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1、啟明時代(完)(2 / 2)

隨後舉國歡慶。

忙完這件事,衡玉回了平城去見林母,陪了林母半個月,這才趕回南京,與張葛、蕭笙等人趕回美國。

三人抵達美國,衡玉一下輪船就被一輛車接走,明顯有要緊事要處理。

張葛、蕭笙彼此對視一眼,就上了車回彆墅。

等他們回到彆墅,這才知道發生了何事——

最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有心腹背叛衡玉,趁著衡玉不在借機吞並勢力稱霸一方,而美國當局也牽涉其中,隱約透著想要製衡衡玉的意思。

然而這些事張葛他們是知道了,卻沒辦法插手其中,隻能安靜等著衡玉的消息。

半個月後,守在彆墅外的保鏢把大門打開,衡玉從容走進彆墅內。

“事情都處理好了嗎?”蕭笙正在看報紙,聽到動靜抬起頭,平靜問道。

“處理好了。”衡玉笑了笑,“不是什麼大事,倒是借機清理了不少蛀蟲。”

隨後五年,國內局勢再度變化,但孫子安掌控著軍隊,掌握著最先進的武器,試圖割據的軍閥全都被他壓得死死的。

國際形勢同樣風雲突變,但有了張葛開掛,一切都還好。

而衡玉在這五年裡瘋狂斂財,並且結交大批勢力,還投資了好幾位看好的政客,最後選定一位支持他競選總統之位。

投資最後有了回報,那位政客順利當選,在衡玉的推動下,美國廢除《排華法案》,並且與華夏建交,同意把以前清政府簽訂的不少不平等條約取消。

做完這一切,衡玉對張葛、蕭笙道:“我們該回國了。”

“回去看看嗎?”張葛以為衡玉是打算回去逗留一兩個月然後又回來。

“不,我打算把美國的勢力徹底交給霍青徽,我回國定居。”

霍青徽是他培養的心腹,這麼多年一直跟著他身邊,也算是培養出來了。

張葛和蕭笙驚道:“為什麼?”

美國的勢力是衡玉近十年的心血,他還這麼年輕,怎麼就有了隱退的想法。

“自從握住四個州的勢力後,美國當局一直嚴防死守不再讓我擴張。不需要開辟,隻是守成,這種事情交給霍青徽就夠了,我打算換一份更有挑戰性的事情去做。”

張葛和蕭笙麵麵相覷。

三個月後,一切交接結束,衡玉帶著張葛、蕭笙還有不少心腹登船回國,直接抵達南京。

這一次是孫子安和孫夫人一道迎接他,接風宴之後,孫子安宣布衡玉接任已經退休的原外交部長,成為外交部新任外交部長。

這一道認命讓不少人驚訝,但在打聽一番衡玉的底細後,眾人都知道了這是一位怎樣的狠角色,所以衡玉接掌外交部的過程十分順理成章。

這幾年來,華夏快速發展,但租界問題依舊是心腹之患,還有之前簽訂過不少不平等條約,這些都在製衡著華夏的進一步發展。

五年後,在衡玉的堅持下,華夏與其他國家政府達成協議派兵參加一戰,最後作為勝利國出席會議。

會議上,他據理力爭、態度堅決,順利將租界問題解決,港澳的回國日期也提上了日程。

會議的談判消息傳回國內後,舉國歡騰。

番外:

1970年,國際著名科幻家張葛新作發表。

粉絲奔走呼告,等不少人趕到書店後,才發現張葛的新作不是一本科幻,而是一本回憶錄。

主人公還是華夏近現代史上最偉大的外交官林衡玉。

二十年前,彼時已經憑借著科幻聞名海內外的張葛對衡玉說道:“等什麼時候我有把握了,我一定要為你寫一本回憶錄。”

“你現在還沒有把握嗎?”已經從外交部辭任,待在南京悠閒度日的衡玉出聲問道。

張葛搖頭,衡玉這一生,無論是在美國開辟地下勢力,還是為國家初建奔走,亦或是作為外交官的經曆,都極富傳奇色彩。他不想貿貿然動筆。

張葛和衡玉說完這番話的第二天,衡玉派人給他送了整整一個箱子的資料,全都是和他過去經曆有關的資料。

有了這些資料,張葛的籌備進度加快了一些,但這本回憶錄斷斷續續寫了很多年,一直到1970年才正式麵世。

回憶錄分為三部分,取的是衡玉一生中最為傳奇的三件大事——執掌美國地下勢力、為國家初建奔走、出任外交部長。

而他最為人所熟知的,隻有在外交上的傳奇事跡,張葛要做的就是把他在世人麵前的空白補齊,讓世人真真正正了解這位摯友。

張葛的回憶錄一出,頓時震驚國內,政壇中的政客幾乎人手一本。

很快,國外不少出版社與他聯係,以最快速度把這本書翻譯成其他語言,遠銷其他國家。

“我寫這本書,是為了讓後世人能記住這位風流人物。”

“他骨子裡流淌著古代士人的風骨,兼而有現代人的包容開放、創新無畏。為人謙和,溫文爾雅,堪稱華夏在國際行走的一張名片。”

回憶錄最後,張葛在書中如此寫道。

作者有話要說:三次元準備考試

請假到這個月29號回歸

_(:3∠)_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