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煬看到韓瀟去而複返,手裡又換了套淺顯的書,心裡好笑,嘴上卻嚴肅道:“自然,咱們以朋友相稱,自然無傳承關係。”
主要是古代的師徒猶如父母。
若學生闖禍,定然要連累師父的。
韓家一向避世,而紀煬明顯要走得更遠,以後無論好事壞事,都跟他家毫無關係。
韓瀟見紀煬理解,忍不住解釋道:“我家若不是如此作風,隻怕早就沒了。”
紀煬點頭:“如此行事,也是大智慧。”
兩人相視一笑,算是認下彼此這個朋友,不過韓瀟走的時候還道:“這書上有我啟蒙時的批注,若有不懂的儘管來問,”
說罷,韓瀟又覺得自己講錯話,沒想到紀煬還是不在意,甚至對他表示感謝。
韓瀟回到家中,隻能說一句話。
紀知縣,他果然沒看錯人!
就是個頂天立地的好人,也是好官。
至於買官?
這事一定另有隱情!
肯定有他們不知道的事,還是不要評價了!
紀煬知道韓家的為人,但這事早就是公開的秘密,他也不介意啊。
紀煬最近隻有一件事,那就是等著汴京那邊的好消息。
他們縣的茉莉香粉賣的怎麼樣了。
算著時間,該有消息傳過來才是。
茉莉香粉的消息沒傳過來,上集村葫蘆作坊倒是送來好消息。
之前紀煬說製作模具改變葫蘆形狀,這事一說,村裡種葫蘆的人家都開始打造模具,速度之快讓紀煬想說一句,找幾顆葫蘆試試就行。
誰讓上集村的人如此信賴紀煬。
而且揚州那邊對之前葫蘆器具的需求明顯降低。
這東西質量好,用的時間長了,頂多補補漆,這事當地也能做,自然不會二次購買。
看來質量太好也是個問題。
也就是現在運河還沒開通,等運河開了,就能把東西銷往承平國各地,也沒了訂單減少的風險。
更彆說現在都能改變葫蘆的形狀,以後做出來的器具更是多種多樣。
紀煬看著長方形,正方形的葫蘆,還有滕顯用這些形狀做出來的器皿,已經讚不絕口。
這東西絕對好賣!
但隻有滕顯一人會做還不行,最好讓加工葫蘆的百姓,儘量學會簡單的葫蘆加工。
之前的器皿好做,現在這些器皿不僅要做出形狀,更要有雕刻才行。
隨著大家對葫蘆的了解,產品也該升級了!
現在已經解決有沒有的問題,該把好不好提上日程。
慢慢發展下去,上集村絕對不是簡單種葫蘆就完事,以後說不定還會成為葫蘆之鄉。
教導工藝這事,滕顯並不拒絕,反正隻是簡單的雕刻,他在上集村住這麼久,衣食住行都有人負責,教幾個簡單的花樣還是可以的。
其實就算他沒教,這裡也有人在慢慢琢磨了。
有了紀煬的首肯,大家自然更加興致勃勃。
葫蘆作坊是這樣,以後的香粉作坊也是這樣,一步步的來,以後的香粉作坊恐怕會超過眾人的想象。
滕顯跟紀煬見麵的時候還隨口問了句。
他們之前不是送出去兩個葫蘆燈罩,怎麼一個回應都沒有?
漂亮精巧的燈罩,紀煬給了皇帝一個,順手送給林家一個。
好像確實都沒回音?
最近好像都在等消息中渡過了。
好在滕顯隻是隨口一問,他沒當回事,直接回上集村繼續做葫蘆,紀煬給了他一點啟發。
那葫蘆燈罩可以更有意思。
不過那會紀煬隻是隨口一提,滕顯準備做出來了再說。
他最近在扶江縣過得越來越順心,回上集村之前,甚至在縣城逛了逛街。
現在扶江縣縣城裡,新開了一家酒樓,菜色更好,房間更多,是淩家湖一家開的。
跟原來那家倒也沒什麼衝突,反而減輕壓力。
不然每次來人都說客滿,他們也很頭疼啊。
縣城還有一間雜貨鋪,之前兼職開門,現在他們家專門安排個人營業,生意更好了,自然要常常開門,貨物也比之前更全。
除此之外,還開了家布料鋪,早點鋪,更有一家點心鋪子準備開門,再有兩個鋪子在裝修,不知道準備開什麼店。
看起來以後他們想要日常東西,也不必去隔壁常華縣,扶江縣都有!
縣城的街道也在鋪路,看樣子直接鋪碎石跟石板,現在這裡都熱鬨起來,等到全都鋪好,估計大家沒事就會過來趕集吧?
滕顯逛了一圈,還發現在附近蓋房子的人家越來越多,估計很快能形成民居,這都是一個城市發展起來的征兆。
怪不得紀煬那麼忙,估計還要規劃這些房屋怎麼建造。
不僅如此,紀煬還請工匠再挖幾個化糞池跟垃圾池,城裡人一多,排水排汙都是問題。
現在不規劃好,以後再著手治理就難了。
他這邊忙到腳不沾地,常華縣碼頭迎來一個近六十的老者,他頭發花白,但精神不錯,衣服乾淨整潔,料子雖不錯,但不算奢華,看著應該是大家的掌櫃賬房一類人物。
他指揮人抬起箱子,在碼頭雇了兩輛車,竟然沒歇歇腳,直接帶著下麵人往扶江縣方向走。
從常華縣到扶江縣的官道,還有人在聊這官道怎麼修成的。
全靠他們知縣大人舌燦蓮花,更依賴他的本事。
老者聽此,笑著讓說話的人一起坐上牛車:“我也是去扶江縣的,正好順路,就一起坐車吧。”
說話的人見他家車子確實寬鬆,抱抱拳坐下:“其實我並非扶江縣的人,而是常華縣的菜販,我家娘子才是扶江縣的人。這次過去是看看他們菜長得怎麼樣,我好預定啊。”
這人要是來到紀煬麵前,紀煬也是認識的,他名叫裘冬欣,當初扶江縣還沒種出優質白菜的時候,他看在娘子的麵子上,辛苦一趟跑來收菜。
之後紀煬來了,他們這所有糧食都變得優質,裘冬欣更願意過來收購。
誰讓扶江縣的菜最好賣,價格最高。
他之前是看在娘子的麵子,現在則變成有他家娘子,他才能收到那邊的菜!
扶江縣每季的菜還沒種出,都有多少菜販子等著買。
特彆扶江縣跟潞州城的路修好,潞州的菜販酒樓還直接找過去,他這生意全靠娘子才行!
當然,也靠扶江縣知道,他一口一個知縣大人,不知道的還以為他才是紀煬治下百姓。
說了這麼多,裘冬欣不好意思道:“我這人話多,實在不好意思,沒煩到您吧?”
老者雖嚴肅,此時眼神卻帶了笑意:“不妨事,我愛聽這些,還有嗎?”
旁邊有個小廝不敢置信地嘟囔句:“這是咱家少爺嗎?不會是同名同姓的人吧?”
這聲音雖低,但被耳聰目明的菜販裘冬欣聽個清楚。
裘冬欣又想到常華縣的傳言,再看看這家仆人的衣裳都格外好,難道說?傳言是真的?
老者看了小廝一眼,見他縮了縮脖子,又見還有外人,還是沒說什麼。
裘冬欣倒是閉嘴了。
若真的是伯爵家,那他現在都開始坐立難安。
想到之前跟紀知縣說話,知縣大人和顏悅色的,絲毫大官貴族的傲慢。
他怎麼都覺得不好意思啊。
好在這段路並不長,裘冬欣趕緊致謝離開,去他老丈人馬家問問情況。
老者,也就是王伯等人則直接去縣城衙門。
進到縣城的時候,各處要麼在做葫蘆器皿,要麼在討論香粉作坊,還有說化肥怎麼用既省東西效果又好的。
而衙門門前也十分熱鬨,好像根本不怕衙門,路過的時候,還會跟門口路過的捕快打招呼。
百姓們,竟然不怕捕快?
還不怕衙門?
這地方也沒有汴京說的那麼窮,那麼人少?
王伯整理了衣衫,這才想從側門叩門,但門口的副捕頭衛藍早看到他們了,上前便道:“你們何許人也,不像扶江縣人,來這裡做買賣嗎?”
衛藍隻是例行查問,扶江縣遇到生麵孔都是要問的。
王伯拱手,略略激動道:“不是來做買賣的,是送到汴京的茉莉香粉,汴京那邊已經賣完,特意帶著銀錢來複命。”
王伯思索再三,反正都是要派人送銀子過來,他乾脆帶著銀票,再帶著給少爺的物件出發。
路過潞州的時候,還特意把銀票換成現銀,就是怕少爺用著不方便。
此時要見到少爺,竟有些近鄉情怯之感。
衛藍聽到茉莉香粉這四個字,瞬間笑了:“當真?我們知縣大人今日還念叨呢,竟然已經賣完了?”
“快快請進,我們知縣大人聽到這個消息一定很高興。”
衛藍也吩咐身邊的人:“快,尋茉莉作坊的玉娘子,水娘子兩人,大人定然要見她們的。”
王伯看著衙門的人行事有度,做事也有禮,可見上司管得極好。
而這個上司就是他們少爺,這讓王伯如何不激動。
可想到之前少爺的態度,王伯還是道:“煩請官爺告知知縣的時候,就說送東西的是他的家仆王伯。”
之前規勸少爺,惹怒了他,若少爺還沒消氣,不願見也沒什麼。
現在看到扶江縣模樣,聽著周圍人都在少爺,他也算心滿意足了。
扶江縣,被少爺治理的真的很好,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