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第 152 章(2 / 2)

小知縣 桃花白茶 16243 字 10個月前

在紀煬這,完全當個樂子在聽。

他們的輪船還在試航,從汴京到舊都的軌道在鋪設。

而火車頭裡的蒸汽機,經過千百次改進,紀煬感覺已經快要到他都不懂的地步了。

術有專攻,這是好事。

再說蒸汽機,可不是隻能坐輪船跟火車。

接下來許多機械都能依靠這個強大動力來驅動。

如今的火車跟輪船隻是領個頭。

但領頭的作用有多重要,自然不用講,紀煬

自然上心。

可現在外麵書籍回來,領到眾人翻譯,皇上也交給他,說是隻有給他才最放心。

怎麼忽然覺得,皇上開始畫大餅了。

不過紀煬也覺得這些東西重要,帶著俞達卡裡把上萬本書籍分類,再一點點翻譯。

但靠著錢訓海等人肯定不夠,又從翰林院撥出不少人來學語言。

這麼龐大的翻譯工作,需要讀書人可不少。

國子監韓瀟那邊,自然也被調過去,韓家對書的熱愛自不用說。

他甚至還寫信給潞州,讓韓家人過來。

學習未知文化的學問,同樣重要。

不止韓家,許多世家也好奇國外都在學什麼,讀什麼。

等看到他們的哲學詩跟書畫作品時,同樣給出公平的評價,如今的承平國,真的是在交流文化,不自卑不自傲,在做平等有效的交流。

一時間,外國風情的書畫倒是風靡一陣,很快又跟本地書畫融合,讓這些藝術煥發更多有趣的生機。

而這些同樣在全國的報紙京都趣聞刊登,讓全國百姓一起來欣賞。

畢竟各個地方官學的普及,讓很多百姓,特彆是年輕人,都能接觸到文化知識,他們自然有自己的愛好跟品味。

因為這些事,還引發不少爭執,而爭執的戰場就在這些報紙上。

這些報紙的質量因為各界討論,更是提升了一個檔次。

紀煬這會抱回家的,則是醫學書籍,他還讓俞達翻譯的時候,在書上添了一行字。

這行字看著平平無奇,林婉芸還分析不出來原因。

可對以後的影響卻極為深遠。

那就是,生男生女這件事,是男的問題,跟女人無關。

這件事隻有俞達跟紀煬知道。

而俞達對紀煬的忠誠,又絕對不會泄露。

他苦思冥想,想不出來紀大人讓添這句話的原因,大人隻對他說:“你就寫吧,這句話絕對是正確的,你還不信我?”

這肯定是正確的,是現代醫術早就確認過的事。

他現在雖不能說出原因,卻能給個結果。

俞達又想了許久,難道說,這是大人為了緩解他娘子的壓力,所以隨便寫的?

這樣好像也很正常。

他們夫婦成親許多年,隻得個女兒。

雖說他們兩人不介意,但外麵說閒話的不少。

所以紀大人是把罪過引到自己身上?

正好趁著翻譯國外的醫書,讓大家不要責怪他娘子?

好像是這個道理!

再說,這句話又不會影響什麼,寫就寫!

然後,留給後人抓破腦袋都想不通的問題出現。

首先這個結論在後人看來,肯定是正確的。

其次,古人怎麼知道的啊。

最奇怪的是,古代史書上說,這是從國外翻譯的醫書中得來。

但那個國家的典籍又證明了,明明是承平國的先發現的這件事。

國內人說是外國先說的。

外國又覺得原創為承平國。

可這個消息傳出,紀煬又大大方方承認,讓本就因為經濟向好,女子讀書多起來的汴京女子們,不再因為這件事苦惱。

有些膽大的,遇到公婆丈夫指責她生女兒的時候,還能直接反駁。

這是我的問題嗎?

這分明是你的問題!

人家國外醫書都說了!

紀煬本意自然是緩解他家娘子壓力,卻沒想到無形中緩解不少人的痛苦。

可林婉芸一直研究國外這些醫術,其他方法倒是有可取之處,大多也能說些原因,但這條怎麼看都莫名

其妙啊。

好在她不是個糾結的性子,跟韓家的韓大夫一起鑽研國外醫書,再結合自己這裡的醫術,相信很快,他們的行醫水平就會提升一大截。

那些外來的書籍,對文化跟醫學提供不小的幫助。

剩下的領域自不用說,不會固步自封的文化才能更加進步。

承平國顯然處在進步的時間。

在這種氛圍下,一直被視為先進的工部,自然不負眾望。

又做了一個新式的蒸汽機!

但紀煬過去一看。

好家夥,以車舸為首的工匠,直接用蒸汽機代替傳統的鍛造鐵器的爐子,開啟了蒸汽機煉鋼之路。

車舸還興奮道:“紀大人!之前你說,讓我找到可以量產鋼鐵的方法,這下終於找到了!之前那個量產方法,絕對不如這個。”

“我還覺得,用蒸汽機來做巨大水車,就能灌溉萬畝田地,說不定還有移山填海之能。”

“還有,用來代替牛力也不錯,隻是如今的蒸汽機太大,若田地連成一片,倒是可行的。那燃料又貴,要是能找到代替的燃料就更好了。”

紀煬聽完,默默插了一句:“說好的修補輪船,建火車呢。”

這個科技樹既歪了,也沒歪。

而且紀煬發現,他們已經真正理解蒸汽機的作用。

說白了,蒸汽機的蒸汽,還有其中的往複運動,隻有一個目的,那就是產生動力。

而這個強大的動力,可以推動輪船,推動列車。

人力也是力,牛力也是力。

蒸汽的動力更為誇張。

車舸等人更適合想到,縮減蒸汽機的大小,還要選擇更便宜的燃料。

放在現代的話就是,尋找新能源!

其實這是個很自然的過程,最開始的人使用磨過的石頭,之後用木頭挖地,再後來用鐵器。

接著開始換成耕牛,耕牛的農具也在更新。

如今他們看到如此強大的動力,自然會不由自主改進。

隻要給古代能人誌士一個想法,他們的創新跟智慧,絕對不會亞於任何人。

他們恰好又在一個更好的時代。

不過這會大家聽完紀煬的話,全都默默散開。

倒不是怕紀煬。

而是做著做著就跑偏,也不是他們想的啊。

再說了,皇上跟紀大人不會介意的!

他們知道!

就是如此寬鬆的環境,他們才敢放開手腳去做啊。

這注定是個發展極快的年份。

日新月異這句話,絕對沒錯。

雖然放在現代,這些東西或許都很粗糙,但在現在,絕對是劃時代的產物。

但他們這種研究,更是放在承平國農業發展基礎上進行。

不是先皇跟近些年打的底子,絕對不會突飛猛進。

畢竟看著是幾年時間的發展進程,實際上之前多少年的苦功夫打了基礎。

當然,工部也不能可著勁的費錢。

他們還是要時不時拿出點成果出來。

在紀煬催促下,從汴京到舊都的火車終於建成。

時間趕的也剛剛好,就在泰安四年六月份,皇後剛剛誕下皇子一個月,火車正式開通。

主要是,沒點讓他們看得見的東西問世,影響以後要撥款。

紀煬算是統領這些建造新東西的部門,自然要為撥款做準備。

這四百裡長的軌道檢查多次,就在官道不遠處,修的時候格外費力,但長長的軌道看過去,又讓人心生希望。

火車頭用了蒸汽鋼鐵廠鍛造出來的鋼,看起來格外好看,還格外結實。

這裡麵的蒸汽機也是最新式的,不僅穩定,還比之前的省煤。

後麵跟著三節火車車廂。

中間自然要坐皇上皇後,還有滿月的小皇子,再有皇上近臣,其他車廂不用說,都是汴京最金貴的人。

原本朝中大臣多次反對,畢竟這火車速度太快,皇上皇後連帶皇子都在,豈不是太危險。

用大白話就是,一個不慎,那是全軍覆沒啊,一個也不留。

最後在工部的多次實驗下,一次問題也沒出,還把速度降低很多,朝中大臣這才同意。

等大家看著冒了白煙的火車,心裡還是打鼓。

知道有這個東西,跟真正看到,還是有很大區彆。

這東西,真的能一日之內往返?

原本半個月的路程,直接縮短到一日?

有些朝臣猶豫,有些朝臣卻迫不及待,如果仔細看的話,那都是體驗過輪船的人。

紀煬看著眼前的龐然大物,心裡其實有些不真實感。

還真讓他搞出來了?

這種劃時代的產物,真的在古代做成?

他知道自己步子邁得大。

可不邁一點,怎麼帶著這個國家走得更遠。

其實遇到這種事,他難免會急進。

可能是心裡的痛苦太深,不忍回憶。

如今看到蒸汽火車落成,那邊急進慢慢散了。

他還有很長時間,足以讓這個時空的中原王朝,不落後世上任何一個國家。

彆人看著這個東西是欣喜。

而紀煬心裡,隻覺得這是開始而已。

以後的承平國,好日子在後頭呢!

不說了,帶著老婆孩子坐火車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