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第 133 章(2 / 2)

小知縣 桃花白茶 17353 字 10個月前

“好,有你輔佐,我也就放心了。”皇上說著,又感覺一陣疲憊,“好好準備考試,以後,大好前途。”

紀煬緩緩退下,正好碰到跟金家長子一起來勤政殿的太子。

徐九祥看到紀煬,自然高興,聽聞父皇有些困倦,徐九祥乾脆道:“要不我們去園子轉轉?”

太子都這麼說了,紀煬跟金家長子自然陪同。

皇上皇後雖然並不鋪張,但皇宮的院子自然不同。

十月份,已經有早梅開放。

徐九祥是個隨和的太子,紀煬也好相處,金家長子更是圓滑。

等紀煬再出宮,他先見了皇上,又跟太子相談甚歡的消息便傳遍汴京各家。

隻能說羨慕不來,誰有紀煬這樣的本事,那皇上跟太子也會格外欣賞。

接下來的日子,紀煬一邊當著汴京府尹,一邊溫書備考。

之前韓瀟來給紀煬惡補知識的時候,還會偷偷摸摸來,現在已經光明正大前來。

問就是他們兩個都要考核,自然一起背書。

但誰都知道,以兩人的水平,已經不是能不能考過的問題,而是考到什麼成績的問題。

雖說這次臨時的考核不會給出成績,更不會有名次,可他們的試卷必然也會分發下去,供天下人傳看。

更會刊登到汴京兩份報紙上。

到時候會傳到全國各地。

兩人到底什麼水平,特彆是紀煬到底什麼水平,大家就能一探究竟。

隻要紀煬的水平夠格。

他想插手國子監改革的事,便會無人再多嘴多舌。

這件事上,他本就占據上風,如今還需要一錘定音的成績,讓這件事板上釘釘。

紀煬雖然早知道有這麼一天,可突然複習這種事,還是很無奈。

汴京其他人更是如此。

越複習下去,越對國子監那群人有怨念。

好好的,你們一定要惹事是吧。

不說那些貧家學生,就說各地官學的夫子,給他們提高待遇有那麼難?

又不讓國子監出錢,隻是各地的學田分一些出來而已。

各地官學經曆這事之後,自然對紀煬有了好感,之前那麼多抹黑他的話,也比不上紀煬為他們爭取待遇來的好。

至於國子監內的競爭,他們自然而然站在韓家跟紀煬娘子林婉芸這邊。

現在都盼著紀煬能考出個好成績。

好讓這件事儘快落實,等到明年,明年各地官學開學,就能多收有才學有天賦的貧家子弟,還能提高各地夫子待遇。

十二月十五。

都在等著這個日子!

隨著時間一點點過去,太子派出去的官員們已經到了承平國各地,陸陸續續統計名單,準備科考。

考試的題目一共一百道,全都放在竹簡裡麵,竹簡一經破壞便會作廢無用。

到考試的當天抽取十道出來,立刻考試。

所以全國各地的考題基本都不一樣。

防止了作弊的可能。

被太子親自點名下去的官員,正想借著這件事在太子麵前露臉,也會竭儘全力辦好,更會暗地裡整理各地的情況,好報告給太子殿下。

各地的官員全都叫苦不迭。

國子監!

你們自己惹得禍事,連累我們快過年的時候迎來欽差。

想收拾紀煬你自己來啊。

連累我們乾什麼。

隨著科考越來越近,對國子監,以及文家為首世家不滿聲音越來越多。

特殊的考生們不滿,當初給你們的銀子都白用了嗎。

各地官員不滿,誰想平白找來汴京來的欽差。

持續放血的家族不滿,讓利給百姓已經有半年時間,你們那些事到底做好了沒。

但如今已經僵持在這,文家跟國子監更是被紀煬架起來,進退兩難。

本該是紀煬麵對的難題,如今變得他們滿頭包。

而削弱他們的實力,又是皇上想看到的。

皇上不需要龐大的世家來拖他兒子的後腿,紀煬這麼做,很合他心意。

既能讓世家放血,還能讓百姓安穩。

是求之不得的局麵。

皇上都不會讓他們輕易停手。

文學士反應過來,才意識到自己已經把文家處在什麼樣的境地。

他一直以來,既不跟宗室為伍,也不跟林家摻和。

隻要做好自己分內的事就行,皇上的命令當然聽,卻不會像林家那樣熱衷。

他以為自己把兩者的平衡把握得很好。

可突然來了個打破僵局的紀煬。

借著園子的事收拾了宗室,又因為宗室的蠻橫徹底被打壓。

林家此時還不冒頭,他們就像現在太子身邊的金家。

但林家又確確實實是紀煬的靠山。

所以無形之中,他這個不依靠皇上的文家,成了孤島。

他帶領著其他高傲的世家,依舊看不清形勢,接著國子監的手來跟紀煬抗衡。

原本以為隻是個紀煬,縱然他再聰明,根基卻淺。

誰想到他依靠極淺的根基,另辟蹊徑讓文家陷入他所設的泥潭當中。

現在想來,韓家七月到汴京時,為的就是給紀煬洗刷名聲。

可他任由文家一眾世家高調行事,又把不願意做官的韓家安排到國子監。

那時候的紀煬看似被打壓,其實暗地裡已經在反攻。

直到十月十五朝會。

紀煬亮出他早就磨好的武器,再利用對在場所有人心思的拿捏。

成功將世家,國子監全都埋在泥潭裡。

前有無數聲音怨聲載道,後有給百姓讓利持續放血。

紀煬輕輕巧巧,讓世家陷入沼澤。

很明顯,他沒覺得這損傷到世家的根基,可前麵提起的改革國子監,自然是一把利刃。

他在黨爭。

他同時也在做事。

並沒有把時間浪費到朝堂漫長無休止的爭鬥當中。

文學士終於想明白那個答案。

為什麼紀煬的想法那樣出格,皇上還能容忍。

因為紀煬的目的也是讓天下太平安穩。

巧了。

徐家人,也想讓徐家江山太平安穩。

而紀煬又不是個冒進的人,他不會造反,更對上麵的那個位置沒想法。

所以紀煬太好用了。

好用到林大學士直接隱身,把明裡暗裡的林家人脈都用在紀煬身上,甚至不用討功。

好到連林啟都甘願在紀煬手下做事。

好在他想明白了。

此時斷臂求生,尚且不晚。

可自己跟國子監,總要送出去一個。

這才能讓一部分血肉補充給徐家江山。

文學士想到自己在嵩山書院當了兩年夫子的四兒子,他跟紀煬關係還算不錯。

“給四哥兒寫信,讓過年回家一趟。”

“對了,給嵩山書院院長寫封信。”

“明年開始,天下貧寒子弟,隻要經過考核,嵩山書院免費讀書,更免食宿。”

“周圍學田儘數減租,院內夫子每人可多十畝田地收成。”

夫子們自然是不用種田的,多的十畝收成都是折成銀子口糧給到他們。

嵩山書院在承平國算是私人書院。

但卻是天下極有名的私人書院,有他們做表率,相信各地紛紛都會做出響應。

文學士明白。

他這是在求饒,是在服軟。

人生在世的,誰還能不服軟呢。

趁著紀煬成績出來之前,和和氣氣的不好嗎。

再說了,就算投誠,也要選好時機,反正他要趕在國子監想明白之前,把這份利益送上去。

若真傻傻等到紀煬震驚世人的成績出來再做打算。

那就晚了。

紀煬收到嵩山書院的消息,又收到彆彆扭扭文家四哥的消息,他本在嵩山書院讀書,考中進士之後,又回去當了夫子。

現在寫信給紀煬,說是問候,但誰能看不出來,這是文家的示好。

想到文家四哥,自然想到當年的事。

文學士還真是老狐狸,讓文家四哥寫信,加上嵩山書院的投誠,自己的態度還真要好點?

信件回複之後,紀煬繼續拿起書卷。

不要打擾備考的人。

備考真的很辛苦。

皇上跟太子也是,就不能讓他這府尹官職先拿下,然後專心備考嗎!

同樣看到文家表態的國子監祭酒繼續要捏碎核桃。

文家從一開始便藏在後麵。

現在事情出來,他又先跳反。

豈不是顯得國子監像是硬要跟太子跟紀煬作對?

國子監主簿同樣意識到問題,立刻道:“那我們怎麼辦?我們也要這麼做嗎?”

祭酒皺眉:“已經晚了。”

“現在隻剩我們這一支撐著,若直接認輸,那這台戲還怎麼唱。”

沒有對手的戲台便會沒意思。

沒有對手讓太子,讓紀煬揚名,皇上都不準。

現在已經不是他們能不能投誠的事了,是要想辦法跟對方一起把大戲唱好。

這會退出,更加沒有顏麵。

接下來要做的,不是怎麼贏,而是想辦法讓對麵贏得體麵,他們這邊還能保全自身。

誰能想到,這場大戲會以這種方式落幕。

國子監祭酒深吸口氣,他到底還是老了,連投誠都比不得文家快。

抱著這樣的想法。

十二月十五,紀煬,韓瀟等三十多名汴京考生,在早就準備好的科考場裡,見到林大學士,依舊“中立”的文學士,“演反派”的國子監祭酒。

皇上不會來考場,有這幾位坐鎮,已經比普通科考還要重視了。

這三位都有一個想法,那就是讓紀煬名聲大噪,讓太子所辦的頭一件差事十全十美。

可三人角色不同,說的話自然也不同。

紀煬忍不住想笑。

這裡不比唱大戲熱鬨?

不管怎麼樣,他就勉強收下這份榮譽,當個聲名大噪紀煬吧?

至於身邊除韓瀟之外的考生,快點考吧!考完就知道我們該不該入獄了!

為了不坐牢而學習,他們真的很努力!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