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第 116 章(1 / 2)

小知縣 桃花白茶 26864 字 10個月前

信心歸信心,沒離開灌江府之前,肯定還要認真辦差,給當地百姓留個好底子才是真的。

昌盛三十八年,紀煬剛拿下灌江府,接下來的一年裡,他都在懲治惡徒,恢複民生,重分土地,保證大家吃喝。

三十九年,帶著大家發家致富,正式開始修邊關城牆,內裡還在改善生活。

如今昌盛四十年,自然到了發展基礎教育的時候。

也是去年年底考核時候,給各個知縣發的任務。

婦女有婦女識字班,男子有男子的學堂,老人有另外的幫扶。

小孩更不用說,從一開始,紀煬就鼓勵下麵縣學多招收學生,先彆管學習的質量,把識字率提上去那就行。

發展到今年,下麵小吏們已經組織起農閒時候,休息的時候學習。

田間地頭,有土地有樹枝的地方都可以教學。

這種學習氛圍是前所未有的。

可能很多人並不明白讓他們這些農夫們識字的意義,但紀煬紀大人說的話,他們肯定聽。

再說,多學點字,好像確實有便利。

昌盛四十年的年初開始一層層普及,等到夏收秋收,各處去交田稅的時候,不少百姓忽然發現,他們好像可以看懂契約上的字,更會寫自己的名字。

這下做事更方便了?

更重要的是,有些黑心的商販想蒙騙他們簽假契約,眾人湊在一起合計合計,也能分辨出哪些有點問題。

因為當地府衙派下來的小吏都說過,什麼樣的契約有問題,什麼樣的買賣不對勁。

以前學的時候沒發現,等遇到事的時候,直接讓那些外地流竄來的奸商不敢置信。

他們怎麼都認識字?還能發現破綻?

明明在其他地方行騙的時候,很容易得手啊。

等這些奸商再被扭送到官府的時候,等著他們的隻有鐵窗淚了。

這些都是學習帶來的好處,這些好處還會受益終生。

與此同時,林婉芸的女醫館第一批學生也已經畢業,雖說隻學了一年的時間,遠遠還不夠,但普通的病症,她們早在義診的時候遇到過很多次。

再說如果再複雜的病症,可以來灌江城來治,她們隻要看普通病症就好,等回去以後也不會放棄繼續學習。

這也是沒辦法的辦法,她們能抽出一年時間來學習,已經是家裡給了支持,放在以前,那都出不來的。

畢竟家裡還有很多活要乾。

雖說一年時間很短,可能學多少是多少。

不過如今的女醫館來的學生不少,還有些是家中十一二的小姑娘,科舉類的讀書對她們來說用處確實不大,識字之後就可以送過來學醫。

源源不斷的新生力量,也表明灌江府以後的大夫會越來越多,再加上本地的藥草種植。

生病這種事,大部分百姓也可以去治療了,不用再硬扛著。

處理完這些差事,紀煬跟林婉芸又要出發去古博城。

這幾年裡,幾乎每一年至少去一次古博城。

原因眾人都知道。

城牆,這也是紀煬做過那麼多建築項目裡最大,耗時最久,動用人數最多,也最費錢的一個。

運河?運河不算。

那會用化肥方子跟糧食增產換的,建造用人用錢,都不用他管。

但古博城的城牆卻是他一點點看著建成的。

從籌備,找人,撥款,跟紀煬關係甚大。

再說,這關乎承平國的安危,更關乎當地百姓的安全,肯定十分重視。

紀煬跟林婉芸帶著小雲中小白鶴一起過去。

剛出太新縣,就能感受到這裡的不同。

以前出了太新縣,那就是關外,現在再往西走,也是他們的地方,兩邊已經修好城牆,雖說這麼遠的距離,隻能看到綿延的影子,但隻要看過去,就是心安的感覺。

這些城牆足以幫他們抵擋更遠處的敵人。

而中間這塊地,則成為屯兵的地方,已經有不少兵士在陸陸續續開荒,以後就是當地兵士的屯田。

這地方甚大,紀煬他們並未碰到多少人,可想而知,以後這裡要是建設起來,能屯多少能種田的兵士。

這便是承平國固若金湯的保證。

一路往西走,還是熟悉的古博城,如今的古博城內外,都已經修繕過。

古老的城池還是那樣令人生畏,新修補的地方又帶來新的生機。

兩種結合起來,讓人不由得感到莫名的安心。

等進到古博城裡,這裡的建設已經基本完工,隻等著最後收尾,已經有重刑犯陸陸續續送回潞州跟涼西州。

沒死的人也基本上奄奄一息,服完勞役的犯人,有些想留在古博城,反正他們也回不來家了。

紀煬還在裡麵看到當初太新縣劉地的兩個孫兒,他們兩個看起來飽經風霜,但好歹命是留下了。

他們的祖父通敵賣國,若不是最後答應過劉金牙,這兩個也早不在了。

看樣子他們準備在古博城生活下去,紀煬自然不會反對。

這也算他們最終的結局吧。

接下來大半個月裡,紀煬跟工部官員,韓瀟,吳將軍,一起走過所有城牆。

跟紀煬當初要求的一樣,城牆既高聳又結實,高有三十尺,差不多十米。

這在古代已經較為高聳的建築。

如果再往上建,可能材料承受不住,直接倒塌。

這用巨石,水泥,糯米水雞蛋清製成的城牆,已經足夠厲害。

若不是有紀煬這個賺錢小能手在,整個灌江府咬牙交五成田稅也建不起這樣的城牆。

如今的城牆巍峨,已經能夠抵禦更多敵人,足以稱為雄關。

成為雄關的古博城關口,現在已經今非昔比。

全部巡查結束,時間也到了九月份。

紀煬徹底放下心,有這座雄關在,承平國西北的安穩便會有保障。

但看他的模樣,韓瀟等人心下明白。

這也是他在灌江府做的最後一件事了吧?

等到隻有紀煬林婉芸,韓瀟,吳將軍的時候。

皇上之前寄來的文書內容才大概說明。

吳將軍忍不住道:“換了其他人得到陛下暗示,肯定早就開始準備,也就你穩得住了。”

“都在說,你下個任期可能還會留在灌江府,都因為你沒有反應啊。”

讓知府這樣的官員調離,肯定會提前說一聲,一般來說都會走漏點風聲。

隻有紀煬這邊,瞞得嚴嚴實實,根本沒發現一點問題。

這既說明紀煬本身性格,又說明他身邊所有人都十分可靠,想從身邊人打聽來消息,隻怕比登天還難。

自然有衛藍這個護衛“大隊長”的功勞。

韓瀟早就猜到,否則不會提前交接好,但對紀煬的態度也是讚歎的。

看看自己,他就瞞不住,早就走漏風聲了。

紀煬笑道:“說是今年走,其實也還早,至少要等到明年交接的官員過來。最早也要等到明年三月份離開。”

這可不是當初在潞州,說調走就調走了,還提前調走。

畢竟是知府,許多處理的事情極多。

吳將軍忍不住道:“你們兩人都要離開,我難得跟文官相處得好。”

一個紀煬,一個喪喪的韓瀟。

也就看得上他們兩個。

韓瀟立刻搖頭:“在這三年時間,也是因為這裡為韓家祖籍之地,算是無愧於心。”

“再加上紀煬要走,我肯定不會留在這。”

誰知道下個官員是誰?

他已經想好了,肯定是會回潞州扶江縣的,倒是韓大夫,應該會留在女醫館,替紀煬娘子多照看兩年。

紀煬娘子已經寫信請其他大夫過來教學,都是提前有準備的。

韓瀟去意已決,紀煬自然不會強行扣下。

而且能幫他做這麼多年的事,紀煬已經十分感激,不管以後韓家如何,他都記掛這份恩情。

這些私底下的事聊完,就見工部眾人個個呼呼大睡,他們出來兩年多的時間,終於把這項偉大的工程完工,可不要呼呼大睡嗎。

紀煬跟林婉芸隻好又等了等他們,到時候跟工部眾人一起回灌江城,肯定會厚待這些辛苦的官員。

在等他們休息的時候,韓瀟已經把剩下的尾巴給安置好,該給工錢的給工錢,該遣回到潞州涼西州的回那邊,安家落戶的也給安排好。

關外的人遠遠看著,隻覺得前幾年還空虛的承平國,突然變得堅不可摧起來。

在高聳的城牆下,沒幾個部落進來會有其他想法。

紀煬站在新城牆上,心裡無比安定。

眼看收尾工作結束,工部眾人也收拾行囊,跟著紀大人一起回灌江城。

彆看這一趟辛苦,但隻用忙自己的事就行,隻要是為城牆好,他們灌江府的人都會想辦法解決困難。

更彆說還在實踐當中,得出這麼好的水泥方子,回到汴京後,一定是要給陛下看的。

當然,他們自然不會攬功,這都是紀大人的功勞!

都是紀大人的好主意!

但收拾著收拾著,林婉芸率先發現不對勁,她在灌江府多地義診,去過的地方不少,見過的人也多,所以無形間聽了不少什麼順口溜。

其中有一句,說的就是如今天空的情形。

古博城上空看著陰沉沉的,灰蒙蒙的天籠罩在上空。

如今九月,不像是要下雨,倒像是,要下雪?

紀煬跟韓瀟也發現不對。

紀煬是憑借近些年的經驗,韓瀟則更為熟悉,他畢竟從小在灌江府一帶長大,今日這灰蒙蒙的天,確實不多見。

一到這時候,便是要下雪。

還是鵝毛大雪。

韓瀟臉色凝重,如今九月份,就要下大雪?

以前不是沒有這種情況,如果這麼早的月份下雪,那就說明,有雪災。

紀煬幾乎同時想到這件事,立刻道:“天生異象,是嗎?”

韓瀟點頭:“你在這也有幾年,往年到十一月份才開始下雪。”

古代的西北比紀煬那個時空西北要暖和些,冬日一般在十一月份下雪。

可今年,竟然整整提前兩個月?

如果從現在就開始下雪,那等到十一月份呢?

“五六年前,涼西州那場大雪,是不是也提前了?”紀煬立刻道,那場影響了許多的地方雪災,造成太多人死亡,太多百姓流離失所。

當時韓瀟自然還在灌江府,點頭道:“對,有雪災那年,也是提前了。”

“天氣比往年都要冷,雪也來得快。”

林婉芸開口道:“我知道那次,汴京也得了消息,死傷不少人,還導致很多百姓遷徙他處。涼西州至少恢複了三年時間,才回到原來的人口。”

那場兵亂加雪災,實在改變太多人的命運。

而現在又有大雪出現的征兆。

一般來說,這種災難都會有些預兆,長的幾個月,短的幾天甚至幾個時辰。

不說紀煬他們幾個發現,原本已經回了營地的吳將軍也派人傳消息,說很快應該會下雪。

普通人可能沒那樣敏銳,但他們都是灌江府最頂尖的幾個人,自然察覺出不同。

紀煬當機立斷:“立刻回灌江城。”

“問吳將軍借些人手,現在就給各個地方傳信,預防雪災。”

不管他們判斷是否正確,做好預防措施總是沒錯。

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如果證明隻是虛驚一場,那就當演習了,若真遇上事,則可以挽救許多人的生命。

工部等人聽了這個消息,自然趕緊跟上。

幾乎在紀煬他們離開的後腳,韓瀟已經吩咐古博城提前準備應對災害。

那一年的隔壁涼西州雪災,死傷人無數,當地豪強趁機掠奪土地,逼得人背井離鄉,加上灌江府兵禍,實在禍害太多人。

紀煬當時在潞州扶江縣接收災民的時候,多少人餓的瘦骨嶙峋,更是不知有多少老人小孩死在路上。

雖說時間已經過去五六年,但對紀煬的印象十分深刻。

所以他半點沒有鬆懈,剛回灌江城,見著天上果然飄起雪花,雖然如今隻有一點點,落在地上甚至直接化了,紀煬還是道:“我負責食物跟維護穩定,芸娘你負責提前準備凍傷凍冰的治療方法。”

“有備無患,最好是沒有真的成災。”

如果隻是下大雪,那還好說,灌江府那年不下雪就奇怪了。

但如果是成了自然災害,他們提前準備的就會有效果。

紀煬讓下麵各縣各村提前為低溫災害,雪災儲備物資,趁著現在立刻檢修房屋,還要準備好安置人群的地方等等。

這些原本等到十二月再說也不遲,今年九月中旬,命令已經傳達下去。

不少人都奇怪,這也太早了吧。

往年這會還在地裡種菜呢。

雖說如今下了雪,但這點雪算什麼?

隻有一些有經驗的農人才看著天,如果一開始下的便是大雪,那雪很快就會停,若由小雪轉大雪,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好在這命令雖突兀,可紀煬的話,下麵都很聽。

各個地方立刻開始提前儲備物資,提前走訪各個村裡房屋最破的人戶,全力幫他們修補房屋,再跟當地宗祠廟宇提前商議,如果有災情,可以立刻把房屋有問題的百姓轉移進去。

各地糧倉也開始儲備蘿卜白菜。

這些都是最基本的,紀煬明白,如果一旦真的出現低溫災害,雪災這種情況。

所有自然災害帶來的問題,那都是有連鎖反應。

就像地震一樣,帶來的還有房屋倒塌,火災,飲用水汙染等等問題。

雪災低溫帶來的,則是今年農作物凍死,冰雹砸穿房屋,低溫帶來燃料短缺,木炭煤炭價格暴漲,因為買不到食物跟炭火,吃不到水引起騷動等等。

如果再有病邪入體,更是難纏。

情況再壞點,如果死傷的人過多,後續屍體的處理,傷口的感染惡化。

全都是要提前預防的。

一場低溫雪災很可能讓原本就剛剛脫貧的人戶為了買炭火買吃食,變得一貧如洗。

像當初逃荒到潞州的涼西州百姓一樣,要麼賣兒賣女,要麼賣掉田產地產。

直白點說。

一夜回到解放前。

這絕對不是紀煬想看到的。

好在消息送出去之後,在九月二十五左右,下了三天的小雪漸漸停了。

還有人說,一向算無遺策的紀大人也有失手的時候,這次太過小題大做。

就算擔心雪災,也不該在九月份擔心。

可惜了,這隻是少數人的想法。

更多百姓則感受到紀大人的關心。

再說了!

提前購置的炭火食物,就當為過年做準備了!反正過年也要用啊,就當提前多買了。

一些想攪混水的人一時啞言,真的很想問一問,你們真的就那麼相信紀煬?

他說什麼你們就信什麼?

憑什麼啊?

憑借的,當然是紀大人對他們好,對他們真心好。

在灌江城的紀煬跟林婉芸並未鬆懈,還是按照提前計劃好的,購置不少傷寒藥在庫房當中。

更準備不少羊毛製品。

可惜如今沒有棉花,有棉花的話,也不用這麼憂心治下百姓會凍著。

那個叫卡裡的外鄉人也是。

千裡迢迢過來,竟然什麼好東西也沒帶。

紀煬自己都覺得好笑,他這無故遷怒人家乾什麼。

不過卡裡來了這裡也有大半年時間,如今溝通已經很順暢,隻是自己沒時間找他聊。

隻能等這次危機過去再說了。

紀煬做這些的同時,自然也跟隔壁涼西州知州通了消息。

如今的涼西州知州,是因為前任沒有處理好雪災,又查出當地官商勾結,貪汙受賄,所以才換了現在這位。

所以涼西州知州雖然沒有紀煬他們準備那樣充分,但還是也調配了物資在可能受災的幾個鎮子裡,提前填滿糧倉,如果有問題,直接開倉賑災。

九月二十八,原本的小雪不僅停了,天上還出了大太陽。

就在紀煬以為自己真的小題大做的時候,剛進入十月,天空陰沉沉的,又開始下小雪,當天中午便轉為中雪。

等到晚上,地上已經一層雪霜。

最擔心的事果然來了。

十月便開始正式下雪,今年的情況,隻怕不容樂觀。

原本等到十一月左右,就要開始種冬麥,不知道這情形還能不能種。

雪越下越大,一連下了七天。

十月份,就有這樣的大雪,紀煬讓各地知縣提前過來進行今年的考核,趁著道路還能走,更要提前預備。

這次說是考核,其實各處都在為可能會有的雪災低溫災害做準備。

紀煬第一時間將這裡的情況報給汴京那邊。

他肯定不會強撐著,既然提前做了準備,但要求援的時候,他肯定會求援。

接著又命灌江府各地學校暫時停課,讓各個縣的房屋及時清雪,以免房屋被壓塌,一係列的事情做下來,天氣竟然還在越來越寒冷。

大雪斷斷續續一直在下,韓瀟那邊也來消息,說這次的雪隻怕比五六年前的還要大,氣候也要更冷。

紀煬看著凍得瑟瑟發抖的平安,見他臉頰有些紅,開口道:“是不是發燒了?”

平安一直跟著紀煬,早上晨練也是在的,按理說身體很好,衣物也是不缺的。

但這會看著好像還是受了風寒。

紀煬不敢遲疑,請芸娘過來給平安醫治,讓他先安心休息。

保暖跟身體都還不錯的平安都病倒了,可見最近天氣有多冷。

好在不太嚴重,吃些藥就能好。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