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圍的人膽戰心驚,誰也不敢說話。
但凡皇帝說這話的時候,肯定又有不好的事要發生。
朱翊鈞沒有去管他們,背著手直接轉身走了。
他不想在這裡繼續待下去了,他要回房間。
其他人都很擔心,但是沒有人敢進去。
一直到中午吃飯的時候,朱翊鈞才出來。
吃完了飯,朱翊鈞似乎又恢複了往日精神奕奕的樣子。
這讓跟著朱翊鈞一起來的人都鬆了一口氣。
看了一眼精神好了一些的陳矩,朱翊鈞說道:“跟朕說一說,看看你都查到了些什麼,讓朕知道知道。”
“是,陛下。”陳矩連忙說道:“整個揚州鹽城,經營食鹽買賣的大小商戶超過三千家。其中稱得上規模的,也有兩百多家。這兩百多家當中,有一百四十家年收入不到三十萬;剩下的六十家,幾十萬到百萬兩不等。”
“整個兩淮鹽場,每年能為這些大小商人賺取超過八百萬兩的利潤。奴婢按照產鹽的數量和售價核算過,他們每年能賺八百六十萬兩。”
朱翊鈞聽了這些話,都沒覺得奇怪。
如果不能賺這麼多錢,這些鹽商憑什麼這麼有錢?
八百多萬兩,這個不是毛利潤,而是淨利潤。
現在大明朝每年的年稅是多少?
不到二百萬兩。也就是說大明的鹽鐵專賣、國家統籌,肥的卻是這些鹽商。
朱翊鈞記得很清楚,最早弘治年間納糧開中,朝廷鹽稅收入不足百萬兩,然後就有了大名鼎鼎的弘治改革。
改革完成之後,第二年大明鹽稅收了兩百多萬了,第三年收了三百五十萬兩。朝野內外一片稱頌,弘治皇帝也很高興。
可到了嘉靖皇帝,大明鹽稅又不足二百萬兩了,最後落到一百二十萬兩。嘉靖皇帝隻能派人南下巡鹽,每年都要去,就仿佛要飯一樣,每年都搞不上來。
但是嚴嵩派人去就能搞得上來。嚴世藩的人去了,一年能搞五百多萬。
坐在椅子上,朱翊鈞麵無表情的伸手敲打著桌麵。
如果說兩淮鹽商賺八百萬,朝廷收二百萬,總計一千萬。百分之二十的稅,看起來並不是很高,但也不低了。
但問題是兩淮鹽場賺八百萬,大明全天下鹽稅不到二百萬,兩淮交了多少錢?
都讓他們逃稅逃瘋了。這還隻是官麵上能查到的,下麵查不到的更爛。
抬起頭看著陳矩,朱翊鈞說道:“找到了多少案子?”
“回陛下,大大小小的案子實在是太多了,奴婢一時之間也理不過來。”陳矩跪在地上說道:“臣這次回來,帶回了一百四十多件案子,全都是查有實據。請陛下恕罪!”
朱翊鈞看了他一眼,緩緩的說道:“足夠了,你起來吧。”
說完,朱翊鈞轉頭看向張誠說道:“這些案子就交給你了,好好的商量商量,看看這些事該怎麼查。”
“是,陛下,奴婢明白。”張誠連忙躬身說道。
朱翊鈞看著陳矩,溫和的說道:“知道你辛苦,下去弄些補品,好好休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