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第 169 章(1 / 2)

何清賢的第一主張,是殺儘魚肉百姓的藩王、貪官。

但這事說起來容易,辦起來難於登天,元祐帝根本不需要考慮就在心裡否了。

何清賢的第二主張,便是讓以前完全免稅的宗親定個免征額,其餘的繳稅,再讓以前有大量免征額的官紳減少額度,多繳稅。

第二條聽起來比第一條容易了些,但單獨拎出來,依然會激起各地藩王、官紳的強烈反對。

陳廷鑒搖頭:“奪人錢財如同殺人父母,你何青天兩袖清風家裡也沒有多少地,說此話當然大義凜然,遠的不提,你隻問問呂閣老他們,他們可願意放棄曾經的免征額,聽你的多繳稅?”

荷青賢孟地看向身後的三位閣老。

被點名的呂閣老立即額頭冒汗,一邊抬起衣袖擦臉一邊慚愧道:“臣家中並無多少田地,倒是不介意按照何閣老的法子繳稅,隻是官紳免田賦已經延續了千餘年,廣大學子奮起讀書,除了想要為朝廷效力,也是為了光宗耀祖惠及親族,尤其是世宗朝才將官紳免稅額定入律法,突然要改,如何能服眾?”

世宗就是華陽、元祐帝的皇爺爺,那位駕崩前被何清賢大罵了一頓的老祖宗。

一提世宗,何清賢的話可就多了,如果不是他自己收著,連說三天三夜都不會累:“你也提世宗,世宗朝時奸臣當道,他老人家除了修仙問道還管過什麼?朝政都交給嚴家父子兩個巨貪,那樣的內閣能幫世宗定出什麼好國策?律法,你還知道律法,那要按照太./祖朝的律法,嚴家父子、天下貪官早都該砍頭了,還能讓他們魚肉百姓到今日的地步?”

呂閣老:“......”

戚太後:“何閣老,不可對世宗不敬。”

元祐帝的額頭也悄悄滑落一滴汗珠。

側間的門簾後,華陽看著何清賢如鬆如柏始終昂然屹立的清瘦身影,仿佛也瞧見了昔日此人大罵皇爺爺的畫麵。

呂閣老敗下陣來,陸閣老、沈閣老將頭垂得更低了。

何清賢依次掃過這兩人,再冷颼颼地盯了陳廷鑒一會兒,重新轉向戚太後、元祐帝:“娘娘,皇上,臣知道,要想推行臣所說的稅製改革,必定要排除千難萬難。可本朝延續了兩百餘年,藩王、官員是從太./祖、成祖時的盛世一點點腐朽至今,眼看就要爛至根骨。皇上若隻想維持自己一朝的繁榮,那麼陳閣老的一條鞭法確實可行,可皇上想要祖宗基業再傳承兩百餘年甚至更久,那就必須按照臣的法子,大改特改。”

元祐帝沉默許久,看向陳廷鑒:“先生怎麼看?”

陳廷鑒眉頭緊鎖、心情沉重:“何閣老所言在理,隻是推行起來太難,臣還是堅持一條鞭法。”

何清賢直接朝他這邊唾了一口:“老奸巨猾、屍位素餐!”

陳廷鑒避開兩步,冷冷看他一眼,卻沒有說什麼,隻請戚太後、元祐帝做主。

茲事體大,非一時能決斷,元祐帝讓五位閣老先退下,他要與太後慎重考慮。

閣老們走了,留下兩封奏疏,一封是陳廷鑒的“一條鞭法”,一條是何清賢的“宗親官紳一體納糧”。

華陽腳步虛軟地走了出來。

何清賢並不可怕,但他陳詞時的激昂氣勢,讓華陽覺得自己就是他口中的宗親貪官,亦或是皇爺爺之流,總之都是他唾罵的對象。

娘三互視一眼,竟是相似的感受。

靜默片刻,元祐帝問:“母後怎麼看?”

戚太後看都沒看何清賢的奏疏,道:“我讚同陳閣老的,穩妥為上。”

先帝都不敢太冒險,他們母子更擔不起這個險,聽何清賢的,萬一天下生亂王朝覆滅,她與兒子便會成為亡國太後、亡國之君,這等千古罵名,他們背負不起。

元祐帝垂下眼簾,再看向姐姐。

戚太後的目光瞬間變得淩厲起來,她也願意驕縱女兒,但如果女兒越了界限,她隻能繼續做一個嚴母。

華陽似乎沒察覺母後的視線,拿帕子擦擦額頭,有氣無力地道:“這種大事,你跟母後做主就好,我什麼也不懂,也再也不想摻和。”

說完,華陽先告退了。

戚太後看著女兒出門,才告./誡兒子:“我知道你們姐弟親近,但以後不可再拿國事詢問你姐姐。”

元祐帝麵上恭敬,眼底藏著淡淡的諷刺。

如果後宮不可乾政,母後現在做的又是什麼?

白日娘仨各忙各的,傍晚再聚到一起用飯。

華陽:“明日休沐,駙馬大概會進宮來請安,到時我就跟他一起回去了。”

元祐帝:“這才住幾日?”

華陽:“我自己出宮還能撈句懂事,再不走,母後該煩我了。”

戚太後:……

元祐帝抿了抿唇。

既然姐姐明日就要出宮,飯後元祐帝又請姐姐去禦書房談心、下棋。

戚太後沒有道理阻攔,隻隱晦地遞給女兒一個眼色。

華陽明白,母後不想她議論早上的稅改。

元祐帝偏要聽聽姐姐的意思,把兩封奏疏都遞給姐姐。

華陽笑道:“你這樣,分明是對何閣老的話動心了,不然直接跟母後一樣,選陳閣老的一條鞭法就是。”

元祐帝正色道:“難道姐姐不覺得,何閣老的話更有道理?”

他是皇帝啊,憑什麼他過得這麼窮,非得從百姓那邊搜刮銀子去加強國防、賑災防災,那些藩王、官紳卻個個穿金戴銀?

華陽拿起何清賢的奏疏。

整篇奏疏裡沒有一句廢話,先列舉大廈將傾重重危機,再提出兩條新政,一是宗親官紳一體納糧,二是趁著這次全國清丈,實行攤丁入畝,廢除以前的人頭稅,完全按照名下田地征稅。其中又有些細則,總結而言,中等偏下的百姓以及窮苦百姓幾乎不用再繳稅,中等偏上的百姓賦稅幾乎沒有變化,較為富裕的地主、大地主的賦稅則大大增加。

而天下的地主,多是豪強、官紳以及藩王宗親。

也就是說,何清賢祭出了兩把大刀,刀刀都要從宗親、官紳、豪強手裡搶銀子。

公爹的一條鞭法同樣是要從這些人手中搶銀子,但與何清賢的大刀比,公爹用的更像農民的耙子,從邊邊角角耙一點出來,會讓這些大地主不舒服,最多有點皮外傷,總不至於傷筋動骨。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