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第五十五章(1 / 2)

表妹慫且甜 許乘月 7073 字 9個月前

照慣例, 各家勳貴在上泉山之前都需提前向皇城司及執金吾通傳行程, 所乘坐的車駕上也會掛好彰顯各家身份的標記, 以免與巡山衛兵之間起了不必要的誤會與衝突。

向皇城司通傳過今日會上泉山的隻有信王府一家, 且半個時辰就已道了。此刻這輛馬車上什麼標識都無, 連車轅上那個隨從都隻穿了坊間常見的素簡武袍,看起來就是一副來路不明的模樣,不怪李同熙與手下兵卒要列陣警戒。

還在發懵的徐靜書淚眼看著李同熙長劍挽花, 仿佛磁石般貼上那“暗器”將之勾到手中。

那“暗器”來得勢如破竹,加之東西本身也不大, 被李同熙收進掌心後就不露半點痕跡, 他身後的徐靜書並未看清是什麼。

與此同時, 漸近的馬車徐徐停在道中。隨著車夫一聲籲止, 坐在車夫身旁的那個隨從躍身而下,恭敬掀起半麵車簾。

步下馬車的人竟是成王趙昂,這讓所有人都驚得不輕, 連徐靜書都倏地挺直了腰身。

李同熙急急收劍入鞘,前頭列陣的兵卒也豎了長戈。

“成王殿下安好。”

隨著李同熙執官禮問安,兵卒們將手中長戈齊整頓地三下。

兵卒們雖未出聲, 但十餘人整齊劃一以戈頓地氣勢十足,霎時驚起漫山飛鳥。

趙昂眸色冷厲帶諷, 直視著李同熙,未發一言。

方才坐在車轅上的隨侍老遠就瞧見李同熙帶著隊人將徐靜書“堵”在山道間, 後又見徐靜書突然落淚, 便趕忙稟了趙昂。

趙昂曾聽趙澈說過, 這小表妹是個上進乖巧的文靜性子,平日裡一心苦讀,甚少接觸外人,想來並不清楚這李同熙在鎬京城內的“惡名”。

雖趙昂與徐靜書隻去年櫻桃宴上見過一麵,但徐靜書既是信王府表小姐,硬要攀扯的話與他算沾親帶故,他自不能視而不見任她受人欺。

趙昂沒吭聲,他身旁那名隨侍便揚聲喝問:“李大人平常‘名聲在外’也就罷了,怎的今日竟還趁著四下無人欺負起信王府表小姐來?!”

李同熙被問得直發愣。

“呃,不是,”徐靜書後知後覺地聽懂了趙昂那頭的維護之意,趕忙站出來行禮並解釋,“多謝成王殿下愛護。李……李大人隻是與我寒暄了幾句,並無衝突或欺負之事。”

趙昂愣了愣,才輕咳一聲:“隻是寒暄兩句,就將你給寒暄哭了?”

李同熙聞言茫然回首,在看到徐靜書那滿麵的淚痕後,不可思議地瞪大了眼,猛地倒退數步。

周身上下無處不在喊冤。

“哦,哦,”徐靜書抬起手胡亂抹去麵上淚痕,對趙昂擠出個無比僵硬的笑臉,氣弱訥聲,“我隻是一直盯著他看,忘了眨眼睛。”

場麵陷入極度尷尬。

好半晌後,趙昂斂容正色,若無其事道:“本王原是要過些日子才上來,便未將行程通傳至皇城司與執金吾處。今日興之所至,臨時改了主意便來了,不妥之處,還請李驍騎通融。”

驍騎?皇城司驍騎尉?徐靜書好奇地瞥了李同熙一眼。

她在萬卷樓最頂層上讀過各部典章,自明白“驍騎尉”是個怎樣的官職。

皇城司驍騎尉乃七等武官,在京中算是很不起眼,在成王趙昂麵前更是不值一提。但這李同熙最多不過二十出頭的年紀,若無家世背景、奇遇功勳的加持,全靠一己之力打拚到這等地步,那可絕非池中之物。

****

趙昂將話說成那樣,顯然給了李同熙不小的壓力。他一個七等武官,與成王殿下“通融”個鬼啊?還不是殿下怎麼說怎麼算。

李同熙清了清嗓子:“成王殿下哪裡話。是我等眼拙未認出殿下車駕,冒犯之處,還請殿下恕罪。”

“你們職責所在,何罪之有?倒是本王今日車駕未掛標識,又未通傳皇城司便貿然上山,過錯在我,”趙昂笑笑,略抬下頜指了指李同熙手中的東西,又道,“受你家副指揮使齊大人之托,順道替你帶那令牌上來。齊嗣源的意思是,漣滄寺雖是方外之地,日常該巡該查的也不能疏漏,讓你在三日內將漣滄寺內僧人、居士清點造冊,換防回城後將名冊交到他手中。”

“得令。”

“方才是本王誤會,晚上待李驍騎忙過,請容本王奉酒賠罪吧。”

“殿下客氣了,小事而已。”

成王趙昂在泉山的彆業與信王府彆業隻一牆之隔,將事情與李同熙交代好之後,他對徐靜書略略頷首,就轉身走向通往他彆業的道旁小徑去了。

趙昂一走,李同熙大大鬆了口氣,無奈至極地衝徐靜書甩了個白眼。

“我可真是服氣了,好端端你哭個什麼勁?瞧這給我招來頓鴻門宴。”

“我真沒哭的,就是一時恍神忘了眨眼睛,”徐靜書愧疚無比,“你既不想去喝成王殿下的酒,那不然,我幫你去?”

“要你幫?!眨眼睛都能忘,你怎沒忘了喘氣兒?”李同熙捏著拳頭在她麵前揮了揮,壓著嗓子凶巴巴的,“彆獨自在外晃蕩,趕緊回去找人陪著你再出來!”

“好,”徐靜書卻沒被他刻意的惡形惡狀嚇退,彎起眼睛笑了笑,“晚些我找人陪我去成王殿下那頭再解釋解釋。”

“要你解釋?!少裹亂,你……”李同熙說著說著就愣了,“你想起來了?”

“嗯。”她重重點頭,小心覷了覷旁邊那隊兵卒,並未多言。

其實她有些好奇,為何時隔四年這人居然還能認出她來。畢竟她現今的模樣與當年那個蒼白羸弱狼狽的小蘿卜丁已徹底判若兩人。

但她知道不該問。

有些事兩人心照不宣就足夠,無謂再掀波瀾。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