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果然,比起後天的努力,還是先天的運氣更為重要一些。如果她許雯雯穿成了太子,那很多事情都不用這麼麻煩了。
……
……
康熙對胤礽有所掛念,但可能是顧及到許雯雯的心情,所以並沒有讓胤礽出毓慶宮,而是送了許多書籍,還請了一些老師去毓慶宮給胤礽上課,他自己平時無事的時候也會去毓慶宮轉上一圈,看看胤礽學的怎麼樣。
馮靜被康熙這行為氣得直跺腳,許雯雯倒是感覺良好。因為康熙估計也是知道自己這種行為不妥,破天荒地對她產生了一種虧欠的心態,最近許雯雯提議的事情除非是太過重大的,不然一般都直接應允了。
時間門一晃而過便到了3月份,從幾年前便開始查的陝西官員貪汙賑銀一案才正式結案。
而等到了五月份,許雯雯一直在等的蘇州踹匠罷工示威事件終於傳到了京城。
蘇州是清朝棉織業和絲織業的中心,在織布的染色工序上,需要眾多的匠人腳踹巨石,將染色布匹整壓光結,而這些匠人就是踹匠。
他們大多為精壯的青年工人,生活貧困,基本上沒有生產工具。他們基本上受雇於布店或著包頭開設的踹坊,從布店領取棉布進行砑光,計匹受值,按月向包頭交付租金。
這裡麵的包頭有點類似於現代的包工頭,大多數的包頭跟現代的少部分包工頭一樣,隻想著讓工人乾活,等工人乾完活之後就不發錢,然後卷錢跑路。
當然古代的包頭更過分一點,不但不發錢還各種明目張膽的剝削,他們根本不用卷錢跑路,因為在古代,這種有錢的包頭才是真相對意義上的“王法”。
在現代發現這種卷錢跑路的包工頭之後,所有人對這包工頭的態度都是鄙視鄙夷,政府也會儘力抓住這些包工頭,然後讓他們將錢財賠償給工人。
但是在古代這種包頭才是被整個社會輿論同情的人,他們會覺得這些蘇州踹匠不識好歹,人家包頭都給你錢讓你活下來了,你還要什麼自行車?
整個清朝上下的官員對於蘇州踹匠都很是不喜,覺得他們實在過分:從康熙初年開始,蘇州踹匠經常發動反抗鬥爭,每一次的目的都是希望能增加工銀,讓日子過得更好一點。
爭鬥斷斷續續一直持續到了康熙三十一年,一直被欺壓的蘇州踹匠聚眾搗毀官府告示,聚眾毆搶貨物——這一行為徹底激怒了清政府,許多踹匠在這次事件被枷責,隻有十六人逃了出來。
這之後,為了顯示威嚴,七十六家布商將官府命令刻立石碑——踹布工價,仍定為每匹一分一厘。
爭鬥了,流血了,死人了,可是他們的生活水平依舊跟之前沒什麼區彆。
於是這次他們學乖了,或者說聰明了,他們不再去爭鬥,在康熙三十九年被包頭克扣他們的工錢後,在踹匠首領的帶領下選擇了罷工。
這一罷工就是一整年,然後……清政府為了加強對踹匠的管理,防患於未然,針對踹匠定製了條例:讓蘇州踹匠聽包頭的話,讓包頭時刻清楚踹匠在哪裡,不允許他們夜間門行走,不允許他們喝酒賭/博……
據馮靜說,蘇州踹匠的爭鬥在之後一直都很活躍。
蘇州踹匠,是受布店老板、包頭雙重剝削的勞動者——大多數踹匠是不能直接從布店老板這裡得到活的,他們基本上是從包頭這裡拿活,每個月給包頭交租金,而他們做的布也大多由包頭將布賣給布店老板。
他們要的,不過是增加工錢,能過得更好一點,或者說能得到他們勞動後應得的報酬。
但沒有人在乎他們想要什麼,清政府隻覺得他們吵鬨,覺得這種三天兩頭就搞爭鬥的家夥就是社會的不穩定因素。
“回皇上的話,奴才以為要給這些人一個教訓,將他們的首領抓起來處死以儆效尤。”
“皇上,臣以為應當先安撫他們,蘇州不能不產布……”
許雯雯沒耐心繼續聽下去了,她主動站了出來,朝著康熙行禮後便直接道:“皇阿瑪,蘇州踹匠多年來爭鬥不休,兒臣以為這其中定有更深層原因,若是不能找到這原因,那即使這次平息了他們的罷工示威,下次他們又會卷土重來。”
“兒臣自請前往蘇州調查此事。”
康熙坐直了身體,看著自從一夜白頭之後,第一次在朝堂上主動站出來說話的許雯雯,臉上帶著欣喜的笑容,“老四,你當真願前往蘇州親自調查此事?”
“是。”
“好,”康熙直接應了下來,“這件事便交由你全權負責。”
“皇上英明!”
群臣立刻附和起了康熙,說康熙的選擇可真正確,雍親王去了蘇州之後,定能馬到成功,立刻就解決這件事。
這馬屁拍的康熙臉上笑容不斷,讓站在下麵的許雯雯卻忍不住側過身去,朝著那個正拍著馬屁的官員白了一眼。
後者注意到了,不過臉色不但沒有大變,甚至還朝著許雯雯笑了一下。
許雯雯默默扭過了頭,十分無奈的接受了還留著白發的自己,依舊享受著朝臣們的尊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