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shu ,最快更新回到明朝做仁君最新章節!
朱翊鈞沒有想到海瑞明明有那麼多人可以審,但這一次審的隻是一個戶部郎中。
不過看了一眼口供之後,朱翊鈞就明白了。顯然海瑞已經調查過了,有了自個兒的打算。
當然了,朱翊鈞也就是這麼一想,不會去乾涉海瑞審問的案子。
自己不是微操大師,更喜歡掌握全局的感覺。海瑞的事情,交給海瑞去辦就可以了。
快速看了一遍狀紙,朱翊鈞臉色緩緩的嚴肅了起來。
看來海瑞找這個趙鐵漢不是沒有原因的,這個人就是一個關鍵的人物。如果放在後世的話,這就是一個小官巨貪。
趙鐵漢最早在揚州任職,做的是個知縣。最關鍵的是他本人是舉人出身,根本就不是進士,而且是鹽城人。
這裡麵,這些東西,就能說明很多的問題。
首先,鹽城人,這就代表著趙鐵漢和董大戶有了千絲萬縷的關係。
鹽商們為了培養自己後輩的勢力,對自己地方上的年輕人都很支持。給你找老師、創辦書院、對貧困的學生進行支持。
這些事他們都做得很好,這也是為什麼他們在當地有非常好名聲的原因。
同時,鹽商們結交官員,給這些年輕人開路,讓他們做官。等到這些年輕人真的做了官之後,通過各種利益將他們捆綁成利益共同體。
鄉黨,鄉黨,就是這麼來的。
這個趙鐵漢基本就是這樣的套路。根據他證詞裡麵的交代,他當初讀書就是在鹽城的董家學堂讀的。
這學堂是董家建的,你想去的話可以交錢,隻給老師一少部分束束脩。
後來趙鐵漢讀書越來越好,也就越來越得董家人的重視。等到他考中了秀才之後,董家人還給他定了一門親事。平日裡對他也是頗加照顧,要錢給錢、要人給人。
後來趙鐵漢考中了舉人,連續兩次沒有考中進士。董家人也沒有放棄他,而是讓他走上了仕途。
趙鐵漢最早是在河北一個縣做教諭。隻不過後來董家人用了力,把他從河北調了回來,直接到揚州下麵做了一個縣的縣令。之後一步一步的升遷,最後做到了南京戶部郎中。
這個趙鐵漢在官場中非常有名,整個江南很少有官員不知道他。
趙鐵漢在南京官場當中,號稱官場及時雨,為人出手大方,而且極為豪爽、好說話。最重要的是能力特彆大,你有什麼事求著他,他都能幫忙。
要知道,今年可是趙鐵漢在南京為官的第十二年了,這十二年來他來回的轉,戶部、吏部、工部、兵部,他都待過,但就是沒有離開過,官職也沒再往上升。
朱翊鈞放下手中的供詞,輕輕地歎了一口氣。
這聰明人果然是有的,這個趙鐵漢就是為董家勾連官場的一個關鍵人物。
不往上升、不做侍郎的原因也很簡單,再往上升就進入朝廷的視線了,做起事來就不方便了。
現在這個官職正好,不大不小,做這個事正合適。
讓他留在南京,那就更簡單了,董家的根基在鹽城,南京這個地方自然不能放棄,有什麼風吹草動也能第一時間有反應。
趙鐵漢手裡麵握著大把的金錢,快速地腐蝕著官場上每一個調過來的官員。
一方麵給人幫忙,你是無論是想升官還是有什麼麻煩,都可以找趙鐵漢,這就讓人們對他有了一種依靠和好感。何況官場之上相互幫忙,本就是同門之誼。
除此之外,還會有一些有野心的人靠上來。
總之,趙鐵漢用他背後人給的錢,在整個南京城編織了一張巨大的網。
這一次朱翊鈞直接搗毀了董家,這才把他給牽了出來。
如果隻是從南京下手的話,這次的事恐怕就沒有那麼容易了。
想想自己之前在南京的布置,為的不就是這一天嗎?
要不然,自己何必跟董家那幫人演戲?
不過海瑞的眼光也是夠毒的,不愧是辦過很多大案子的人,一眼就盯上了趙鐵漢,很了得啊!
朱翊鈞看了一眼陳矩說道:“等下朕寫一封信去京城,你讓人親自交給張先生,速度一定要快。”
“是,陛下。”陳矩連忙答應道。
此時,他的臉色也很嚴肅。
這是皇帝離開京城以後第一次給張居正寫信,而且還說了這麼嚴肅的話,肯定是大事。
的確是一件大事,但其實並不是什麼太重要的事。朱翊鈞把這件事告訴張居正,是希望他儘快調一批人手過來,用來暫時接管南京城的事務。
如果隻是調官員到南京來的話,肯定需要時間。
現在南京的官場坍塌的實在是太厲害了,自己一時之間找不到合適的人接手,前期做的準備實在是不足了。
朱翊鈞相信這個趙鐵漢肯定還會搞出更多的人來。
讓張居正從六部、內閣先抽調一批人過來應應急吧,至少也給海瑞打打下手。
實在不行,就把張學顏也叫過來。南京城這個地方暫時不能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