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總不能說是皇帝讓高拱回京的責任吧?你瘋了吧?
即便是事實如此,你們也不能這麼說啊,憋著忍著。
上一次為了給太後看病,皇帝在京城乾了那麼多事。東廠和錦衣衛把京城翻了個底朝天,多少勳貴和勳戚吃了悶虧?
但是他們連話都不敢說,不能說那些生意是他們的。要是敢承認,皇帝都敢奪了你的爵位!
這一次李太後又病得昏迷不醒,誰知道皇帝還要乾嘛?
如果目標指向文官,沒有人不害怕。當初張居正要死的時候,當今陛下抓人發配,一套流程走得乾淨利落。
雖然當初那個事很可能是張居正乾的,可是你不擔心陛下有樣學樣嗎?
在這樣緊張的氣氛當中,一個消息傳來,終於讓大家鬆了一口氣。
張居正回來了!
張居正比原本的曆史上記載的時間提前半個月回來了。
實在是不回來不行了,再不回來心都慌了。
朝堂上下,文武百官蜂擁而出,去迎接張閣老。
張居正還在的時候,大家沒什麼感覺;張居正走了,這下所有人都感覺到了,沒有張居正壓著,情況急轉直下。
東廠太監崛起,在皇帝麵前極儘獻媚之能事,在皇宮裡麵搬弄是非,朝堂上下烏煙瘴氣。
此時,正是張閣老澄清宇內之時。
大明的京城和朝堂,從來都沒有這麼期盼過張居正,很多人都將張居正視為救世主,頗有幾分“閣老不出,天下奈何”的意思。
在得到張居正回來的消息以後,京城歡呼聲四起。
無數的士子先去迎接張居正,一掃張居正走時候的黴氣。
皇宮大內,西苑,試驗田。
試驗田,朱翊鈞準備用來種地。
種的是什麼?
種子。
朱翊鈞通過係統定製了一批種子,其中包括土豆、番薯、玉米等等高產農作物。
當然了,還有雜交水稻。
大明現在也種水稻,可大明水稻的產量是真的低,精耕細作之下也不行。
換成後世袁老的雜交水稻,朱翊鈞相信大明的糧食肯定能夠豐產。
糧食才是一個國家的基礎,朱翊鈞永遠相信這一點。
任何改革都要建立在讓百姓吃飽飯的基礎之上。
張居正想要去改革,讓他去。自己要做的事情是讓老百姓吃飽飯。
在朱翊鈞設想的道路當中,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國有農場。
國有農場的土地,不是有各地藩王嗎?他們在各地兼並了那麼多土地,不用他們的土地來做農場,實在是有些可惜。
藩王反對?
沒有什麼用,反對無效。回頭想辦法把他們手裡的地拿過來,做大明的國有農場,分布在全國各地。
直接可以在當地農場旁邊建一個長平倉,省時省力。
國家手裡有了糧食,才能更好調控糧價,才能更好配合張居正的改革。
在改革這件事情上,朱翊鈞沒想自己衝鋒陷陣,主角就是張居正。自己的主要作用是在旁邊做輔助和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