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在朱翊鈞看來,卻不是什麼太大的問題。畢竟咱大明朝是有這個傳統的,當初朱元璋在這件事上就采取了非常寬容的態度,甚至允許下屬或者當地百姓士紳直接就把犯罪的官員逮捕之後押送進京。
這都不是告密的事了,是直接抓起來押送進京。
同時,朱元璋還嚴厲地告訴所有官員,任何人不得阻攔;但凡阻攔,一律殺無赦。
同時,還給老百姓家裡麵發明大誥。如果你覺得你有冤屈了,想要告狀,可以把明大誥頂在頭上,然後到京城。
隻不過朱元璋的很多製度到最後都被玩沒了。有利於文官集團的,他們就遵循祖製;不利於他們的,那就全部改掉。
朱翊鈞可不管張居正怎麼想,直接說道:“張先生,朕覺得可以采用密奏的製度。”
“陛下所說的是?”張居正不太相信自己的耳朵,遲疑著問道。
看著張正一臉疑惑的樣子,朱翊鈞搖了搖頭,還是直接說道:“就是給地方的一些官員密奏權,他們有權力直接把密奏送到京城來。”
“密奏送到京城之後,任何衙門都不經轉,直接交由通政司遞到禦前來,朕批改過之後再交給督察院去查。這樣一來,地方上有什麼事,都能第一時間送到。”
張居正聽了這話之後,心裡麵就沉思了起來。
事實上,直接交給都察院的效率更高。可是交給督查院,這裡麵就有一個問題,如果督察院那邊有人刻意隱瞞的話,那麼很可能會讓密奏不了了之。甚至是有人泄露消息,會把告密人也置於危險之中。
到通政司就不一樣了,可以直接送到皇帝那裡。如此一來,通政司的權力就大大得到了加強。
張居正一下子就想到了密奏製度的好處和壞處。想了想,他覺得這件事情還是好處居多。
不過有一件事情張居正還是擔心的,遲疑了片刻之後,他問道:“這些密奏不經過司禮監嗎?”
聞言,朱翊鈞就笑了。
他當然知道張居正是什麼意思。
如果這些密奏經過司禮監的話,那麼很可能就會被一些太監掌控。這份權力可不小,如果讓司禮監的太監掌握了這份權力的話,內外廷的平衡很可能就打破了。畢竟處理奏疏一直都是內閣的權力。
如此一來,就等於把內閣的權力變相削去了一塊,一旦密奏製度大行其道,很可能內閣就會成為擺設。
事實上,也正是如此,這件事在韃子朝成為了現實。因為密折製度的存在,權力從內閣轉移到了軍機處,軍機處的權力越來越大,軍機處的領班大臣也成了當朝首輔。
後世很多人不了解,但是應該知道有一個叫做和珅的,他就是軍機處領班大臣。
張居正這是擔心司禮監變成另一個軍機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