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冥靈的古老起源!(1 / 2)

“彆說這些廢話,挑重點。”

林辰一眼看出,「黑月」故意恫嚇,似是想將他勸退,儘早返回藍星。

回應她的,是一記爆栗。

“嗚……冥靈一旦降臨藍星,獲得權柄,就會隨之習得當前時代的語言,甚至很多強大冥靈,未入世之前,就用各種手段獲取外界的信息,與時俱進。”

這下,「黑月」總算不敢再動小心思,將「死星」曆史一一道來,“所以,有關「死星」的前因後果,同樣參照人類的知識,比如‘地質紀年法’,進行歸納總結……”

在她的詳細敘述中,林辰結合自己的見聞,終於大致了解「死星」,甚至由此悉知整個冥靈族群的起源!

原來,在46億年前,「藍星」與「死星」,就像一麵鏡子裡外的兩個事物,完全一致。

按照地質紀年,藍星從誕生開始,迄今為止,共分四個階段:

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顯生宙。

冥古宙階段,「藍星」沒有任何生命體,「死星」依舊是它的孿生兄弟。

直到太古宙,單細胞生物出現,二者初顯差異。

須知,生命與非生命最重要的區彆在於,生命體攜帶的‘信息量’遠超非生物,且時刻發生變化。

信息一詞,人類還沒鑽研透徹。

不過目前普遍認為——從人類的角度來看,‘信息’就是指徹底描述一件事物‘物質組成’和‘能量變化’所用的全部符號及語言。

例如,一塊金屬或者石頭,任它的結構再複雜特殊,人類用一張元素周期表就能概述得七七八八,至於它的狀態,無非是一些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如果沒人為影響,這些變化在自然界中發生得相當緩慢,不難描述。

但換成生物,哪怕是結構最簡單的單細胞草履蟲,它也具備代謝和生殖功能,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生命活動,且會對非生物產生影響,想予以定論,當然更加繁雜。

所以,當生命出現,自然界‘信息循環’的速度,開始掉隊,相較‘物質循環’,越來越慢。

物質循環,簡言之,就是指一個生命,誕生成長、發育繁衍,最後死亡腐爛,重新變成各種無機物的過程。

這一進程,隻發生在藍星。

而信息循環,那些更複雜、由思維產生的‘信息’,需要進入「死星」,通過‘死氣’降解,變成‘信息元’,再返回「藍星」。

可信息降解難、循環慢,而「藍星」上生命繁殖得太快,對於信息元需大於求,無奈之下,隻能打破星球內循環,向外部星空索取。

就這樣,「藍星」的生命越來越多,「死星」上未降解的信息越積越厚。

時至此刻,純淨冥能已有,冥靈尚未誕生。

接下來,是第三階段,元古宙,藍星出現多細胞生物。

冥能愈加深厚,「死星」壯大一圈,體積遠超「藍星」。

最後,便是各類動物如雨後春筍、紛紛出現的‘顯生宙’——

古生代,第一紀,魚類、兩棲動物遍布山川海洋,它們具備思想,開始進行競爭與血腥廝殺,由此,攜帶著各種情緒的信息,降臨「死星」,導致最早一批冥靈現身;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