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導彈不如賣茶葉蛋、拿手術刀不如拿剃頭刀等言論還沒有成為社會流行言論。
鐵飯碗,農轉非,吃商品糧等,依然是普通大眾的追求。
上大學前,由於沒有什麼課外書,也很少娛樂活動,加上知識改變命運,上大學才能端上鐵飯碗等觀點還是主流,進入大學的學生,都對知識有著渴求。
更不要說華清這樣的頂級大學,就連幾十年後都沒有被不正之風帶歪。
“總不能這事情學校不管啊。”有人說道。
語氣中滿是無奈。
這種情況,他們都沒有遇到過。
雖然是學校管理層,大家都是一門心思做學問,哪裡想過這些問題。
“這事情,應該跟他們單位相關負責人談談。另外,也可以找他們學生中帶頭的談談。”高敬德見大家意見不統一,作為國家頂尖學府的華清大學,必須慎重。
3月份,國家863計劃公布,可以充分看出國家在科技領域的期待。
高敬德通過陳銘善的介紹,從404在全國各地瘋狂挖人也沒有收斂能看出,這家單位應該非誠重要,否則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彆的單位,這樣乾,上麵早就把他們負責人處理了。
“我跟他們談談吧。對了,領導,我們目前關於八萬噸大壓機設計實驗,我覺得有些工作,可以逐步讓一些新入學的學生參與。”陳銘善突然說道。
“八萬噸大壓機的設計實驗工作?”話題轉移太快。
“之前他們想上馬6.5萬噸大壓機,進度上等不及,不然直接上馬6.5萬噸項目了。明年3月,4.5萬噸大壓機將會建成投產,他們將會需要生產更大噸位的模鍛機跟自由鍛設備……”陳銘善說道。
這是告訴學校領導,404的項目,對目前他們的一些研究工作很重要。
華清大學是大型模鍛機的主力設計單位。
國家沒有需要,就沒有經費,研究進度緩慢。
“有問題?”
“他們希望跟學校擴大合作範圍。校企聯合,形成產研聯合合作模式,他們出研發經費,我們的技術成果交由他們轉化成生產力……”陳銘善乾脆這時候提出來。
國家對科研投入在逐步加大。
改革開放後這麼些年,國家經濟發展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可有太多地方需要花錢,國家在經費使用方麵,優先投入到基礎建設中。
即使863計劃中的項目,也隻是比彆的項目稍微多一些預算,優先發展。
要想有充足的經費,幾乎很難。
華清大學作為國內理工科最頂級的學校,要研究的項目多,科研經費卻不足。
“這是好事啊。技術研究出來,轉換成生產力,為國家經濟發展做貢獻,造福社會,這是我們研究的主要目的。”高敬德滿臉高興地說道。
這種事情,必須支持。
對企業,對學校,都是好事。
“對,企業能解決他們技術薄弱的問題,我們也能獲得更充足的研究經費。”李新同樣表示歡迎,“我們應該尋求更多有實力把我們科研成果轉換成生產力的企業,為現代化建設添磚加瓦。”
學校其他領導也是高興地讚成。
陳銘善卻有些為難。
“怎麼了?”高敬德問道。
“他們有條件,依然是畢業學生分配的問題。”陳銘善苦笑著說道,“很多專業,他們甚至想要把畢業生全部弄走……”
“這有些過分了。”李新搖頭歎息。
華清大學招生條件高,很多專業一年畢業生都不多。
“關於他們子弟校的學生,他們不願意轉組織關係等……”譚元慶也開口了。
“委培?”高敬德皺起了眉頭。
其他不少領導同樣皺起了眉頭。
華清大學向來不收委培生。
全部的都是統招。
“不是,都是統招,參加高考的。他們子弟校為了高考,專門搞了一個三十多人的高考猜題團隊,今年這屆,他們子弟校總人數137個,其中63個本科,40個專科,都是沒有經過預選淘汰的……”
“他們的規模有多大?對人才究竟有多缺,才能乾出這樣的事情?”高敬德歎了口氣。
這樣真的讓他們有些為難了。
對方不僅把自己的子弟全部召回,還要更多的人。
這究竟是個什麼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