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玩意兒,也是未來海軍發展需要的。
隻有擁有更強的技術,滬東造船廠的發展才會更快,更穩定。
對方已經透露出來,紅星造船廠的合作後,雙方共同出資,聯合開發兩萬噸級的兩棲攻擊艦。
滬東造船廠對這事情非常上心。
701的項目太多,根本無法顧忌兩棲登陸艦。
這麼多年,滬東船廠的技術團隊也在向著更深入的設計領域發展,很多設計人員都是701幫著培訓,參與過001航母、055萬噸級大驅、052神盾艦的設計工作。
“所以,這其實不需要你們報價,而是先根據我們雙方分配的業務,再進行成本分攤……”
看著謝凱陷入了沉默,尼古拉提醒謝凱,這不是單純的找對方購買,而是合作改進。
以瓦良格號改裝項目為契機,雙方整合技術團隊,磨合,然後在紅星造船廠開始合作搞兩棲攻擊艦。
在這樣的情況下,自然沒法談下去了。
“對方的意思很明顯,是準備跟咱們合作,以後即使我們海軍需要,可能也得通過紅星造船廠生產……這對滬東造船廠的未來發展並不是非常有利。”
下來後,顧寶農直接提出了反對意見。
在他們看來,所有的產品,必須都得自己能製造,那樣才能有安全感。
這是他們那個時代走過來的管理人員的特色。
什麼國際合作,那是會有隱患的。
國與國之間,隻有利益,沒有長久的友誼。
“看看大毛現在的狀況就知道,他們是想要借著我們的資金跟經驗,重新擁有航母製造能力……到時候,甚至會因為分工不同,導致我們的配套係統都不完整。”李慶明也不讚同這一點。
對於他們來說,最好是讓滬東船廠能建造所有類型的軍艦。
最好是連核潛艇也能建造。
成為世界第一強悍的大型軍艦製造單位。
可現在,一旦跟紅星造船廠合作,雙方各自承擔一部分,以大毛繼承老毛子那麼多優勢領域,一旦有了訂單,將會更強。
這對國內相關領域的發展都會形成嚴重製約。
他們納悶的是原來明明說的隻是大毛買他們改造後的瓦良格號,怎麼到了現在,就成了合作改造,然後還要更全麵地合作。
合作改造瓦良格號,也沒有什麼問題。
結果,合作談到最後,變成了要搞一個可以跟整個滬東造船廠競爭的大型造船廠出來,還要合作搞兩棲攻擊艦。
他們如何能接受?
滬東造船廠能走到今天,有多麼不容易?
謝凱同樣也清楚這結果。
但是他比誰都清楚,其實合作才是最好的。
沒有先開口,而是看向了齊誌遠跟嶽林。
這兩人沒有提出反對意見呢。
先聽聽他們的說法。
“其實,我們沒有必要擔心這一點。他們在材料、設計等方麵經驗,要比我們強很多。國內不隻有我們一家造船廠。跟他們合作的隻是我們……”齊誌遠倒是看得明白,“而我們國內的大型兩棲攻擊艦,卻是空白……”
在齊誌遠看來,這樣的合作是利大於弊的。
“其實謝凱看得比咱們都更明白,即使他們有了重新製造航母的能力,那又如何?沒有完善的工業配套,我們不提供,他們還能建造麼?國內已經有了完善的工業配套,他們根本無法影響到我們……”嶽林也開口了。
他也是支持合作的。
404發展到了現在的程度,跟之前不同了。
他們有底氣跟彆的單位合作,不怕在合作過程中被合作對象吃掉。
“其實,這是一個擴大我們業務領域的機會。蘇聯解體後,大毛除了核潛艇的製造領域比較完善外,大型水麵艦艇的製造能力幾乎就空白了。前些年經濟不景氣,4艘基輔級航母當成廢鐵賣掉了3艘,現在剩下唯一一艘也賣掉了……他們提出要複興海軍,那麼,未來會有多大的需求?”嶽林繼續問幾人。
作為基地管理層中被認為最保守的人,能說出這番話,可不容易。
他是看到了謝凱所追求的。
李慶明跟顧寶農他們不是看不到,而是不願意彆的造船廠發展起來。
目前,滬東造船廠作為國內唯一一家擁有航母建造能力的造船廠,地位已經開始受到挑戰。
國內船舶製造業隨著經濟增長,國際貿易的擴張,造船能力越來越強。
三十萬噸的商船也能製造了。
這就對滬東造船廠的地位發起了挑戰,一旦拿到大型軍艦製造訂單,未來隻會越來越強。
國內的企業會影響滬東船廠的發展,他們都不樂意,更何況是國外的?
所以,他們並不願意跟大毛合作。
更不願意讓紅星造船廠也擁有如同他們一樣的大型軍艦的製造能力。:,,,,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