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南山村換新貌(1 / 2)

住在村子裡的人家,都在各自的屋內修建了地窖,白天躲進地窖生活,晚上再出來乾活。

村子裡所有的空地都建上了新房屋,房與房之間緊密地挨在一起,中間連一條過道都沒有。

新建的房屋多是以泥巴做牆,也有的人家用原木建房。

整個村子花樣百出,什麼樣的房子都有,樣式和大小也千差萬彆。

村中荒廢多年的老井被重新淘洗乾淨,由村民集體出資挖深一百米,清澈甘甜的井水受到村民們的熱烈歡迎。

水井有專人值守,一家一天隻供應兩大桶,足夠一家人吃喝用水的,生活用水隻能到村外的小溪自取。

即便是有此規定,對於一個近四百人的村子來說,一個水井是供應不足的。

於合經過多方協調,在村尾新打了兩口兩百米深的井,明文規定隻能村尾的村民使用。

因為村中的村民不願意出物資請人打井,說他們不需要到村尾打水,應該由村尾的人自己負責。

因為井的原因,南山村分為新村和舊村,於合乾脆將一個村子劃分為兩個小隊。

舊村叫一小隊,由原村民梁山任小隊長,新村叫二小隊由趙蒼任小隊長。

南山村的原村民都居住在村子裡,便由本村人梁山擔任。

二小隊居住的都是從城裡下鄉的人員,便由趙蒼擔任。

目前的小隊長暫時沒有報酬,主要任務就是管理水井,再協調一下鄰裡之間的矛盾。

梁山和趙蒼也是趕鴨子上架,被於合給說動的。

他給兩人許諾隻要村子裡有工作名額,優先給兩人轉正。

轉正後就意味著有每個月有定量補貼,這是多少人都想要的。

所謂的工作名額,便是與於合一樣可以每月領取糧食補貼。

於合沒下村時,一個月的糧食補貼為五十斤,一家三口湊和著吃喝沒問題。

自他下村後,一個月的補貼降為三十斤,但家裡可以劃分兩畝地,還可以自選地基建二十平米的房子。

於合將鎮上的房子出租,帶著妻兒來到南山村任職,準備等地裡有收成後再把父母接到鄉下。

有工作名額這麼一根胡蘿卜勾著,梁山和趙蒼自然答應下來。

現在大家都忙著修建家園、種地,相處還算平和,像王朵那樣喜歡罵大街的人畢竟是少數。

自梁山當了小隊長後,張家收斂了許多,他們一家也認識到自家的處境不佳。

不敢再犯眾怒,怕被村裡人聯合起來趕出村去。

張家縮著頭做人,暗搓搓地想將梁山拉下馬,進而取替他的位置。

沒有利益驅使時,誰都沒將小隊長的職務看在眼裡。

當有一天暴露出有利可圖時,這些人就不會這麼平靜待之了。

蘭沙雨幾人所住的地方,曆經一個月的時間,全部搬入山洞住,院子和地裡的圍牆也已經修好。

因為石塊有限,他們修的是石牆與楠竹的混合牆,圍牆高達三米,頂端是尖尖的竹刺。

圍牆上有一道不怎麼美觀的厚實木門,畢竟裡麵還有肖家在,他們不可能將路給堵死了。

小溪邊修了一個深十米,長寬為五米的蓄水池,加蓋了一個竹製鍋蓋,防止水份蒸發太快。

院子全部由楠竹建成,竹牆上糊了厚厚的一層粘土,院頂的蓋法借鑒了肖家的蓋法。

五個院子並排在一起,中間有一道互通的竹門,五家人仍合在一起吃飯。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