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第 149 章(2 / 2)

小知縣 桃花白茶 17404 字 10個月前

大學士啊!

誰不想當!

他們背後的劉家,王家,對皇上更加忠心。

朝中用新鮮血液替換不少老臣。

替換的原因滿朝皆知,這是一場不見血的新舊權力交替。

更證明如今的皇帝,在執政兩年半後,徹底掌握政權。

朝中不少人算著,心裡暗暗吃驚。

兩年半的時間,已經很不錯了。

而促進這些事的紀煬,從六月底進京之後,便在家裡養傷,風裡雨裡血裡都不見他,卻又暗暗傳著他的名聲。

紀煬養傷是真,避風頭也是真。

他手臂上長長的刀疤還未完全愈合,隔幾日就要換藥,趁著這個機會,乾脆在家休息。

井旭看著,忍不住道:“這要是砍在你身上,隻怕命都要丟半條。”

“所以我擋了下啊。”紀煬不在意,“朝中已經平穩?”

“平穩。”井旭歎氣,“隻是沒想到,平日看著和善的人,背地裡的手段會那樣狠辣。”

說著,紀煬也看看井旭。

井旭立刻道:“我家可是自查許久,底下人雖有怨言,但看著良種的份上,自然鬨不起來。”

紀煬身邊的人知道他的脾氣,若真有太大問題,他可就不帶你玩了。

眾人計算得失,身邊的自查可從未停止。

紀煬笑笑:“對你們,肯定放心。”

“不過田地這事,到底不是一時的事,並非一勞永逸,自家多注意。”

“肯定。”

如今全國田地都已經清查結束。

泰安二年開始查,清查前七億多土地。

一年過去,連帶新開耕的,跟被清查出的土地總數,一共是十億一千二百萬多。

跟當初林啟,葉錫元預估的差不多。

想想,以前是七億土地交稅,現在是十億。

再加上糧食增產,便是減了一成田稅,那能得到的總田稅也比往年要多上很多。

現在八月份,上半年的良種稻子收獲,新一茬的已經種下。

可以說,經過這幾年的推廣,再加上減田稅的誘惑,全國大半地方已經種植高產稻,更因為全國各地農務司因地製宜的培育,估計這幾年的糧食產量肯定大幅提升。

對百姓來說,糧食多了,稅少了。

對朝廷來說,農稅減少,田地卻多了,總量也在提升。

清理全國上下的蛀蟲,讓舉國風氣一清。

皇上更是看出那群人吃掉國家多少東西,心裡自然偏向幫他富民強國的紀煬。

到現在,紀煬他們忙了幾年的差事,算是塵埃落定。

不過也跟他說的一樣。

田地這事,必須時時清查,不是一勞永逸的事。

但這就跟隱士大家說的,至少幫承平國續命了。

皇上現在年富力強,紀煬等人也還年輕,時間還長。

整個八月過去,紀煬這個休息近兩個月的人終於上朝。

他這一到朝堂,發現好多人都不認識。

不過沒關係,彆人認識他就行!

這可是紀煬,紀學士!

讓糧食產量大幅提升的紀煬!

還有他娘子,在汴京城內開堂坐診,更能做好肺病!

一個懸壺,一個濟世,厲害啊。

紀煬已經懶得聽這些誇獎。

跟之前說的一樣,如今天時地利人和,不搞點新東西,豈不是對不起他們。

經過這次旱災,再經過他們實地勘察。

有水利建設的地方,旱情能大大延緩。

至少能渡過前幾個月,人跟莊稼,至少不會立刻乾枯。

接下來全國興修水利勢在必行。

而提到的邊關各地官道,也要加緊進行。

隻有官道暢通,驛館開設,才有利朝廷掌握天下局勢。

今年國庫雖不充盈,因著旱災的緣故,從各地調了不少米糧。

但朝中驚喜發現,雖說中原旱情,很多地方沒有收獲,可其他地方有糧啊,良種的作用更加凸顯出來。

若放在之前,估計全國上下都要緊巴巴,今年竟然還行?

這大概也是幅員遼闊的好處。

他們有回轉的餘地,更有周旋的空間。

各方幫著救濟,很快就能讓災民恢複正常生活,再加上皇上下令中原今年免田稅,更讓百姓鬆一大口氣。

此次災情雖嚴重,但施救得當,後續處理也好,各地糧倉也充足,最後呈上來的結果不算難看。

各處的情況上報。

更證明紀煬冒死做的一件件事,都是有緣故的。

就連彆人不理解的遷徙,如今都多了幾分理解。

水利,良種,道路,在紀煬的主持下有條不紊進行。

全國上下都因為這事開始活動起來。

益寧府那邊更為誇張,他們竟然直接雇了關外的百姓給他們修道路。

本地百姓如今忙著開荒種田育良種,再加上皇上主張輕徭役,所以都不願意過去。

益寧府指揮使乾脆出了個損招,雇關外人來做。

隻是沒想到,那些苦慣了的關外人竟然覺得這是好活計,被關內人嫌棄的事情,他們竟然爭著搶著要來。

幾個國家之間竟然打起來,都要送人過來掙錢。

紀煬看到這份公文的時候,一時語塞,也行。

勞動力在哪都是珍貴的。

他其實不太介意。

不過益寧府那邊如此積極,自然那還是衝著火炮來的。

西南邊的益寧府跟東南海邊的房樺府回自己地方之後,自然讓手下研製這些東西。

粗製的還行,像朝廷那樣精細的火炮,他們怎麼也做不出來。

再說,就算能做出來,這些人肯定偷偷跑到汴京獻好,誰會真的給邊關指揮使們做。

他們可不想造反。

如今的承平國,國泰民安,皇上好,臣子也好。

誰閒得沒事乾這事。

如果去汴京獻好,那能做大官!

皇上是優待匠人跟農人的。

還有個修石橋的,好像叫什麼嵇巡的,更是被皇上任命,到各處修橋梁,誰不敬著!

人心,可是在汴京那邊的。

那兩位精明人見此,自然利落放棄,開始頻頻向汴京示好。

識時務者為俊傑!

不過益寧府想要的火炮是沒有的,製火炮的工部官員帶著東西直接奔向海邊的房樺府。

那邊才是需要火炮的地方。

想要讓當地漁民能安心捕魚,不受外來倭寇侵擾,海上的力量必須發展。

紀煬對這點當然有私心。

有些苦難,真的不想經曆第二次了。

而益寧府這般示好,自然不會冷落他們。

在跟皇上商議後,益寧府開放關市的事,便已經敲定。

益寧府那邊,兵力並不是問題,他們那邊兵將自古勇猛。

之前是因當地勢力太亂。

可經過全國田地大清查,以及益寧府指揮使,知府的治理,再加上他們最早開始重修官道驛館。

如今已經有了紀煬當初說的條件。

再加上,周邊幾個小國全依靠著在承平國做苦力賺錢,他們互相製衡,承平國自然無事。

皇上還在跟紀煬感慨:“國力強盛了,感覺做什麼都易如反掌。”

兵器發展,糧食發展,國內人口增長。

讓承平國無形之中有了底氣。

以前還敢叫囂的人,看著對方高大的身影,瞬間閉嘴。

這種感覺真的太爽了。

是整個汴京,整個承平國百姓都能昂首挺胸的爽快。

剩下北麵屯青崖關外的異族,以及頻頻騷擾的海上賊匪,還需要時間慢慢清理。

不過看樣子,應該用不了多久了。

汴京杜家在屯青崖練兵,紀煬派了工部去房樺府研究船上的火炮,相信不久就會有好消息。

等到十月份下半年的稻米收獲,更沒有災情的緣故,全國的糧儲更是到了咋舌的地步。

跟著糧食大豐收傳來消息的,還有四周小國的文書。

四方小國,甚至海外小國都在請求一件事。

他們都想到中原王朝的都城朝拜,想要成為承平國的附屬國。

以前他們也是,但聯係到底不夠緊密。

這次紛紛上書,有些國王甚至主動以臣子之名上奏,可見態度。

至於自稱兒子那種,皇上撇撇嘴,他孩子還沒在皇後肚子裡呢,怎麼就自稱兒子了。

紀煬哭笑不得。

可這樣的場景確實可以預見。

因為這些人的文書裡,全都有一件事。

乞求聖人賜他們良種,他們知道中原王朝有神物,還請天上之國賞賜。

其中不乏之前對承平國虎視眈眈的部落國家,他們審時度勢,見過承平國的武器,見過承平國的豐收,更有除掉內部的貪腐。

這種時候自然改變態度。

再說了,他們真的很想要良種!

在他們想要良種的時候,紀煬跟皇上已經在商議讓屯青崖附近百姓種甜菜了。

還有留下的工部官員想利用放大鏡的原理,給槍械上裝一個,那樣就能打得更遠更準。

紀煬聽到這話,放下手裡的甜菜,朝這個工部官員看了看。

小夥子,很有想法啊。

這是想做出大狙嗎。

不過紀煬看看他,不對,自己好像記得,他是做農具,怎麼突然玩起槍械了。

紀煬剛一看,這個年輕工部官員立刻道:“紀大人,我也做出農具了,您看這個犁地的機器,能格外省力!”

皇上跟紀煬齊齊看過去。

可以,還是個全才。

紀煬仔細看看他說的犁地工具,更驚訝這位的奇思妙想,甚至隱晦對他說了奇變偶不變,確定他是土生土長的承平國人士。

約莫利用履帶的摩擦,再有耕牛做動力,還有精良鐵製品當材料。

耕牛套上之後,果然十分省力。

不過紀煬敲敲這個鐵製品,給這位全才又提了個要求:“如此硬度的鐵製品,怎麼才能量產。”

全才不解。

過了會立刻保證:“皇上!紀大人!我一定會研究出來的!”

嘖嘖,承平國有他們,何愁不興盛啊。

皇上跟紀煬看完甜菜,再看看請求良種的文書,數百小國請求朝貢,都是這個目的。

看來自己家東西太好,也很愁人的。:,,.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