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研發出來,他也考慮過,如何把產品快速推向市場。
而謝凱說的這一連串的問題,他之前還都沒有考慮過,或者說,一開始,根本就沒有考慮過多大的規模。
一種新產品出現,要想快速推向市場,可不容易。
“真正的核心,是在技術。我們的程控交換機,占據著一個很大的優勢,那就是國產,這是一筆無形的資產,之前一直都被發達國家壟斷;而利潤,同樣也是新技術帶來,咱們的程控交換機,一台最少都得賣到200多300美元。這樣的情況下,市場缺口大,我們如何快速而又穩妥地占據更多市場份額?”謝凱似笑非笑地看著侯為貴。
侯為貴適合守成。
這是謝凱看重他的根本原因。
即使沒有謝凱,中興發展到未來,一年銷售額也得超過千億,這就是侯為貴這位大拿給中興打下的基礎。
有了謝凱,華為那種善於進攻開拓,不斷大手筆投入技術研發這些優勢,都將會出現在中興。
全國範圍內,如果隻從企業角度,沒有任何一家企業有404科研投入比例大。
賺取的所有錢,除了成本,連國家都不上交,全部投入到研發中。
當然,民用產品不行,那個還是得交稅的。
有謝凱這個了解未來通訊市場發展方向的人存在,通訊公司甚至不會出現華為那樣有時候完全是用整個公司未來進行賭博的情況去開發一向投入很高的業務。
“如何快速占領市場?建立龐大的工廠,擴大生產規模?”侯為貴現在還真心沒有到中興老總的程度,他的眼界,還在691廠,沒有放眼世界。
“工廠建設周期長,生產線調試,工人培訓等,哪樣不要時間?咱們沒有那麼多的時間。而且,建設起來,成本高,回報低。侯科長,目前國內,有著很多國營企業因為沒有計劃任務或者無法適應市場而工資都發不起……”謝凱完全是循序漸進地給侯為貴講這事兒。
代工。
目前國際上,還沒有一二十年後那樣專業。
“利用這些工廠生產?這樣一來,咱們就不用投資工廠,不用投資設備,甚至不用培訓工人?可質量怎麼保證?”侯為貴頓時就明白了謝凱的意思。
“質量體係。電子領域,其實更容易,航天係統有一套七專技術協議,主要就是針對電子產品。而且,我們其他的下屬單位,很多都是采用這樣的生產模式。我們隻負責技術研發,成品組裝,銷售渠道建設……”謝凱介紹著他們的運作模式。
侯為貴有些明白了。
謝凱給他講這些,顯然就是告訴他,年後新工廠如何操作。
原本他還想著,5000萬的資金,看起來很多,要真的投資建廠,並且投入到新的技術研發中,根本就搞不到多少。
“您之前負責技術,也知道國內有哪些單位可以生產什麼零部件跟有總裝能力,可以先羅列出來,到時候一家家地談,談下來,就可以開工生產……同時,還得從這些單位內把他們的技術力量抽調一部分組建我們的研發部門,您的團隊太小。我們不僅要生產程控交換機,還得生產移動終端。”
“bp機?”侯為貴頓時來了興趣。
滬市在83年就建立了中國第一家尋呼台,雖然隻是使用模擬信號,用戶需要打電話給尋呼台才知道回電號碼,但是也讓很多人的工作生活方便了很多。
84年,花都開通了數字式尋呼機,不用回電,用戶就能知道誰找自己。
這就是第一代即時通訊工具。
謝凱一聽,不由露出了回憶的神色,那時候,他也曾是bp機用戶,隻不過是在90年代末期手機已經開始普及的時候,花兩百塊錢買的一台,價格老便宜了。
“咱們不做那玩意兒,做可以直接即時通話的移動終端。比如,您一台,我一台,我在很遠的地方,撥您的號碼,信號通過中轉的信號塔,經過咱們的交換機不斷把信號從一個信號塔傳遞到另外一個信號塔,最終聯通您的終端,就想咱們現在這樣麵對麵講話……”謝凱真的很懷戀有手機的時代。
不用尋固話,隨聲攜帶,隨時打電話。
侯為貴瞪大了眼睛。
這布局,這麼大!
要真的搞出來了,這得多大的生意?
“咱們能搞出來?說起來很簡單,可要實現,需要的技術太多了。”搞技術的人,自然清楚這裡麵有多複雜。
“沒有什麼搞不出來的,因為我們已經有了基礎的技術!需要的就是靠您的團隊來完善!”謝凱一臉笑容。
可侯為貴根本就不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