
孟九思也沒想到祁丹朱會知道這件事, 他點了點頭, 沒有細談,隻淡淡道:“是有這樣一段淵源。”
他父親曾經告誡過他,不可在外麵多提及此事,免得傳入錦帝耳中, 惹得錦帝不快。
他頓了頓道:“我父親與陛下相識於微時, 正因如此, 所以我父親比彆人多知道一些關於陛下的事。”
祁丹朱問:“跟糧倉裡的糧食有關?”
孟九思輕輕點頭,“我曾聽父親無意中提起過,陛下當初帶兵奪天下的時候,曾經遇到一個難關。”
他想起父親當初醉酒後的話,沉默片刻,道:“當年,陛下帶兵抵達猛虎關的時候,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難題,那裡地勢險要,黃沙詭秘多變,氣候變幻莫測,讓人難以琢磨,陛下幾次派人走進入猛虎關,都全軍覆沒,大家拿猛虎關沒有辦法,隻能帶兵駐紮在猛虎關的關口,不敢進去半步。”
祁丹朱和君行之認認真真地聆聽著,有些好奇錦帝會怎麼做。
孟九思繼續道:“群臣束手無策,將士們即使再勇猛,麵對漫天的黃沙也是全無作用,必須要有經驗的人帶他們進入猛虎關,才能順利過去,他們在關口駐紮數日,將士們越來越煩躁,陛下和大臣們也越來越著急,可是依舊苦無對策,這個時候,沈關山大人向陛下獻了一計。”
祁丹朱和君行之微微一愣。
孟九思有些唏噓道:“就是因為這件事,沈大人才逐漸被陛下重視,一步步走到了今日。”
祁丹朱撇嘴,沈關山這個人心術不正,他就算獻計,估計也不是什麼好計。
君行之問:“沈大人究竟給父皇獻了什麼計?”
孟九思看了他們兩眼,沉聲道:“沈大人向陛下推薦了匈奴。”
“匈奴?”祁丹朱和君行之倏然一驚,君行之一向波瀾不驚的模樣終於出現了鬆動。
明明燭火映著他們驚訝的眉眼,屋內格外安靜。
匈奴屢次進犯中原,曆年來都是朝廷的心腹大患,錦帝作為帝王,就算當時情況險峻,怎麼會跟他們勾結?如果百姓知道此事,後果不堪設想。
孟九思微微點頭,“所以我剛才糾結要不要告訴你們,今日之事,我希望你們聽過之後便不要說出去。”
祁丹朱和君行之點頭答應下來,事情已然發生,他們無力更改什麼,如果此事傳揚出去,可能反而會招致禍患,如今大祁百姓安居樂業,就不要為了這些陳年舊事引起民怨了。
孟九思待他們消化了已知的消息後,才繼續沉聲道:“匈奴常在沙漠裡活動,他們擅長騎射,了解當地地形,如果有他們幫忙就如虎添翼,必然能夠闖過猛虎關,陛下一開始毫不猶豫地拒絕了沈大人的建議,可是後來連日都攻不下猛虎關,陛下猶豫再三,還是不顧兩位義兄的阻止,接納了沈大人的建議。”
祁丹朱和君行之微微沉默,錦帝這樣做雖然解決了眼前的難關,卻是養虎為患。
君行之疑惑道:“父皇有兩位義兄?除了孟大人,還有一位是?”
這些年從未聽人提起錦帝有兩位義兄的事,他不由有些驚訝。
“……君鶴晏。”孟九思吐出一個對君行之來說並不算陌生的名字。
君行之眼睛微微睜大,他想起吳望儒交給他的那份宗卷,輕聲道:“原來是君大人……”
他看過那份宗卷,也跟吳望儒討論過此案,他跟吳望儒一樣隱隱覺得其中有諸多疑點,隻是宗卷當中記錄太少,如今將近二十年過去,過去的事情已經難以查證。
祁丹朱眼睫不可察地輕顫了一下,她轉頭看向君行之,“你……知道君大人?”
君行之微微頷首,“吳望儒大人曾跟我提起過君大人。”
祁丹朱垂眸,手指摩挲著茶盞的白瓷杯壁,輕輕‘嗯’了一聲。
吳望儒當年就是因為君鶴晏的事狠狠得罪了錦帝,沒想到這麼多年過去,他還是沒有放棄。
祁丹朱在心裡輕歎一聲,真不知道該說吳望儒執著,還是該說他傻,這世上像他那樣敢於逆流而行的人已經太少了。
君行之看著孟九思問:“匈奴應該不會毫無緣由地答應幫父皇,他們可是提出了什麼條件?”
匈奴可不是善人,不是好相與的主,錦帝如果想讓匈奴幫他,必然要付出了相應的代價。
孟九思輕輕點頭,“我當時也是聽父親醉酒後無意中提起此事,因為感興趣所以多問了幾句,並不知道其中細節。”
他微微頓了頓道:“我隻知道當年陛下的兩位義兄一直反對他的做法,所以他們都沒有跟陛下一起前去找匈奴談判,陛下最後是跟沈大人一起去的,他們最後答應匈奴……奪得天下後,會每年給匈奴一萬擔糧食。”
“一萬擔?”祁丹朱和君行之忍不住驚呼了一聲,心中訝然不已。
一萬擔糧食絕非小數,幾乎等同於大祁一年收到百姓進貢糧食的數量。
他們終於恍然大悟,徹底明白過來,難怪錦帝一直拖延送糧過來,根本是因為他手裡已經無糧。
錦帝之所以假裝不知道沂臨縣還有三萬災民,不是他故意為難他們,而是他手裡沒有糧食,大祁糧倉裡的糧食早就已經被他偷偷送去給了匈奴。
匈奴生活在大漠,那裡糧少,極為缺糧,他們每年四處爭搶,就是為了獲得肥沃的土地,錦帝當年有求於他們,他們難怪會提出這樣的要求。
令祁丹朱和君行之意想不到的是錦帝竟然就這樣答應了,他為了奪得天下,竟然將百姓辛辛苦苦種植的糧食就這樣送去給了匈奴。
他們兩個半天都沒說出話來。
孟九思沉思道:“我當初聽父親說完,曾經留意過,這些年來,從未有人聽說過朝廷會送糧給匈奴,所以我本來以為這件事陛下早就已經想辦法解決了,可現在看來,陛下很有可能一直偷偷將糧食送去給匈奴,隻是瞞過了眾人,所以才無人知道。”
如果錦帝不兌現承諾,匈奴根本不可能善罷甘休,一但引發戰亂,錦帝當年作出的承諾就會公布於世,百姓們如果得知此事,必然會引起軒然大波,所以錦帝無論如何也要將此事瞞下,一定會按照約定交出糧食。
如果是這樣,那麼所有的一切都有了解釋,錦帝得知沂臨縣的災情後,本來就拿不出那麼多糧食,所以他在知道李奎林將三萬災民隱瞞下來的事後,便順勢而為,隻假裝不知道實情。
他故意派君行之前來,把這個燙手山芋交給了君行之,他也是故意當著朝臣的麵,承諾兩個月後送來剩下的糧食。
他之所以承諾兩個月後,是因為現在正值豐收的季節,各地都在收糧上交朝廷,兩個月後糧倉就能再次蓄滿,那個時候他就可以有充足的糧食送來沂臨縣了。
如此一來,錦帝就可以神不知鬼不覺地將匈奴的事隱瞞下來。
君行之想到這些年來百姓辛辛苦苦種的糧食都進了匈奴的口,就忍不住眉心深蹙。
他抬頭問:“父皇當初承諾給匈奴送多少年糧食?難道要一直這樣送下去嗎?”
如果大祁的糧食年年都被錦帝偷偷送去給匈奴,那麼大祁的百姓該怎麼辦?如果再發生沂臨縣這種情況,難道依舊束手無策,隻能犧牲百姓嗎?
孟九思伸出兩根手指比了一下,開口道:“二十年,陛下答應匈奴給他們送二十年糧食,每年一萬擔,明年正好到期。”
君行之輕輕點頭,但依舊未感覺有絲毫輕鬆,隻覺得心裡沉甸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