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崢有些擔憂地看著謝凱,再盯了盯白彥軍,才開口說到:“目前國內航空人才儲備不是很充分,現在引進技術,需要消化,到時候……”
他沒有說完,大家都知道他的潛台詞。
國內航空工業人才不足,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這個問題,從建國到現在,都困擾著中國航空工業的發展。
而要命的是,404還特麼瘋狂地挖人!
彆到時候404幫著引進了,然後說什麼讓112廠跟601所用技術人才去補償。
那樣一來,引進了技術,也不是短期內可以消化完成的。
“人才不夠就培訓,不能因為人不夠就放棄機會,失去機會以後將再難以得到。當然,我們可以保證,以後隻合作,不再挖你們的人。”
謝凱做出了承諾。
挖人這事兒,本來就是他出的餿主意。
到目前,國內整個航空工業都被他們給挖到了怨聲載道的程度,再挖下去,404肯定要挨收拾。
到目前,404其實也不需要挖人了。
趙玉軍等人根本就不會想到,謝凱的鋤頭,已經揮舞到了蘇聯國內。
隻要蘇聯一倒下,通過跟蘇聯的技術合作,可以充分地了解到蘇聯國內相關專家以及核心技術人員的情況,那時候稍微勾勾指頭,蘇聯專機跟核心技術人員,就是404的了……
國內確實在航空工業領域用人需求方麵有著很大的缺口。
404動不動挖其它兄弟單位核心技術人員的事情也是事實,這方麵的技術人員本來就難以培養。
聽著謝凱承諾,其他人雖然不放心,不信任,也沒法表示什麼。
難道告訴謝凱,咱們不相信你的節操?
“既然是引進技術,在引進過程中,讓年輕的技術人員參與進來,用以老帶新的方式,一個老人帶數名新人,這樣一來,十年後,我們就會擁有大批經驗豐富的優秀技術骨乾,而在跟蘇聯的合作中,大量派遣技術人員到蘇聯學習……“
謝凱的這一說法得到了趙崢的認可。
連趙玉軍也覺得是這是好辦法。
112廠一直都是采用的這種人才培養模式。
國內航空工業的單位,隻要是戰機相關的,等都是從112廠分出去,112廠幾乎孵化了國內所有的戰機製造單位,不斷地為整個國家航空製造提供人才,最終依然還是國內航空工業實力最雄厚的單位。
即使被紅旗機械集團挖走大量技術骨乾,112廠的項目依然沒受到太嚴重的影響,項目進度也沒被拖累太多。
如果112廠有紅旗機械集團那樣龐大的資金砸入,恐怕研發成果遠比紅旗機械集團更多。
柳東盛回到酒店後,直接找到烏克蘭航空工業部部長季米諾夫。
季米諾夫雖然主管烏克蘭航空工業部,同樣也是蘇聯航空工業部的重要人物——副部長!
把情況介紹了後,季米諾夫一臉疑惑地看著柳東升,“他們去烏克蘭的目的真的隻是談判?”
柳東盛看著季米諾夫這個便宜老丈杆子,咧嘴一笑,“將軍,他們主要的目的,是想跟安東諾夫設計局進行合作,那家單位不僅僅開發戰鬥機,還開發民航客機,以及大型軍用運輸機。”
對於柳東盛的這種說法,季米諾夫深信不疑。
安東諾夫設計局,那可是整個烏克蘭的驕傲,更是蘇聯航空工業的驕傲。
安-124這樣的大型軍用運輸機,連美國人的c-5都比不上。
更不要說安-225這種巨無霸,最大起飛重量達到640噸的世界最大型飛機,美國人那是絕對造不出來的。
中國人借著跟蘇聯航空工業部談判引進rd-33發動機以及蘇-27戰機的機會,到烏克蘭跟安東諾夫設計局接觸溝通,尋找合作可能性,是非常正常的。
安東諾夫那可是整個世界上最頂級的航空設計單位,沒有之一!
蘇聯高層並不願意把這樣龐大的運輸機設計製造技術提供給中國人,中國人在得到技術後,將會成為他們的競爭對手。
對季米諾夫來說,他雖然是蘇聯航空工業部高官,同樣也更需要考慮烏克蘭方麵的利益。
目前因為蘇聯財政部拿不出錢來,安-225的第二架飛機組裝都已經停滯了。
工廠隻有少量的訂單。
季米諾夫了解了情況後,直接就去找航空部工業部長米沙維奇夫斯基,把從柳東盛這邊得到的消息轉告給了他們。
米沙維奇夫斯基很高興,“中國人這樣的打算,跟我們一起走,在路上我們就可以展開談判。”,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